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28年的山海關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本文6幅來自于《亞細亞大觀》中記的老照片,詳細地記錄了上世紀20年代后期屬于山海關的記憶。
![]()
山海關部分目錄
本文的舊照片將會通過《榆關城內》、《古老的萬里長城》兩個部分,領略民國時期山海關城的獨特魅力。
民國的邊關重鎮
山海關,別名榆關城。在城內通向關外的東側城門樓上題寫著“天下第一關”等幾個大字,這里便是長城的東側起點。站在城樓之上,當年可以眺望到城內的鐘鼓樓以及文昌殿等古跡建筑。
東門之外當時還有著一座規模并不算大的東羅城,這里在不久之前還是專供滿清八旗人所居住的地方,進入民國后,這里已然變成了一片廢墟。當成城內居住有大約有3萬人,但因為時局緊張,這里大多都是守備隊和憲兵隊的軍人。
![]()
1894年山海關最早的詳圖
1928年的山海關紀行
一,《榆關城內》
![]()
壯觀的城門樓
聳立在眼前的城樓便是久負盛名的榆關西城門。在上世紀20年代,這座城樓是關內與關外的重要分界線。
千載春秋的變遷,這座城樓也在不斷地毀壞與重建中跨過千年的光陰。此時清朝結束已經10年有余,缺少管理與修繕的城樓已經是雜草叢生。此時,城樓之內駐扎著大量的奉系部隊,見證著時局的混亂。
![]()
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東門另外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稱——天下第一關。城門樓上的“天下第一關“牌匾為幾百年前乾隆皇帝御筆題寫。進入民國之后,為了防止牌匾被損壞,當時樓上所出現的匾額為民國年間所書寫的替代品。
![]()
1904年山海關一帶
![]()
俯瞰城內
山海關城內與城外相加大約有5萬左右的人口,是當時京奉鐵路沿線的第一大城市。雖說這是一座極為重要的城市,但重要性更多地體現在軍事上,反觀商業,城內大多民房較為低矮,最繁華的主街道上,所擺設的物品也全部只是周邊的農產品。畫面中,一名駐扎在成立的軍人正在通過門樓。
二,《古老的萬里長城》
![]()
老龍頭
作為萬里長城的起點,長城從這里開始先向北跨過層巒疊嶂的山脈,然后再向西跨過三道關九門口,再沿著山西和陜西等地繼續向西延續,最終一路到達位于中國西北甘肅省的嘉峪關。全長達到21196.18千米
![]()
民國時期榆關要塞圖
![]()
山海關附近的長城(其一)
夕陽下,古老滄桑的長城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下,美輪美奐。長城最早的建立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的秦始皇帝,在千載的歷史長河中,長城也伴隨著歷朝歷代的興衰。1928年此時,長城作為防御工事的作用基本已經消失,但其殘破的本身,同樣也是一種美。
![]()
山海關附近的長城(其二)
不到實地,很難在紙面上感受到長城的壯觀。畫面中的長城,沿著山脊向北延伸,穿過無數座延綿不斷的山脈蜿蜒向前。古來征戰幾人回,望著眼前殘破早已無人修葺的場景,不禁使人懷舊念古起來。
![]()
1948年山海關形勢圖
結語
90多年已經過去,這些曾經在幾百年前留下的古老長城,有的已經被重新修葺,有的則依然保持著殘缺的狀態。雖然長城在千百年前剛剛建立時的模樣我們已經無從見到,但在這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追憶起百年之前,屬于它曾經的樣子。
歡迎關注小郭曾曰百家號,更多內容可在個人主頁內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