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到底能不能賺錢?
理想用增程+20+萬以上的車型售價,把這條路走通。
現在,又一家新勢力也實現了盈利,它就是零跑。
2025年上半年,零跑半年度凈利潤為0.3億元,首次實現半年度凈利潤轉正,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實現半年度盈利的企業。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零跑現金儲備為295.8億元,彈藥相對充足。
不管是在新勢力還是新實力中,零跑都很有代表性,同時也非常值得友商們去借鑒學習。
因為零跑賣的都是十幾萬車型,最高售價都不超過20萬,整個價位區間也是所有車企中最激烈的價格帶,而且考慮到當前市場內卷嚴重,即便如此,零跑還是實現了盈利,這就非常厲害,眾多還沒有實現盈利的友商們可以學習零跑的產品策略是怎么做的。
![]()
其次,可以學習零跑成本控制能力是怎么做的,這也是零跑的強項所在。
對零跑來說,這是里程碑時刻,對于行業來說,堅定大家持續向新能源轉型的信心,某種程度上將進一步加速新能源推進進程。
01賣車
先說賣車。零跑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汽車總交付量為221664臺,位居中國新勢力品牌銷量榜首。
產品層面,2025年以來,公司推出B平臺2款全新車型,并對C平臺現有3款車型進行改款:
零跑B10(緊湊SUV)于2025年4月10日上市。
新款C10(中型SUV)于2025年5月15日上市。
新款C16(中大型SUV)于2025年6月18日上市。
全新C11(中型SUV)2025年7月10日全新上市。
零跑B01(中型轎車)于2025年7月24日上市。
全新車型B05(入門級兩廂小型車)將在9月慕尼黑車展首發,11月國內上市。
這就是零跑的產品節奏。
當然,零跑最關鍵的不是下餃子式的產品投放,更關鍵的是定價策略,粗暴理解:零跑就是汽車行業的拼多多,量大管飽。
用董事長朱江明的話來說就是:用A級車的價格,買到B級車的配置和性能;用B級車的價格,買到C級車的配置和性能。
![]()
也正是這個策略,零跑從之前只能依靠微型車走量變成現在單車售價(ASP)10萬+。
也讓零跑在內卷紛爭的汽車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月銷量也是水漲船高。
今年7月,零跑月銷量首次突破5萬臺。
三季度,零跑預期銷量是17萬-18萬之間,也就是說,剩下來這兩個月零跑月交付量還要創新高。
也正是基于這個銷量表現,零跑把今年的銷量目標從之前的50-60萬,上調到了58萬-65萬。
8月21日,零跑汽車累計交付量突破90萬臺。2026年零跑將會沖擊百萬年銷量。
這是真的非常猛了。
![]()
此外,因為銷量大幅提升帶來的規模效應,也讓零跑獲得更好的毛利表現和營收表現。
2025年上半年,零跑毛利率為14.1%,對比之下,2024年同期僅為1.1%,半年度毛利率也創下成立以來新高。
高銷量+高毛利讓零跑擁有更好的造血能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收益為242.5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88.5億元增加174.0%。
零跑原本預期是在今年實現盈虧平衡,不過按照現在這個趨勢,零跑也把目標拔高為:實現今年年度盈利。
02戰略合作+技術外供
零跑不僅造車,而且還對外售賣核心零部件,做技術供應商,平攤研發成本,提升利潤率。
這也是零跑的另一個造血來源。
目前,和零跑有合作的主機廠有兩家。
海外方面,零跑和車企巨頭Stellantis集團達成合作,Stellantis不僅投資了零跑,還成為零跑股東。
同時雙方成立零跑國際,Stellantis獨家負責零跑汽車在大中華區以外全球其他市場的出口、銷售以及當地制造業務。
不止如此,零跑也給Stellantis供應零部件。
![]()
在國內,零跑已經在今年3月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會共同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聯合開發及零部件合作。
目前,雙方首個合作開發車型項目已經落地,后續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雙方還將進一步探討深化資本合作的可行性,使雙方實現全產業鏈資源協同。
除此之外,零跑零部件也已經獲得國內其他主機廠定點。
對零跑來說,零部件外銷雖然短期看不到錢,但是未來前景廣闊。
03海外
目前,零跑正在加速海外布局。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口20,375臺,位居造車新勢力品牌第一;6月,零跑汽車在德國BEV市場占有率超1%;7月,超過4,000位歐洲用戶下單了零跑的產品,創歷史新高。
首批B10已于2025年7月正式發往歐洲,并將于9月在慕尼黑車展正式上市。
截至2025年6月底,零跑國際在歐洲、中東、非洲和亞太等約30個國際市場建立了超600家兼具銷售與售后服務功能的網點,其中歐洲超過550家,在亞太市場近50家,刷新新勢力品牌汽車出海速度紀錄。
![]()
而且,零跑國際上半年也是盈利的,雖然規模并不大。對于零跑國際來說,最初這幾年更重要的目標還是提升銷量表現,擴大全球影響力。
海外的本土化方面,2025年4月18日,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宣布在Stellantis集團的馬來西亞吉打州的Gurun工廠啟動零跑C10馬來西亞本地化組裝項目。 8月7日,首臺零跑C10-OTS車輛完成裝配下線,為接下來的量產做好充分準備。
零跑計劃于2026年底前建立歐洲本土化生產基地,進一步推動全球市場布局。
明年,零跑國際銷量也要實現翻番。
04零跑的短板
說完好的地方,還是要說說零跑需要提升的地方。
智能化,是零跑最大的短板。
就舉一個例子。零跑的端到端城市NOA在今年年底才會實現,而這應該是頭部的華為、小鵬、理想一年甚至兩年前就做到的事情。
關于這個短板,我已經強調過很多次,懶得再重寫,直接摘過來:
從目前來說,零跑在產品硬件層面的研發已經非常成熟,同時有非常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用十幾萬的價格做到友商二十萬的品質,這是零跑的長板所在。
正是依賴這一長處,零跑做到了成功卡位,實現了銷量逆襲。
![]()
但是,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 「友商沒下場」。
現在小鵬已經在用 「同策略 + 強智能」破題。小鵬MONA M03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車型本身在同級就非常有產品力的情況下,用13萬的價格就把智能輔助駕駛做到了絕對的同級最強,那么,智能化不足的零跑B01的應對策略是什么?比小鵬再便宜個兩三萬。
對于車企來說,高性價比并不會一直都奏效,因為短板最終會結結實實的影響到木桶裝水的量,也會極大限制零跑的戰斗力。
總之,長期來看,如果零跑再不去提升智能化的大短板,現在的先發優勢將會很快被追上。
若不補智能化短板,零跑會陷入兩個死循環:
一是 「價格戰陷阱」。當用戶發現 「同樣 13 萬,小鵬能買到城市 NOA,零跑只能買到基礎智駕」,零跑要么被迫降價保銷量(進一步壓縮利潤),要么眼睜睜看著客群流向小鵬。
二是 「品牌認知固化」。目前零跑在用戶心智中仍是 「高性價比硬件車」,而非 「智能車」。隨著新能源市場從 「普及期」 進入 「成熟期」,用戶會從 「買硬件」 轉向 「買體驗」。若零跑始終貼不上 「智能標簽」,將錯失高端化機會。
所以,如果零跑想要在品牌和銷量上再進一步,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
至于怎么做,其實很簡單,內部重視度提起來,其次加大在智能化的投入力度。
![]()
這里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理想汽車。別看現在理想的智能輔助駕駛現在已經進入行業頭部,但是實際上幾年前,理想的智能輔助駕駛甚至都進不了第一梯隊。
能有如今的成績,實際上就是理想不斷的投入瘋狂補課,才真正完成追趕并實現逆襲。
我承認零跑現在的勢頭很好,但是有些話還是要說。
希望零跑不要因眼前暫時的輝煌自滿,也不要被所謂媒體乃至KOL、KOC的贊歌蒙蔽雙眼,還是要深刻意識到智能化這個短板所在,盡快補齊短板,唯有此才能實現更高突破。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