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睿捷 通訊員:羅瑤
近日,隨著秋冬季節轉換,氣溫波動較大,因長期咳嗽、胸悶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令人意外的是,許多自認為“心臟不好”或“感冒后遺癥”的患者,最終被診斷為不典型哮喘。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病醫院專家提醒,哮喘并非都以“喘息”為特征,其表現極具隱匿性,需提高識別能力。
![]()
45歲的劉先生(化名)身體一向強健,近兩個月來卻被夜間反復發作的胸悶感到困擾,總感覺“差一口氣”,嚴重影響睡眠與白天的精神狀態。他一度懷疑是心臟出了問題,為此輾轉多家醫院,接受了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乃至胸部CTA等一系列檢查,結果卻均顯示“未見異常”。最終,在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病醫院,醫生通過細致檢查發現了關鍵線索: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呼氣一氧化氮檢測值高達45ppb(正常值小于25 ppb),提示氣道存在炎癥。隨后的支氣管激發試驗呈陽性,終于揭開了“胸悶變異性哮喘”的真面目。經過規范藥物治療,劉先生的癥狀得到顯著緩解。
22歲的李女士(化名)則被一場持續一個月的咳嗽困擾,自服感冒藥后毫無效果,尤其痛苦的是夜里常因咳嗽和憋醒而無法安睡。在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病醫院,接診的副主任醫師鐘金男聽診發現其雙肺有散在哮鳴音。進一步詢問得知,她本人長期受過敏性鼻炎和濕疹困擾,且有明確的哮喘家族史。最終,李女士被確診為支氣管哮喘。
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鐘金男指出,大家對哮喘的認知多停留在“反復喘息、呼吸困難”上,但實際上,哮喘是一種異質性很強的疾病,表現形式多樣。“像劉先生這樣,僅表現為慢性胸悶,而聽不到典型哮鳴音的,被稱為胸悶變異性哮喘;而像李女士這樣,以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的,則很可能是咳嗽變異性哮喘。這兩種都屬于不典型哮喘,極具隱匿性和迷惑性,非常容易誤診為支氣管炎、心臟病等。”鐘金男醫生解釋道。
秋冬季節冷空氣刺激、病毒流行,更是這類隱匿哮喘的高發誘因。鐘金男醫生強調,當出現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超過一個月)、夜間加重胸悶、在特定環境(如接觸冷空氣、過敏原)下出現的呼吸道癥狀,且常規治療無效時,應高度警惕哮喘的可能,并及時前往呼吸專科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