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難就業,但對于2026屆高校畢業生而言,今年的就業市場卻迎來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就在前不久,教育部、人社部等多個部委和機構聯合發力,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招聘活動,總計提供了高達17.5萬個就業崗位。
![]()
1)
資料顯示,教育部和網信辦會在2025年9月8日至9月30日開展“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招聘會”,預計提供3萬個就業崗位;相關部委聯合組織的第十五屆中央企業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活動,預計提供2萬個就業崗位,時間會持續至2026年8月30日;某平臺開展的“2025年度促進巾幗就業創業‘國聘行動’”,預計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聯合部分金融機構開展的“銀企攜手 職等你來”網上招聘會(2025年9月22日至11月30日),預計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于2025年9月18日至11月7日組織開展的全國醫藥衛生行業2026屆高校畢業生秋季線上招聘會,預計提供1萬個工作崗位;于2025年9月15日至12月31日舉辦的衛生健康行業2026屆畢業生秋季校園網絡招聘會,預計提供崗位5000個。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撿漏”機會,也向社會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國家層面正全力以赴,為特定群體、重點行業保駕護航,力求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比如通過央企的帶動作用,為部分地區的畢業生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這對于即將步入職場的2026屆畢業生來說,不僅意味著機會增多,更意味著需要精準把握,才能在這場“搶位大戰”中脫穎而出。畢竟與17.5萬個就業崗位相比,高校畢業生人數還是太多了,競爭仍然很激烈。所以每一位求職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科學的求職策略。
2)
“精準定位,有的放矢”,高校畢業生不要被海量崗位信息所迷惑,盲目地廣撒網,而是要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興趣愛好和長遠職業規劃,深入分析每場招聘會的側重點,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目標。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注重提升綜合能力。盡管崗位數量可觀,但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用人單位不僅看重扎實的專業知識,更看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實習、項目實踐、社團活動等方式,不斷錘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抗壓能力。
其次,要保持開放心態,積極擁抱變化。當前就業市場瞬息萬變,許多新興崗位和交叉領域正在涌現。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專業領域,應保持好奇心,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勇于嘗試新領域。例如,即使不是計算機專業,也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知識,投遞一些對技術背景要求不那么高的網信崗位,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要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現在大量的招聘會是以線上形式進行的,這打破了地域限制,但同時也表示簡歷和面試都需要在線上進行優化,要確保簡歷內容精煉、重點突出,并提前準備好線上視頻面試的環境和設備,以最佳狀態迎接每一次挑戰。
也就是講,面對這17.5萬個就業崗位,我們既要有信心,也要有風險意識,它不只是一次簡單的秋招,更是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規劃未來的重要機會。
今日話題:你當年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業形勢怎么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