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陽為邯鄲道南區披上一層金輝,身著白袍的“李白”正款步走來,圍觀的游客紛紛舉起手機,孩子們睜大眼睛跟隨這位“詩仙”穿梭于亭臺樓閣之間。這不是穿越劇的拍攝現場,而是《李白穿越邯鄲道》沉浸式情景輕喜劇的日常演出。從運營部的日常報表到舞臺上的歷史角色,從街頭的消防巡查到劇中的互動問答,邯鄲道上這群特殊的NPC,正用雙重身份搭建起一座橋梁讓邯鄲的成語典故、古趙歷史,從典籍里的文字變成游客觸手可及的鮮活體驗。
![]()
市民游客觀賞《李白穿越邯鄲道》沉浸式情景輕喜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飾演李白的張少偉已經將“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詩吟誦了無數遍。從南城門到影壁墻,他需要串聯起10個景點,與游客互動問答,將李白的灑脫形象與邯鄲的歷史文化深度融合。“最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的反應。”張少偉說,“以往孩子們參觀古城往往覺得枯燥,但現在通過這種沉浸式體驗,孩子們會主動詢問成語背后的故事,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這種轉變讓他感到欣慰,也讓他意識到文化傳播方式創新的重要性。常有游客互動后想深入了解邯鄲,他總會陷入“甜蜜的糾結”:是推薦讀一本《邯鄲成語典故》,還是讓他們去嘗碗南沿村拉面、品塊廣府酥魚?他說,“文化從不只是紙上的典故,更是藏在煙火里的生活體驗。”
![]()
在另一出劇《黃金諾·山海盟》中,楊嘉鑫一人挑起大梁,既演漢代皇后陳阿嬌,又扮現代文創店長。為吃透這兩個反差極大的角色,她查閱史料揣摩陳阿嬌的深宮無奈,也觀察文創店主的日常狀態,最終在古今之間找到平衡點:陳阿嬌貴為皇后卻困于禮教,現代店長平凡卻有著新時代女性的獨立;看似相隔兩千年的兩個人,實則都在探討不同時代女性的選擇與處境。在她看來,這臺戲不僅是在講述一個古老的成語故事,更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如今路過南區影壁墻,楊嘉鑫還是會想起在《李白穿越邯鄲道》中飾演“慎夫人”時的臺詞——這道以“鯉魚躍龍門”為主題的影壁墻,蘊含著吉祥有余、飛黃騰達、功成名就的美好寓意。“這是我們邯鄲人對所有游客的衷心祝福。”楊嘉鑫說。每當看到外地游客在此駐足,她都會主動上前講解,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責任感和自豪感。這種文化自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通過我們的演繹讓邯鄲火起來,讓本地人重新認識家鄉文化。”這是她和所有演員的共同心愿。
![]()
王冠杰的日常則在“巡查員”與“演員”間無縫切換:白天是邯鄲道物業服務部工作人員,沿街檢查消防設施、督促垃圾清運、歸置錯位物品,連角落的細節都不放過;到了晚上,他會換上戲服,在《黃金諾·山海盟》中飾演侍從與路人甲。“只有小人物,沒有小角色。”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哪怕戲份不多,他也全情投入,從侍從的躬身姿態到路人的神態表情,都反復琢磨。“聽到觀眾鼓掌的那一刻,就覺得所有付出都值了。”王冠杰說,每次穿上戲服,都感覺自己不再是普通工作人員,“而是成了傳播邯鄲文化的一分子——我們不只是在‘演’,更是在喚醒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
這種“喚醒”,既讓游客對邯鄲文化生出好奇,也讓本地人重拾文化自信。在邯鄲道,像王冠杰這樣的“兼職演員”還有很多——他們不是科班出身,卻憑著對家鄉的熱愛站上舞臺;排練占用的多是休息時間,卻沒人抱怨。對他們而言,表演早已超越工作本身,成了一份文化使命。
![]()
這群邯鄲道上的文化擺渡人,一頭連著古城的千年過往,一頭牽著城市的創新脈動,用最真誠的方式,讓三千年邯鄲的文脈在青石板路上生生不息。
來源:新邯鄲客戶端
編輯 孫晗熠 | 初審 趙丁 | 復審 沃豪杰 | 終審 李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