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盛景網聯高級合伙人
兼 AIC 人工智能創業孵化器創始合伙人顏艷春
這幾年我有幸結識很多AI創業者和正在轉型、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的老牌企業家:他們從0到1、從1到100,從寒冬到風口,經歷融資受挫、團隊內耗、用戶流失、巨頭壓境——每一次“撞船”,都像是命運的挑釁。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些“撞了也不怒,反而更穩”的人。
此時此刻,我想和你們分享一個很古老、但我認為在AI創業時代格外重要的莊子“空船”故事。
莊子在《山木》中寫道:“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大意是:“有人坐在船上來渡河,突然有條空船碰撞過來,即使心地最偏狹、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會發怒。倘若有一個人在那條船上,那就會大聲呼喊喝斥來船后退,呼喊一次沒有回應,呼喊第二次也沒有回應,于是喊第三次,那就必定會罵聲不絕。剛才不發脾氣而現在發起怒來,那是因為剛才船是空的而今卻有人在船上。”
這段話是有人乘船渡河,遠遠看見另一艘船沖著自己撞來,立刻怒不可遏,大罵對方。可等船靠近,發現那艘船是空的——沒有掌舵者、沒有惡意,怒火頓時消散。
莊子的點撥非常直接:我們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憤怒,而是因為我們為事件賦予了“主觀劇情”。
我們以為“對方是故意的”。但其實,那艘船可能只是順流而下。真正讓你受傷的,往往不是撞擊,而是你相信那是“針對你”的撞擊。
而如果那只是空船?你還會生氣嗎?在今天這個被人工智能、市場波動、不確定性重構的商業世界里,創業就像在霧中劃船,處處都是看不清來意的撞擊。如果你把每一個拒絕、每一次流失、每一個Bug都當成“有人故意砸你”,你會被憤怒耗盡方向。
01
空船的力量,
來自一顆不被恐懼馴服的心
在AI驅動的新時代,商業競爭不再只是產品競爭、資本競爭,而是結構與心智的競爭。技術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人心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領導者的每一個決定,不只是基于事實,還被情緒包圍。你能否在焦慮中做出不急躁的判斷?能否在驕傲中保持謙卑?能否在否定中找回方向?
這決定了你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空船船長”。
正如一位資深AI創始人對我說:“這個時代最難的不是把握機會,而是在變局中不殺死自己。”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完美者,而是轉化者:把批評轉化為動力,把恐懼轉化為專注,把混亂轉化為秩序。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空”。
空船思維,不是玄學,而是活下來的能力。
真正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是在被誤解、被否定、被撞擊的過程中,依然能保持“空船狀態”的團隊建立起來的。
Scale AI(創立于2016年,估值約138億美元),早期做的是數據標注服務,市場質疑聲不斷:“這不過是勞力中介+流程軟件。”創始人Alex Wang沒有回應這些嘲諷,而是持續推進內部智能化能力建設,直到2023年隨著大模型爆發,Scale轉身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數據基礎設施提供商之一,為OpenAI、Meta、微軟等大廠供能。
撞擊來了,你是“實舟”還是“空船”?
面對撞擊,你有兩個選擇:你是那艘憤怒回擊的實舟,還是那艘不動聲色、安然穿越的空船?
華為的“空船反應”:在打壓中脫胎重構。華為,這家1987年在深圳起家的科技公司,2019年遭遇全球科技封鎖,芯片斷供、系統受限,一度面臨生死危機。很多人以為他們會大幅裁員、保守收縮 。那時幾乎全中國都在為華為“憤怒”,但任正非說:“我們不怨恨任何國家,我們的敵人是時間。”
在最受辱的階段,華為沒有一條“情緒輸出”的公關稿,而是直接宣布啟動自研芯片、操作系統、編譯器、生態系統建設。鴻蒙系統、昇騰芯片、歐拉操作系統……每一步都沒有嘩眾取寵的情緒語調,只有靜水深流的戰略調度。
華為在制裁后加速做芯片研發,沉下心構建鴻蒙系統與盤古大模型,在2023年實現智能手機高端市場份額反彈,并被評價為“中國少數擁有產業完整鏈的科技公司”。 今天,華為重新構建了自己的科技主權路線。
空船不是消極,而是一種看得更遠的眼光:把傷害當作命運的線索,而不是憤怒的理由。
不是每一次負面都是打擊,有時那是船身需要修復的聲音。憤怒的人看見冒犯,沉靜的人看見系統性信號。
情緒不能造出閉環,靜水才能見底。
海底撈,這個1994年成立于四川簡陽的老牌火鍋企業,也在疫情期間撞上了“空船”:客流驟降、社交媒體差評潮襲來。很多企業第一反應是裁員、縮店,但他們卻反向思考:“服務流程中,用戶最容易流失的五分鐘在哪里?”于是,他們上線了智能排隊、上線等位小游戲、優化洗手間體驗,甚至開放自助煮菜。2023年財報顯示,海底撈在恢復期翻臺率提高了25%,成了疫情后服務反彈的經典樣本。
Netflix,1997年創立,曾因“毀掉電影院”被攻擊無數次。但他們始終以空船的心法思考:觀眾不是反對我們,而是在表達新的娛樂需求。正是這份“不帶情緒地聽懂反饋”的能力,讓Netflix超越Disney,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娛樂內容公司,目前Netflix市值已超4700億美元。
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點:不把撞擊看作攻擊,而是視其為水流中的信號。他們不爭,不怒,不回避。他們像船長,更像河流,任波濤來,也能自調節航線。
空船,不是情緒的放棄,而是認知的升級。“空船”并非不痛、不怒、不戰,而是你看清了那個撞你的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是一次自然力量的體現。
Perplexity:被質疑的搜索“空船”
Perplexity AI,成立于2022年,總部位于舊金山,是生成式搜索領域最具突破性的公司之一,最新估值140億美元。他們堅持實時引用、無廣告搜索、透明可驗證內容,為AI搜索設定了一個全新標準。
Perplexity AI,在產品早期被無數VC、媒體人嘲笑為“Google的小弟”,連名稱都被諷刺“太像個謎語”。起步階段,有投資人直接斷言:“OpenAI要做搜索,你們完了。”但團隊沒有任何情緒化回應。他們只是靜靜拆解:OpenAI做的是通用問答,而我們能不能在速度、上下文記憶、引用清晰度上打出差異?于是他們扛住了第一波質疑,,并成為AI搜索的代表品牌。創始團隊沒有急于證明,而是上線“引用透明”機制,公開每一次回答的來源和置信度,并鼓勵用戶反問、質疑、挑戰。他們用“透明”代替“解釋”,用“協作”取代“辯解”。
如今,Perplexity月活破千萬,年度經常收入目前已經達到1.2億美元,成為AI搜索領域的現象級產品——不是因為他們喊得大聲,而是因為他們撞得坦然。
02
時代的風太快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快到戰略都來不及規劃,產品還沒打磨完,市場已經換了需求。
快,不只是技術快,更是節奏的快,節奏的背后是情緒的快。
許多創業者不是死于產品的失敗,而是死于情緒的失控。你還沒來得及做A/B測試,朋友圈的對比已讓你心浮氣躁;剛剛上線的功能被一位用戶嘲諷為“ChatGPT換皮”,團隊的士氣瞬間坍塌;投資人一句“我們先觀望一下”,讓你兩周夜不能寐。
這時,你才意識到:外部的風并不可怕,真正顛覆我們的是內部的浪。
空船,不是“放空”,而是一種看穿波動之后的定力。它不是讓你放棄判斷,而是讓你不被欲望與恐懼左右判斷。創業如逆水行舟,但如果心是滿的、是僵硬的、是處處設防的,那么最先翻覆的,不是方向,而是自己。
03
AI創業者:
你必須比別人更快忘掉“對錯”
一天就是一年,在AI這個比過去20年互聯網時代還快10倍的時代,在這個被算法、用戶、迭代速度催生的新世界里,你不能糾纏在“誰對誰錯”。因為現實根本不在乎,世界只在乎你如何反應。
很多人誤解“空船”是虛無主義,是放棄反應,是“佛系”。但莊子的空,并非空洞,而是一種不執。正如叔本華所說:“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對世界的反應過于真實。”領導者的修煉,恰恰是學會不在每一次撞擊中都反應得過于真實。
空船,不是空掉責任,而是空掉對結果的執念,從而更精準地轉向過程的優化。
Sierra AI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硅谷初創公司,目前估值45億美元,由OpenAI董事長Bret Taylor與谷歌前高管Clay Bavor共同創立,專注于AI客服領域,主打智能客服聊天機器人服務。起初想顛覆客戶服務行業,但頻繁的to B驗證失敗后,創始人反復問自己:如果我們把“客戶支持”空掉,真正想解決的是什么?答案是“信任的修復”。他們將產品重新設計為“對話智能體”平臺,如今已獲得Lightspeed與a16z的高額注資。
不是所有轉向都能成功,但空船的領導者懂得:失敗的方向不是終點,而是素材——修正、反思、再構的素材。
用戶初期集中反饋“對話太機械”“沒閉環”,最初的版本被用戶嫌“冷冰冰”“像官腔機器人”。創始人沒有試圖解釋“我們背后是多強的大模型”,而是冷靜做了標簽化分析,發現三類問題:重復提問、語氣錯配、場景轉化失敗。于是他們重新訓練語料、引入更細顆粒度的情緒標簽,現在已服務超過百家中型企業,ARR突破1000萬美元。 Sierra專注AI客服,他們沒有跳出來辯解“這只是Beta”,而是迅速拉出成千上萬條通話語料,提煉出“主動式安撫”“澄清式確認”“打包式總結”的語言模型,升級后客戶滿意率提升超過60%。
Scale AI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數據標注和AI基礎設施服務的領軍企業,曾服務OpenAI、Meta和Anthropic等頂級AI機構。創始人Alexandr Wang說過一句話:“我創業的核心能力,是持續從批評中提取價值,而不是用能量去爭對錯。”他們用“失效樹分析”處理所有來自客戶的抱怨,每一條都被拆解成模型、數據或流程層的問題,系統由此更抗壓也更反脆弱。
Scale AI 是AI訓練數據的中樞公司。初期客戶對其標注質量大量質疑——“你們的標簽像是機器糊的。”普通初創者可能自尊受挫、情緒波動。但創始人 Alex Wang 不吭聲,只是組織全員通宵回溯問題樣本,建立一套“數據修復—客戶驗證—標簽激勵”閉環,6個月后,精準率大幅提升,公司估值突破250億美元。
Clay AI是2021年在舊金山創立的AI人脈管理平臺,一家AI銷售平臺,成立于2017年,在多次產品方向搖擺后,學會了空掉“要做成一個CRM殺手”的執念,回到“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AI助手”的出發點。如今它成為硅谷最受歡迎的AI個人智能體之一,DAU月增長超過20%,通過AI Agent幫助企業進行客戶線索挖掘、銷售數據充實和個性化營銷,目前估值13億美元。Clay AI曾因產品初期功能混亂而收到大量差評,創始團隊一度陷入焦慮與自我懷疑。但他們最終選擇了一個樸素的做法:每天不爭、不解釋,從每10條差評中提煉出一個產品優化點,最終構建起一整套基于用戶反饋驅動的迭代機制。他們把被討厭的理由,一點點轉譯成被喜愛的原因。
Clay 的團隊早期在接受投資人否定時,沒有懟回去,而是把所有“情緒化評價”當成“交互設計數據”。他們從中解讀出“缺乏理解感”是核心問題,于是引入“情緒對話框”——在關鍵卡頓節點以AI語言提醒用戶“我們正在努力理解你”。簡單的“承認式交互”讓他們的用戶停留時長翻倍,復訪率增長42%。
真正強大的公司,從來不是靠立場贏。他們把怨氣變反饋,把攻擊當輸入,把情緒當線索。
這才是“空船的領導力”:在風暴里不急于回擊,而是尋找風的方向。
04
你不是被情緒填滿的杯子,
你是河流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控制一切,而是允許一切發生而不失控。
不要再做容器,讓情緒像河流流經你。你不是那只被裝滿的杯子,隨時溢出焦慮、憤怒與委屈。你是一條河,一條活著的河。情緒不是你的一部分,它們只是經過你身體的一場天氣。
斯蒂芬·吉利根說,真正的療愈,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它流動。催眠不是控制,而是允許;成長不是堅硬,而是通透。
你可以允許痛苦經過,而不是讓它安營扎寨。你可以對憤怒說:“我看見你,但我不困在你里頭。”你可以對焦慮說:“謝謝提醒,但我不再是那個只能忍耐的自己。”
創業的苦難之所以令人筋疲力盡,不是因為它太難,而是因為你太容易陷入自責、內耗與憤怒的泥淖中,誤把情緒當成了判斷的依據,把別人的行為當成了你價值的標簽。
你不是情緒的容器,而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我的開端。你是河流,是風,是整個世界的覺醒與流動。領導者最大的誤解,是以為自己是掌舵的那個人,其實你更像那條河本身。你要不斷疏通內在的堵塞,讓真實的信號能穿過恐懼、羞恥、憤怒,流到你手里,變成決策。
這不是逃避,而是你開始練習一種更大的信任——信任自己終究能找到出口,信任風浪之上總有新航線。
你不再活在對錯里,而是活在“現在怎么辦”里。你開始擁有一種冷靜的勇敢,一種內心不急于求證“我值不值得”的深層信任。
這正是AI創業者、轉型企業家,在未來十年最稀缺的能力。你不是那艘破碎的小船。你是空船,是流動,是在所有沉默里,繼續航行的力量。
創業的核心技能,是持續從批評中提取價值,而不是用能量去爭對錯。不要再做情緒的容器。你不是杯子,你是風,是水,是整條河道的覺醒。
領導者最大的誤解,是以為自己是船長,其實你更像水工。 你要不斷疏通內在的堵塞,讓真實的信號能穿過恐懼、羞恥、憤怒,流到你手里,變成決策。
創業是一場持續被撞擊的旅程。 空船思維不是讓你不痛,而是讓你不再把痛誤讀成“有人在故意害你”。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空,看似無用,卻是萬用之本。AI時代不是沒有方向的時代,而是方向太多、誘惑太多、情緒太多。
而真正穿越周期的力量,不在你收集了多少“方法論”,而在于你是否能在風浪來時,始終留下一艘——空船。
心空則容,莫滿為盈。就像盛水的碗,只有空時才能承載新知與變局。
05
空船領導力十二條隱形原則
我想把自己這些年從AI創業者與轉型企業家身上觀察到的“空船領導力十二條”送給你。這不是規則,而是一種內在姿態,一種召喚。
1.世界沒有針對你,它只是不知道你是誰。
就像撞來的那艘空船,沒人想冒犯你,很多問題只是“物理事件”。把批評翻譯成信號,才配擁有迭代的尊嚴。用戶說“你很爛”,其實是“我卡在第二步了”。誰能準確解碼抱怨,誰就能修復信任。
2.不是要壓抑情緒,而是讓它流過你。
像一場雨,從你體內流過,然后你依然安然前行。
3.不解釋,不辯解,直接修復。
把“對錯”留給別人,把“怎么辦”留給自己。不解釋自己,不等于不值得,而是已經看清真相。不急著反應,也是一種決斷。就像湖水接住石子,并不立刻反彈。沉淀之后,才看得清波紋的意義。
很多時候,真正強的人,是不爭的那一個,因為他知道爭的不是重點。
4.情緒不是領導力,復原力才是。
你能多快從撞擊中站起來,就有多遠能走。
5.攻擊,是對方的鏡子,不是你的評語。
別拿別人的不安當成你價值的參考。
6.每個憤怒背后,都藏著一次系統性問題。
聆聽情緒,用它找出組織和產品的盲點。混亂是更新的序章,空白才是風進來的縫隙。別急著填滿一切,那些“我不知道”中,藏著新可能。
7.不要抓住河水,風來了你才能順流。
抓不住的就放手,浪來了就借力。
8.問題不是你,問題只是個問題。
別把“做砸了”等于“我很差勁”,你只是還在學。
9.敵意,往往是誤解的一種形式。
重新翻譯語言背后的動機,也許你會看到善意。
10.所有打擊,都是一次重構的邀請。
撞擊不是終點,是船體升級的信號。
11.不評判,才有覺知。
評判讓你瞎,覺知讓你通透。領導者的覺,是讓真相出現的空間。
12.情緒值得聆聽,不值得掌舵。
它們只是風,不是方向盤。
穿越AI風暴的“內在系統設計”
在這個所有人都想靠AI沖上風口的時代,你可能更需要的,是一套“情緒免疫系統”。
你會繼續遇到風浪、誤解、否定、恐懼。但你會開始看懂:那艘撞來的船,可能是空的;那句話,可能不是故意;那個質疑,可能只是下一次躍遷的信號。
空船,不是玄學,是方法。
愿你在一切激烈中,找到自己不動的河床。愿你在一次次撞擊后,不碎,而是更穩。愿你,把自己活成那艘空船,載風而來,沉靜遠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