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浸漬
常發生于手足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的人群,病變位置通常在手指、足趾間。除糜爛、脫屑和滲出外,嚴重的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潰瘍。
預防
盡量縮短手足在水中的浸泡時間,回家后用清水(溫水更好)把腳和手仔細沖洗干凈,重點洗干凈趾縫、指縫,然后徹底擦干,可用吹風機輔助干燥。如果有條件,涉水時應穿防水長筒靴。
治療
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可在患處撲粉,或于輕度糜爛處涂抹氧化鋅軟膏,也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繼發感染者需要外用抗生素軟膏。
![]()
2.皮膚癬菌病
洪災發生時,環境溫暖潮濕,因此各種癬病多發并且易加重。
預防
盡量保持手足及身體易生癬部位干燥。(同上)
治療
一般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酮康唑乳膏、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有局部輕度糜爛滲出的應同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藥膏,以防細菌感染。

3.濕疹
多發生于雙側下肢,因為雙腿長時間浸泡在溫暖污濁的水中,更容易出現刺激和過敏性接觸性皮炎,主要癥狀為患肢瘙癢和滲出。
預防
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 (如凡士林) ,然后用清水洗凈擦干。
治療
外用糖皮質激素和保濕劑是濕疹的主要治療手段,病情較輕的話,以保濕為主即可。若保濕不能控制,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當強度的糖皮質激素藥膏規范治療。
嚴重者可配合口服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
(圖源uptodate)
下雨更應小心蚊蟲
暴雨促使蚊蟲滋生,需警惕伊蚊(就是圖中這些帶黑白花臂的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登革熱、基孔肯雅熱)。
![]()
(白紋伊蚊,圖源疾控局)
預防
安裝紗窗門、蚊帳、 穿長袖長褲、 清理家中積水、 使用含有防蚊成分(避蚊胺、避蚊酯、派卡瑞丁)的驅蚊液等,盡量別被蚊子咬到。
治療
如果已經被叮上,且出現相關癥狀(發熱、關節疼痛、皮疹),需及時就醫治療。雖然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基孔肯雅病毒的特效藥物,但對癥處理后大多數感染者預后良好。
另外,雨后多蝸牛出沒,但這些生存在野外的蝸牛非常臟,它們的黏液或糞便里攜帶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觸摸可能會引起皮炎,產生腫脹瘙癢的癥狀,尤其是皮膚有破損的,更是碰不得。
遇上蝸牛不要摸,不要踩,更別想著撿回家吃!

轉發給需要的人,希望大姜健康平安。
〔參考文獻〕
[1]林朝杰,余敏菊,林廷輝 洪災期間須防寄生蟲感染.[J].2008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7月29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