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普凡
民國金融界,有位風云人物沈吉甫(1871-1952),始于上海,終于上海,卻在北方開啟了傳奇的一生。咸豐年間,沈家從寧波來到了黃浦灘頭。沈吉甫的少年時代正好遇上逢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因為處境窘迫,在一位私塾老師引導下,暫時中輟讀書,走上了經商道路。
1
洋務運動趕上“末班車”
![]()
沈吉甫
沈吉甫初入生意場,心無旁騖,夢想躋身“商界頂流”。沈吉甫的姨父是一位慈溪大財主,鄭家票號遍及江浙滬,姨父對外甥的照顧無微不至。雖然年少喪父,但沈吉甫能獲貴人相助可謂如魚得水。他先在寧波商人嚴信厚開設的“老九章綢緞莊”做了一段時間賬房,得到了鍛煉。然后又向洋人學英語、俄語和新式記賬方法。他知道只有學會這些技能,才能安身立命。
一邊學本事,一邊學做人,沈吉甫最祟拜就是“一諾九鼎”的寧波先輩朱葆三,他對先輩講求信譽之品德亦步亦趨,甚至到了“一根筋”的地步。昔時,外國人在中國尋找代理人,倚重老實可靠,沈吉甫因“傻”得福,之后很快在華俄道勝銀行站住了腳跟。
中日甲午海戰之后,戰敗的中國被迫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沒過多久,俄國又聯合德法迫使日本把割去的土地再歸還給中國。此時慈禧太后喜出望外,她立即決定“聯合西洋,抵御東洋”,把籌碼押在俄國一邊。在李鴻章簽署的《中俄密約》中,除規定兩國在軍事上互相援助,中國還允許俄國修筑一條通過黑龍江、吉林兩省到達海參崴的鐵路,并將整條鐵路的建造和經營交給華俄道勝銀行。當華俄道勝銀行取得一切權利之后,李鴻章手下的買辦孫仲英立刻想起“小字輩”人物沈吉甫。
![]()
位于外灘的華俄道勝銀行舊影
對孫仲英來說,沈吉甫既熟悉金融會計,又會講俄語和英語,很符合要求。對沈吉甫來說,奔赴北方工作肯定水土不服,異常艱苦,可那里卻有著上海沒有的優勢,能建立買辦與官府之間的特殊關系。
《中俄密約》提及的東清鐵路,筑造過程歷經千辛萬苦,東北的嚴寒氣候差點要了沈吉甫的性命。有付出必有回報,鐵路通車以后,沈吉甫如愿以償,作為道勝銀行北京分行經理,他長袖善舞,積累了諸多權貴人脈,通過各種方式來影響朝廷決策,為銀行經營爭取政策支撐。
2
破舊立新駕駛“順風車”
![]()
沈吉甫在自家留影
正當沈吉甫的事業順風順水之際,大清王朝突然倒塌了。不過沈吉甫的“朋友圈”大多在位,李思浩任財政總長,曹汝霖任外交總長,錢能訓任國務總理,人稱“小財神”的梁士詒締造了交通銀行。
沈吉甫在上海錢莊管賬時就渴望學習外資銀行管理之道,他愈發意識到,傳統金融組織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制度保障。而外資銀行大多數為股份制,主張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徹底分離,放款風險也由此陡然下降。
在沈吉甫、陸宗輿、曹汝霖、張嘉璈、楊蔭蓀等人的努力下,中國第一家以股份制形式創辦的銀錢組織“溥益銀號”成立。銀號章程規定該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并由財政部批準其注冊開業,資本總額為大洋兩萬元,經營范圍為商業匯兌和貼現業務。頗為幸運的是,因德國戰敗而引發的新舊馬克兌換業務中,沈吉甫利用自己熟悉外匯行情及與政界關系密切之優勢,不失時機地替銀行乃至政府掙了不少銀子。這意外之收獲讓大總統徐世昌喜不自禁,予以嘉獎。
![]()
原中華懋業銀行大樓
一戰結束,俄國十月革命掀起風暴,道勝銀行岌岌可危,此刻機會又找上了沈吉甫。當時中國的關稅鹽稅常因用作貸款抵押,其他稅收又多被地方割據的軍閥所截留,百般無奈之下,北洋政府為利用美國資金,徐世昌接受朱葆三的提議,準備和美國共同投資合辦商業銀行。1919年,中國金融史上唯一一家中美合資銀行——中華懋業銀行呱呱墜地,其資金由中美雙方共同投入。彼時報紙評論說:“中國從未有過如此的大資本、大勢力合組而成的如此的大銀行。有之,自懋業銀行為始也。”
中華懋業銀行開張后,立即開展了國內外業務,尤以對美國貿易款項收付及票據承兌為重點,這在中國幾乎為其獨家承攬。但由于放款業務、外匯投機買賣失誤,以及銀行內部派系矛盾紛擾,把首任掌門人徐恩元折騰得心力交瘁,沒多久便病倒了,沈吉甫臨危受命接任上馬。
3
信心爆棚遭遇“碰碰車”
![]()
有沈吉甫簽名的中華懋業銀行紙幣
沈吉甫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磨礪讓他練就了洞察事物的本領,他自信能夠透過表面看到本質。掌控銀行固然需要自信不疑,但過了頭則容易陷入盲目境地,特別是面對偌大一個金融機構。
中華懋業銀行業務遍及各大城市,發鈔票,搞匯兌,還開辟了國際買賣,一時間萬眾矚目。可沒過多少年,銀行遭遇了一樁金融詐騙。話說天津協和貿易公司系一家以經營進出口為主業的公司,由于在短短時間里積攢了巨額利潤,雄心開始膨脹,除了不斷擴充業務,還利用貸款從事美國棉花、小麥、證券等空頭交易。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隨著經營失利和投機失敗,協和公司再次把手伸向銀行,其中又以虛假倉單騙取懋業銀行貸款為最多。沈吉甫一直非常重視放款過程中的抵押擔保,銀行內部也自有一套嚴格審查制度,卻對老同事、中華懋業銀行天津分行經理張伯龍過分信任,引來無窮后患。
![]()
中華懋業銀行股票
騙案發生后,中華懋業銀行、美商花旗銀行、英商匯豐銀行都遭受到了巨大損失,同時還引發了金融危機。中原銀行、德華銀行、中法銀行、遠東銀行及六家錢莊相繼倒閉,中南銀行、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交通銀行等也受到大小不同的沖擊。在這場震驚全國的大騙案中,懋業銀行損失最重,加之上海的外匯業務失利,大量壞賬徹底動搖了銀行根基。東窗事發后,美國方面吁請中國中央政府設法維護。中國、交通、金城、大陸四大銀行組成銀團,欲撥借兩百萬銀元,供懋業銀行勉渡難關。時任財政總長宋子文也有意相助,但終因桂系軍閥在懋業銀行中占有的大量股份,不符合蔣介石的政治利益而作罷。
沈吉甫眼見中央政府這般態度,心知只能做關門大吉。他辭職引退后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與“協和案”之間沒有任何嫌疑牽涉,總算保住了清白之名。
4
傾家蕩產坐起“過山車”
![]()
沈吉甫在天津院子的全家福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華北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占領者為了進一步占領和控制,隨即在淪陷區建立偽政權,天津成立了“地方治安維持會”。恐怖局勢讓沈吉甫備受擔憂,日本人幾次三番上門,他明白再繼續稱病一定無濟于事。
當機立斷,一家子趁亂離開天津抵達上海,沈吉甫松了一口氣。他在法租界亨利路租下一幢三層樓房,雖然局促逼仄,但總算有了棲身之所。不久,曹汝霖、李思浩也來到上海。日寇占領之下,市面上物資匱缺,生活一落千丈。好不容易捱到日本投降,然而勝利之后太平日子并沒維持多久,內戰爆發,打仗需要用錢,為了緩解通貨膨脹,國民政府想出了發行金圓券的辦法。法令規定,禁止私人持有黃金、白銀和外匯。凡是持有者,須在限定日期之前將其所藏交給政府收兌,違抗者將予以嚴厲制裁。轉瞬間,沈家的近百根大條子被換成了金圓券,最后用金圓券買了兩聽美國咖啡。此時的沈吉甫已經一無所有,甚至連吃頓大餅油條也舍不得了。
金圓券的崩潰迫使蔣介石把總統寶座讓給了李宗仁,代總統一上臺桂系勢力立馬壯大起來。想當初“協和詐騙案”政府對懋業銀行見死不救,就是蔣介石為防桂系占據太多股份。如今恢復懋業銀行又擺上了議事日程,白崇禧非常希望沈吉甫助自己一臂之力。其實,這么多年銀行都處在清理階段,恢復正常業務并非一樁難事。白崇禧在國際飯店約見了沈吉甫,但他對過往金融生涯早就心灰意冷。沈吉甫對白崇禧表示可協助口述銀行備忘錄,其它事情愛莫能助。此后,有人天天下午來沈家做記錄,前后大約持續了半年。等到白祟禧和沈吉甫兩人各持一份厚厚的謄印件資料時,解放軍的炮聲已離南京城不遠了……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