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〡萍靜的萍
首發〡萍語文
編劇古二為了《繁花》的編劇署名權,選擇了蚍蜉撼樹,他公開了導演王家衛和編劇秦雯等人的重磅錄音,這令王家衛的墨鏡碎得響亮。春去秋來,又一個大師轟然倒塌。
那些發生在娛樂圈的隱秘故事,雞零狗碎纏繞不清,沒眼看。但,正是王家衛的塌房,讓人又勾起一段頗具諷刺意味的陳年往事:2016年,王家衛監制的《擺渡人》上映后遭遇滑鐵盧,豆瓣評分跌至4.1分,網友紛紛吐槽。在一片批評浪潮中,王家衛勇立潮頭,在微博發文:“擺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歡。”隨后,半個娛樂圈明星紛紛轉發,齊聲附和“我也喜歡”,好一個場面熱鬧的人情劇場。
王家衛微博下面的“我也喜歡”,不排除也有認真觀影后的真心喜歡,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跟帖而跟帖。
然而,在這片和諧聲浪中,唯獨一個名叫王傳君的演員發帖表態:我不喜歡。他的不喜歡如同一把利刃,劃破了演藝圈的皇帝新裝。有人提醒王傳君“這樣不好”,他回復: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好在哪里?
后來,王家衛拍《繁花》時起用了很多上海籍演員,果然未用王傳君。在人人爭相獻媚的娛樂圈,王傳君保持了可貴的獨立,也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
九年以后,如果不是王家衛的濾鏡破碎,沒有人會再度提起王傳君的風骨。
好喜歡他的“我不喜歡”,喜歡才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那是孩提時代才有的權利。一首《水手》寫盡了長大以后、人在江湖的墮落——如今的我,生活好像在演戲,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戴著偽善的面具。
人生百味,本來應該可咸可甜,如果連喜不喜歡都要跟風,就成了烏合之眾。《烏合之眾》中有一段:一個人到了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可悲的是,這種獻媚式“跟貼”不只發生在演藝圈。
有位美術老師講過一件往事:在美院的課堂上,老師拿出自己的畫作,故作謙虛狀,請同學們點評。那幅畫贏得全班的一致贊美,連“冠絕古今”的大詞都用上了,唯獨她沒有叫好,而是真心誠意給老師提了小意見。
老師聽了,笑而不語。但是,從此便故意冷落她,一直到畢業。這位老師哪里是讓學生點評,他想聽的只是贊詞,如同王家衛微博下密密麻麻的跟帖。
這個世界太虛偽,所以需要更多真情流露的王傳君,不喜歡就說不喜歡。當更多的人保持獨立,恪守真誠,王家衛們就不得不摘下虛偽的墨鏡。
今夜月白風清,王傳君,我敬你。
如果你累了
請關注我的
版權聲明/原創作品,歡迎分享。禁止抄襲、洗稿、轉音頻、轉視頻,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