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4日黃昏,一架國民黨軍用運輸機降落在舟山定海機場。化名“朱諶之”的中共華東局特派員朱楓踏上這片故土時,距離家鄉寧波鎮海僅一水之隔。她懷揣吳石將軍提供的《特別通行證》,計劃以舟山為跳板返回大陸。然而此后十四天里,這位經驗豐富的地下工作者卻在多重因素的糾纏中,與近在咫尺的生路擦肩而過。
![]()
她沒去香港,掉頭進舟山,這個點,現實擺在那,臺灣去香港的航線管得很死,口岸查得緊,船隊不好上,舟山離大陸近,海面一口氣二十公里不到,老漁民跑“穿火線”的路子走過很多年,潮水怎么換,哪片水域避查得住,門道都有,鎮海在這邊,家在那邊,隔海能望見,她對那片水道的淺灘風口心里有底,存濟醫院的院長顧孫謀是舊識,人脈在當地有根,門一關,床一搬,能把人藏起來,節骨眼上拐到另一頭,臺灣工委那條線上出事,蔡孝乾投敵的消息像石頭丟進水里,圈圈擴開,谷正文帶人朝舟山壓過去,島上各個港口拉起軍事戒嚴的繩子,封港的通告貼出去,漁船停在岸邊不準出海。
![]()
她躲在存濟醫院的那段時間,兩道口子擺在眼前,說到第一次,顧孫謀的兒子回憶有個船主遞話,愿意開小漁船連夜送人出去,船身輕,行蹤靈活,海上好躲,顧孫謀搖頭,小船沒有貨單,巡查一扣問,理不直,查艙一照面就容易出狀況,別急,等等看,大船靠碼頭,手續齊,掩護多,穩一些,屋里這邊又扣住另一個心結,最后一批情報要確認送達,誰接頭,有沒有回音,她反復想,腳步不動,鞋底夾著吳石給的最新舟山防務圖,路線上標示清楚,哪段岸線有火力點,哪個位置能繞,她一遍遍看,想找一個不容易出岔子的法子,不想押在一次硬突圍上,她把任務往前推,把自己的退路往后壓,把風險盡量拆小。
![]()
海面那幾天臉色不好看,雨壓著城,連著幾天不散,風一陣跟著一陣,浪頭高,木殼船出不去,出去了也回不來,碼頭那邊軍隊收緊“鎖島行動”,巡邏艇在外圈繞,頻次上去,岸線有人看守,登船檢查更細,檢查隊牽著狼狗上船,艙板掀開一層又一層,地下交通員劉青石過后提到一個思路,換上漁民的裝束,夜里走離島的暗線,把巡邏的視線拉開,也許能把口子撬開,天不就手,時間不肯讓出一個空當。
二月十八日拂曉,存濟醫院的圍墻外站滿人,特務進門搜人,她先把身上的材料毀掉,再吞金自盡,轉眼被發現,抬去救治,背后的癥結在信息不對稱,她不清楚蔡孝乾叛變的細枝末節,判斷上慢半拍,舟山的地下組織彼此失聯,橫向的聯絡斷掉,接應沒接上,吳石簽的通行證放在手里,本意是鋪一條出路,事情走到那一步,結果變成兩人被指認的憑據。
![]()
這一段經過,把隱蔽戰線的規矩和代價照出來,個體站在潮水口,手邊的選擇被形勢裹著走,她留下的那些取舍,不是一條干脆的對錯線,更像在使命和活路之間放秤砣,在謹慎和果斷之間挪腳,腳下每一步都要量,步子大一點怕出界,小一點怕誤時,現在舟山到寧波架起跨海大橋,車流過去像一條光帶,當年那段海峽橫在那,跨不過去的距離,今天成了人們回望這段歷史時會停下腳步的一個地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