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太多的“可為”擺在面前,太多的“應為”有待落地。
![]()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加強尊師惠師工作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文件從醫療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務、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確的尊師惠師舉措。
教育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關系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尊師惠師,不斷增強教師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這是“全社會共同擔負起辦好教育的責任”的應有之義。
尊師,需要在惠師中體現;惠師,就是以實際行動尊師。如果說尊師帶動惠師,那么,惠師讓尊師更有形更走心。尊師惠師是一個整體,密不可分。從教師期盼來看,既需要尊重、理解、體諒等態度上的尊師,也需要關愛、善待、厚愛等行動上的惠師。從國家層面來看,一項項尊師惠師的具體部署瞄準教師剛需,既展現制度善意,又充滿決策溫度。
尊師惠師,“可為”之事有很多。這次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若干措施,打開了各個方面尊師惠師“可為”的視野、思路及空間。比如醫療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務、住房保障等,方方面面都傳遞了實實在在的“惠”行動和“惠”舉措,甚至還明確鼓勵社會力量依法依規通過捐贈、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為教師提供尊師惠師服務。一句話,尊師惠師關鍵在于用行動說話。
不難發現,文件所明確的若干措施在措辭上主要以“鼓勵”為主,好多還屬于“應為”之事。比如:在醫療健康方面,應每年組織教師免費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鼓勵各地對當地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開展面向教師的健康宣教等服務;在文化提升方面,鼓勵支持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游覽參觀點,對教師提供減免門票等優惠措施;等等。
需要各方盡快達成共識的是,措辭上可以“鼓勵”,但態度和行動上卻來不得半點敷衍。在沒有硬性規定的情況下,更考驗各方的行動自覺,主動把“應為”當“必為”“定為”,真正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在“必為”“定為”中把尊師惠師各項舉措落實落細。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正所謂“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如何進一步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太多的“可為”擺在面前,太多的“應為”有待落地。作為全社會鏈條上的每一環,必須用“必為”“定為”作答,不斷為教師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讓教師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持續增強。(本文首發浙江教育報,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