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藏品,放在家里,僅僅是我個人的愛好;交給你們展示,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這些老物件,了解歷史文化,了解寧夏、了解石嘴山”。
![]()
近日,寧夏石嘴山市檔案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帶來了自己多年來收藏的實物藏品,希望借助檔案館這個平臺予以展示。
在石嘴山,像這樣的老人并非個例。他們不僅是城市建設發展的親歷者,更是珍貴記憶的守護者。他們珍藏的,或許是一枚鐫刻著榮光的獎章,一張定格了城市舊影的泛黃照片,或是一張張帶有時代印記的布票、糧票……當他們選擇將這些老物件托付給檔案館時,這已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物品交接,而是一場跨越時光的信任托付。他們唯一的愿望,就是讓這些浸染著個人情感與城市共同記憶的載體,被更多人看見、了解,讓石嘴山的歷史得以永續流傳。
為了不負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期盼,石嘴山市檔案館主動作為,積極拓展檔案征集新路徑,從“等客上門”變為“主動尋寶”。近年來,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上門拜訪、發放征集通告、在新媒體上公布征集通知等多種形式,深情“呼喚”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歷史印記。一批批承載著時代脈搏的實物檔案,有定格幸福時光的老相機、百姓生活的票證等等不斷充實進館藏。這些帶著個人記憶物品,成為再現石嘴山歷史畫卷的見證。
與此同時,檔案館還啟動了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為熟悉本地歷史的老人或本地名人的親屬進行口述史錄制,這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工作,更是搶救歷史、還原歷史的行動。通過現代化的影像技術,將其腦海中的鮮活故事、親聞親歷的往事原原本本地轉化為可永久保存、生動傳神的數字檔案。這不僅是對紙質與實物檔案的有力補充,更是將那些“活”在人們口耳中相傳的歷史,系統地留存下來,傳承下去。該項工作自2024年啟動以來,先后已對4位名人或其后代開展了口述史錄制。
從靜態的實物到動態的講述,從沉默的展柜到鮮活的影像,石嘴山市檔案館正以多元立體的方式,精心構建一個豐滿、多維的城市記憶庫。在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每一段口述都是一段歷史的回響。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檔案館將多點發力將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存史工作做細做實,進一步優化館藏結構,豐富館藏內容,用實際行動守護石嘴山歷史,讓城市的文脈在傳承中生生不息。(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