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前幾天群里聊天,一位騎友感嘆:“過了50,發現一起騎車的老面孔越來越少了。”這句話引發了一陣熱議。
有人調侃:“是不是都去帶孫子了?”另一位接口:“可能改行拍花拍草了?”一位資深騎友笑道:“不不不,是咱們這個年紀,開始從‘速度與激情’轉向‘枸杞與膏藥’了!”
這話讓我笑了半天,但笑完后不禁思考:年過半百,我們對騎行的熱愛是否依然如初?
![]()
50+的騎行,早已不是年輕時那個味兒
記得二十多歲剛愛上騎行時,追求的是速度與激情。爬坡要一口氣沖頂,下坡要放飛自我,每次出門必看碼表,稍微慢了點就自責半天。那時候的騎行,是關于征服與證明。
如今呢?速度?能騎就行。爬坡?該推就推。碼表?那是什么東西,我只要看得清路就好!現在的騎行,更像是一種享受。享受微風拂面,享受路邊風景,享受騎行后那杯茶的甘甜。
50歲后的騎行,有了新變化
1. 裝備升級了,心態降級了
年輕時攢錢買輛捷安特都覺得奢侈,現在好了,孩子們大了,負擔輕了,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地升級裝備了!碳纖維車架?買!輕量化輪組?換!專業騎行服?來一打!
結果發現,裝備是越來越專業,心態卻越來越平和。再也不執著于配速,不在乎是否被年輕人超越。有時候騎著騎著,突然看到路邊野花盛開,干脆停下來拍個照,發個朋友圈,這才是騎行的真諦嘛!
2. 隊伍規模小了,快樂卻多了
年輕時喜歡大部隊出行,浩浩蕩蕩二三十人,好不威風。現在更愛三五個知心騎友,約個茶館,騎過去,喝喝茶,聊聊天,再騎回來。
聊的內容也從當年的“你最快速度多少”變成了“你血糖血脂如何”。從比拼裝備和速度,變成了交流養生和見聞。這種轉變,沒什么不好,反而更接地氣了。
3. 開始注重“售后體驗”了
年輕時騎完車,晚上還能擼串喝酒。現在不行了,騎前得熱身,騎后得拉伸。晚上睡覺前還得貼兩片膏藥,不然第二天起床時,那個酸爽!
騎行包里,能量膠少了,枸杞茶多了;創可貼少了,急救藥多了。這不是矯情,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
為什么年過50,我們依然熱愛騎行?
因為騎行給了我們健康的借口
每次體檢后,醫生那句“多運動”的囑咐猶在耳邊。騎行成了我們對抗中年發福、三高最好的武器。而且比起枯燥的健身房,騎行至少能讓我們看到不同的風景。
因為騎行是我們的社交圈
到了這個年紀,朋友各有各的忙,能定期見面的不多。騎行群成了我們保持社交的重要方式。每次騎行,都是一次老友聚會。
因為騎行讓我們感覺年輕
跨上單車,感受風吹過耳畔,那一刻仿佛回到了青年時代。即使速度不快,即使距離不長,那種自由的感覺卻從未改變。
最重要的是,騎行成了我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少了年輕時的浮躁,多了對生活的思考。而騎行時的獨處時光,正好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
所以,年過50歲的你,還熱愛騎行嗎?
我想,答案應該是:不是還熱愛,而是更熱愛了。
年輕時騎行是為了證明自己,現在騎行是為了取悅自己。這種轉變,不是熱愛的減退,而是熱愛的升華。
我們不再需要用騎行來向世界證明什么,而是通過騎行來感受世界。這種純粹的熱愛,或許才是騎行的最高境界。
各位騎友,年過50的你們,還在堅持騎行嗎?騎行帶給你們最大的改變是什么?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與感悟!
對了,最后問一句:今天你騎了嗎?
新絲路親子游學(微信:24789701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