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是不是又在某個深夜,刷到大佬們刷街遛山、勻速30+的視頻,內心燃起熊熊斗志,第二天興沖沖跨上山地車,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均速二十五?
別懷疑人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讓無數車友又愛又恨的話題——山地車均速30km/h,到底是不是人能做到的事?
![]()
照片女主:騎公路的小草莓
先來個靈魂拷問:你眼中的30km/h是啥概念?
是不是覺得,不就是電動車慢悠悠遛彎的速度嗎?聽起來毫無難度?
讓我來給你算筆賬:保持30km/h的均速,意味著你每分鐘要蹬出500米!這可不是撒把拍照發朋友圈的瞬間速度,而是實打實、一小時都不能掉鏈子的持續輸出!
想象一下:你正美滋滋地跟著大佬破風,突然一個上坡,你的腿開始酸爽,呼吸開始拉風箱,速度掉到20……好不容易爬完坡,大佬們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你在風中凌亂。均速?不存在的!
那么,究竟哪些“大腿”能輕松拿下30+的均速呢?
1. 天賦異稟的“發動機”
這類人,腿不是腿,是塞了渦輪增壓的永動機。他們心率平穩得像打了坐,爬坡如履平地,沖刺面不改色。別人騎車是鍛煉,他們騎車是養生。
2. 裝備黨中的“技術流
車上每個零件都能買你一輛車,輕得單手能拎上天橋,變速順滑如德芙,輪胎滾阻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鈔能力”固然重要,但人家更懂得如何用裝備發揮最大效能。
3. 策略大師
他們深諳團隊協作的奧秘,跟車、破風、輪流領騎,節奏把控得明明白白。一個人30km/h是極限挑戰,一群人30km/h是集體兜風。
![]()
照片女主:騎公路的小草莓
而大多數普通車友(比如我),現實往往是這樣的:
- 平路戰神,見坡死
- 平路沖刺能甩電動車一條街,一遇到坡,立馬切換成“推車模式”,內心OS:“今天風有點大,車胎氣不足,昨晚沒睡好……”
- 紅綠燈終結者
- 剛提起速,“啪!” 一個紅燈教你做人。頻繁啟停,均速?能上25就謝天謝地了!
- 休閑騎·真·休閑
- 說好的一起拉練,結果變成拍照野餐團。均速?“什么均速?我們是來看風景的!”
那么,如何向30km/h發起進攻?(偽)科學指南請收好!
1. 練!往死里練!
- 間歇沖刺、長距離有氧,一個都不能少。別問,問就是“堆量”。哪天你覺得腿不是自己的了,恭喜你,離進步不遠了!
2. 學!技巧是關鍵!
- 學會保持踏頻,合理分配體力,上下坡提前變速。別等到踩不動了才想起來換擋,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3. 裝備該升級就升級
- 一條低滾阻的光頭胎,能讓你在平路上輕松省力2-3km/h。“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誠不我欺!
4. 找個“破風”好基友
- 團隊騎行的風阻比單人小太多!找個靠譜的“破風手”,你就能在后面“茍” 得風生水起。當然,記得輪流上前,友誼的小船才能不翻!
![]()
照片女主:騎公路的小草莓
最后,說點人話:
均速30km/h,對山地車來說,絕對是業余車手里的高手門檻。它考驗的不僅是你的體力、耐力,更是技巧、裝備和團隊協作的綜合體現。
所以,達不到也別灰心! 騎車嘛,快樂最重要!今天比昨天快一點,這次比上次遠一點,就是勝利!畢竟,“休閑騎”不丟人,丟人的是那些比你快還比你更能“裝”的大佬!
來來來,評論區坦白局!
你的山地車均速是多少?有沒有被均速“欺騙”過的血淚史? 歡迎曬出你的騎行數據,或者分享你的提速秘籍!
新絲路親子游學(微信:24789701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