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舟山11月6日電 (記者方彭依夢)今天上午,舟山市召開全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首場新聞發布會。會上詳細介紹了“十四五”時期舟山的發展情況。
![]()
11月6日上午,舟山市召開全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首場新聞發布會。舟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眼下,“十四五”即將收官,過去的五年是舟山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具有重要意義的五年。五年來,舟山扎實推進市委“985”行動,奮力在新征程上高水平建設海洋城市,舟山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實力更強、活力更足、成色更靚、水平更高,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即五個“新”。
新跨越
這五年,舟山的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面對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舟山堅定把海洋經濟作為舟山跨越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工業壓艙”“項目為王”“實干為要”,加快打造海洋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看數據,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510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2350億元,年均增長7.4%,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人均GDP預計達20萬元,處于長三角地級市前列。海洋經濟主導地位更加凸顯,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跨越2000億、3000億、4000億三個臺階,今年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預計達70%,持續位居全國沿海城市前列。
新臺階
這五年,舟山的開放發展能級邁上新臺階。通過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舟山推進世界一流強港建設,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建設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寫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建設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實施,成為三中全會后全國首個以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為核心的重大改革。
自貿試驗區舟山片區走出了以“無中生油”為標志的大宗商品領域全產業鏈、集成式改革的特色之路,建成一系列全國之最——全國最大、全球集聚度最高的石化基地,全國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全國最大的大宗商品中轉基地,全國第一、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全國最大的油氣貿易港,以及全球第一的港口群。
五年來,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6年位居全球第一,舟山港域占“半壁江山”,江海聯運量3.4億噸,占長江干線比重達20%。
新動能
這五年,舟山的海洋新質生產力煥發新動能。五年來,舟山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拓展產業鏈,聯動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加快破解高質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全力打造海洋科技創新港、海洋特色人才港,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74%提升至2.33%。
通過不斷推動產業向新向高,舟山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20年的72.31%,預計提升到2025年的80%以上,是全省唯一占比超過80%的地市。
與此同時,舟山加速布局東海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綠色石化“產科教”聯盟有效運轉,國家區塊鏈技術(海洋經濟)創新中心成功落戶,浙大海洋學院獲批海洋精準感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岱山新材料中試平臺入選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名單。
五年來,舟山的創新主體隊伍不斷壯大,預計到“十四五”末,規上工業企業數、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數和產值超十億元企業數,較“十四五”初分別增長47%、127%和58%。
新起點
這五年,海島民生福祉站上新起點。“十四五”期間,舟山堅定不移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市,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高質量高標準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財力的七成左右,海島共富之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有信心。
五年來,舟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位列全國第12和第2,收入倍差從2020年的1.63縮小至目前的1.52,保持全省第2。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點題舟山開展市域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2年來,全市112個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市域統一,累計新建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38個,托幼一體化覆蓋率達75.8%,縣域就診率提高到91.5%。
把人口集聚作為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共享的前提和關鍵,舟山深入實施新時代“小島遷、大島建”工程。記者了解到,今年,舟山將全面完成16個常住人口不足100人、服務供給成本高的小島遷居工作,以空間變化實現供給質效提升。
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海島實踐,舟山加快建設“海鄉畫廊”和美鄉村。預計今年舟山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達95%以上,30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全面消除。
新蝶變
這五年,美麗群島演繹新蝶變。五年來,舟山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全市域作為一個“大花園”來打造,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加快建設海上花園城市。
目前,舟山本島“南生活、北生產、中生態”的空間格局基本成型,城鎮化率達74.9%、全省第4。新城“打開圍墻”四季皆景,定海古城微改造延續文脈,普陀海上花園會客廳全景呈現,岱山邁入大橋時代,嵊泗先行與滬同城,到公園草地露營、跳島游玩、沙灘戲浪、低碳騎行成為居民、游客新時尚。
這幾年,舟山大力推動綜合交通革命,投資700億的“兩高一鐵”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十四五”全市綜合交通投資將超860億元。此外,舟山千方百計補齊海島地區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短板,大陸引水三期、嵊泗大陸引水工程投用,累計建設4個火電、1個氣電項目,建成后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600萬千瓦,舟山從缺電地區變為電力輸出地。
堅持“綠色發展看舟山”,五年來,舟山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海上環衛”模式獲國家推廣,四個縣區全部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凈零碳鄉村經驗獲聯合國人居署推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