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由中國旅游協會長城分會主辦,北京零碳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燕山(河北)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慕田峪長城旅游服務有限公司、河北省灤平縣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第一關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陜西省榆林長城志愿者保護協會、山西省大同市長城文化旅游協會、內蒙古自治區長城保護研究會協辦的“我們的長城”主題展在北京天壇公園順利拉開帷幕。
Part 01
人間忽晚 山河已秋
![]()
作為深化長城文化保護與傳播的關鍵實踐,本次展覽既是2025首屆長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大會的重要延續,更是對大會精神的落地實施。通過多元內容矩陣,讓千年長城在當代實現科普、保護、創新與審美的全方位破壁呈現,為公眾搭建起近距離感知長城文化的橋梁。
![]()
展覽以“多維賦能長城文化”為核心理念,精心設置五大特色板塊,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
長城文化科普板塊,以“千年烽煙?長城簡史”為題,利用時間軸的展示方式,系統梳理長城從古代修建歷程到近現代重大事件,讓觀眾能直觀讀懂長城的發展歷史。
![]()
長城非遺保護板塊,以“守護印記·保護行動”為題,聚焦活態守護,不僅收錄國家層面長城保護政策法規、各地保護實踐案例,還講述長城保護組織、守護者們的動人故事,傳遞“人人都是長城守護者”的理念。
![]()
長城文創板塊,以“文創為橋·守護長城”為題,集中展示2025首屆遷安杯長城文創大賽參賽作品,涵蓋手作、飾品、家居等多個品類,讓文創產品成為連接大眾與長城文化的紐帶,推動長城保護意識通過創意走進生活。
![]()
長城科技板塊,以“建筑奇跡·科技賦能”為題,打造“古今對話”場景, 一邊呈現古代長城的夯土、烽燧等傳統科技;一邊展示遙感監測、大數據分析、AI損傷識別等現代科技在長城保護中的應用,凸顯科技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撐作用。
![]()
長城藝術板塊,以“磚石載道·藝術流傳”為題,通過攝影作品、書籍、畫作等藝術形式展現長城在人們心中的文化意象與精神象征。
![]()
開幕當天,展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紛紛在留言墻上寫下對長城保護的寄語,現場氛圍濃郁并且充滿文化溫度。
![]()
![]()
本次 展覽 將持續至 11月9日 , 全程向公眾開放。作為一場兼具知識性、互動性與公益性的文化活動,展覽不僅豐富了觀眾的長城文化知識體系,更將進一步推動長城文化保護走向全民參與,為長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特別鳴謝: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
路線指南
1.北門入口
北門入園后直行約150米,過“北天門”牌樓;繼續向南步行50米,可見祈年殿北側廣場,右轉(東向)進入祈谷壇東磚門;入門后左側即為72長廊起點,沿長廊步行30米即達北神廚正門,展室三位于殿內西側區域。
2.南門入口
南門入園后沿中軸線向北,經圜丘、回音壁,至丹陛橋南端;沿丹陛橋向北步行1.2公里,抵達祈年殿南側廣場;從祈年殿東側繞行至祈谷壇東磚門,沿72長廊向北30米到達北神廚正門,展室三位于殿內西側區。
3.東門入口
東門入園后左轉(北向),沿園區東側主路步行800米;途經神樂署后右轉(西向),穿過松林步道約100米;見72長廊東端入口后左轉,沿長廊西行即達北神廚正門,展室三位于殿內西側區。
4.西門入口
西門入園后沿“齋宮—神樂署”指示牌向東步行1公里;至祈年殿西側路后左轉(北向),步行200米至祈谷壇東磚門;進入東磚門后沿72長廊前行,盡頭即為北神廚正門,展室三位于殿內西側區。
來源:中國旅游協會長城分會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