東莞,廣東的經濟重鎮,也是全國少有的直筒子市(地級市直接管轄鎮)。今天來說說東莞的歷史。
秦朝時期,南海郡設有番禺、博羅、龍川、四會等四個縣。今天的東莞市屬于哪個縣?
![]()
有些人把秦漢時期的今東莞地區劃到了番禺縣,我認為是不對的,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史料依據。我們從地緣上分析,當時珠三角尚未成型,東江入海時還有一個大喇叭口。秦時的番禺縣核心區域是北江和西江的入海口,并沒有延伸到珠江流域,而東江流域的上游歸屬龍川縣,下游歸屬博羅縣。東莞在當時僅有的部分陸地,與番禺縣還隔著大海,與博羅縣近在咫尺且沒有河流阻隔,因此,東莞地域在秦漢時期應屬于博羅縣管轄。
東莞地域有了明確的縣一級地域歸屬,是在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晉拆分博羅縣,除原博羅縣外,另設置了安懷、寶安和海豐三縣,寶安縣縣治位于今深圳南頭。寶安縣隸屬于東官郡,當時的東官郡郡治也是深圳南頭,南朝齊時遷到惠東梁化。
自東晉到隋朝,寶安縣的管轄范圍大致為今香港特別行政區、深圳市全部,東莞市大部分地區和珠江口部分島嶼。
有意思的是,東莞最先作為地名,出現在北方。
西漢時期,山東瑯琊設立了東莞縣,東漢末年又設立了東莞郡。東莞郡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的齊才被廢止,治所幾次變遷,最后的治所在今天山東 莒縣 東莞鎮 。
我們再說回到南方。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廢郡設州,東官郡被廢,循州設立,州治為歸善縣(今惠州市惠城區),寶安縣仍然保留。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寶安縣更名為東莞縣,縣治為于涌(今莞城街道)。東莞之名的由來,是因為地處廣州治東,且江岸邊盛產水草(莞草)。
![]()
自唐至宋,東莞縣的管轄范圍包括,今天東莞市,深圳市、香港和澳門兩大特別行政區,中山和珠海市。這樣的縣域范圍,幾乎是大半個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都是東莞縣的“內河”,其行政區域如果在后世不變動,那就是妥妥的“宇宙第一市”。
南宋的時候,因為蘇北鹽場被金國所占,鹽業生產的重頭區域轉移到了南海,東莞鹽場密布,富甲天下。同時,因為北方移民到珠江口開始大規模圍墾,今中山等地也漸漸成為陸地。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原屬于東莞縣的香山鎮分離了出去,設立了香山縣。香山縣的管轄范圍為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東莞縣的轄區從橫跨珠江口兩岸,變成了只管轄珠江口東岸。
唐宋時期,東莞縣隸屬于廣州。
明朝時期,東莞縣的轄區進一步縮小。
明萬歷元年(1573年),東莞縣的南部以及大鵬所被分了出去,設置了新安縣,縣治為今深圳南頭。新安縣隸屬于廣州府,管轄范圍為今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清朝延續了明朝的行政建制。
1949年以后,東莞的行政建制變動比較頻繁。
1956年屬于惠陽專區;1958年短暫隸屬廣州市;1959年又被劃到佛山專區;1963年,又被劃回惠陽專區;1985年設縣級東莞縣,由惠陽地區代管;1988年,東莞正式升格為地級市。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