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檔案說 7
![]()
舟山市檔案館聯合舟山廣播傾力打造廣播專題《舟山檔案說》。這是一檔以聲為媒、以史為魂的廣播專題,在這里,歷史不再囿于紙頁的塵埃,而是化作可觸可感的聲波,穿透歲月,與當下共鳴。我們致力于挖掘舟山檔案中的生命溫度,讓泛黃的史料在聲音中煥發新生,從紙間墨香到聲入人心,這里有你不可不知的舟山故事,更有值得銘記的民族記憶。

盧溝橋事變后的舟山抗日星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劃破長空,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就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后,日軍迅速將侵華戰爭從華北擴展到東南沿海。
舟山群島以北嵊泗洋面的大戢洋位于長江口外與杭州灣交匯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長江口與杭州灣航道必經的要沖,扼南北航線咽喉。日軍“加賀”、“龍驤”號航空母艦和 “出云”號巡洋艦停泊于此意圖配合陸軍隨時襲擊大陸。與此同時,嵊泗的島嶼上,日軍開始緊鑼密鼓地修建飛機場,一架架戰機從這里起飛,轟炸上海,騷擾舟山,企圖以空中優勢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加賀”號也更加瘋狂地襲擊中國大陸。
在這片被戰云籠罩的土地上,雖然當時的舟山尚未淪陷,但舟山人民的抗日熱情高漲。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傳來,以青年為主的抗日活動迅速由秘密轉向公開,一場全民抗戰的序幕在舟山悄然拉開。
![]()
在校學生上街頭抗議日軍暴行
在當時的定海,一群熱血青年以“真神堂”為據點,開啟了他們的抗日宣傳之路。
胡時杰這位親歷者曾回憶:
“為讓全縣人民多了解抗戰消息及戰況進展,我們積極認真地做了兩件事:1.每天晚上在真神堂收聽無線電廣播,把抗日前線戰報內容記錄下來,用全張白報紙抄寫多份,于次日凌晨分頭去大街小巷張貼,群眾紛紛爭閱。2.每晚在鬧市財神殿、南門外、狀元橋及街頭等處,進行教唱抗日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等等)。然后報告抗戰前線的消息,宣傳抗日時事,聽眾踴躍,霎時慷慨激昂、萬眾一心,歌聲傳遍大街小巷,鬧得全城沸騰。”
![]()
七七抗戰和八一三事變后
定海街頭宣傳演出的情景
![]()
抗日宣傳隊演劇照
在這場全民抗戰中,“小小圖書館”應運而生,成為了舟山抗日宣傳的重要支點。錢銘岐——另一位親歷者曾回憶道:
“1937年盧溝橋事變和八一三上海淞滬抗戰后,全面抗日的聲勢越來越漲,于是大家商討公開建立圖書館,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 1937年10月,在定海縣前街13號胡時杰家中掛起了圖書館的牌子,將圖書公開出借,另有一些不宜公開的書刊放在丁公量家中秘密傳閱。這個民間組織的圖書館發展很快。
1938年,胡時杰家中已不適應廣大青年讀者需求,于是大家想法租到城隍廟前真神堂附近張家的三間平房。館內不僅設藏書、閱覽、活動等室,還開展外埠書報代辦, 開辦民眾夜校、出館刊。就這樣,一批愛國抗日的熱血青年,組織起圖書館和抗日宣傳隊,真神堂里的陳德宏牧師為青年們提供了收音機,青年們每晚收聽抗日戰報,隨后抄寫成大字報張貼到大街小巷。
我們經常商討如何做好抗日救亡工作,動員群眾參加抗日隊伍。這中間的許多人,有的先后到皖南、蘇北等地參加新四軍抗擊日寇,有的堅持在定海進行抗日救亡運動。我也曾與幾位同學相約前去參加新四軍。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英勇犧牲,我至今眼前常會在浮起他們當年的英姿,他們犧牲時是多么的年輕!”
![]()
![]()
定海“小小圖書館”舊址
舟山革命者、教育家、慈善家王家恒,在晚年時回憶起那段歲月依然激動不已:“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激發了我的愛國心。我在讀書期間積極地參與抗日宣傳和小小圖書館各種進步活動。”
![]()
一張“小小圖書館”借書證(圖片來自舟山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1938年10月,小小圖書館成立一周年之際,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親筆題字,這不僅是對圖書館工作的肯定,更是對舟山人民抗日精神的贊譽。
![]()
郭沫若兩次為“小小圖書館”題字
回望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舟山的進步青年們以自己的方式,書寫了一部不屈不撓的抗戰史。從街頭巷尾的歌聲,到小小圖書館的燈火,每一處都閃耀著抗日的星火,匯聚成燎原之勢,照亮了通往勝利的道路。
※上述資料由舟山市檔案館(史志研究室)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