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幾個數據,拎出來說說
第一個:中國銀行《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里援引克而瑞發布的《2025年中國城市住房斷供率研究》,當前平均住房斷供率為3.7%,高于2022年的1.6%,在部分三四線城市,斷供率甚至超過了5%
第二個: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數據,2025年二季度,"資不抵債"的房貸家庭占比達12.7%
第三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王強:斷供潮或持續至2026年Q1,一線城市將滯后3-6個月見底。當前1.89%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已接近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初期水平(2.1%)
第四個: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對下季房價,9.1%的居民預期“上漲”,55.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23.5%的居民預期“下降”,11.8%的居民“看不準”
上一季的數據,8.9%預期“上漲”,56.8%預期“基本不變”,21.7%預期“下降”,12.7%“看不準”
還有項數據說,二季度已經有187萬戶家庭“連續三個月未交月供”,已經形成事實上的斷貸。
先說結論:
中國銀行每一季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在官網里都有,我下載了2024-2025年第三季度的報告,并未查到相關內容;
但網絡上有該文件的截圖,3.7%斷供率的數據真實性和可信度較高
西南財大官網上這一類的報告應該是有產權保護的,查不到;但西南財大有個“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和報告名稱能對上號;
中國人民銀行也有個金融研究所,但王強這個人沒有出現在領導名單里,1.89%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這個數據,我懷疑是不是某些媒體自己搗鼓出來的數字
因為我對照了多家銀行的2025年中期報,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沒有這么高
![]()
所以,數據,有些是真實的;有些,存疑!
熟悉這個小號的都知道,這篇文章的核心不是數據的考證,而是現在流傳比較多的家庭負資產。
家庭負資產這個詞,很容易理解
家里持有的貨幣資產+證券資產+股權資產+不動產+其他資產的價值,加起來沒有負債多,就和房企一樣——資不抵債,就是家庭負資產
更多家庭的主要資產是房子,100萬買的房子,首付交了30萬,銀行貸款了70萬
現在房子的市場價值只有60萬,如果銀行的存款也不多,沒買股票,更沒有公司的股權,這也是負資產。
![]()
我最近經常刷到某音推的視頻,業主賣的二手房價,還沒有沒還銀行的貸款多,業主還需要從別的地方借錢把銀行的貸款給還上。
這種情況應該不是個例。
舉個栗子,100萬買的房子,首付比例是30%;如果現在的房價比買入時下跌幅度超過了30%,賣價還沒貸款余額多的可能性就暴增。
微信有個小程序叫“XX動物”(避免打廣告嫌疑,就把名字給隱去了),最近五年的房價下跌幅度接近29%,如果以2021年6月的峰值價格為基準,下跌的幅度接近33.5%
小程序顯示,比較悲催的鄭州,2019年12月房價14894元,2025年10月的價格和珠峰海拔數據一樣高,跌幅41%
如此這樣的話,高位上車的那批房子的買家,如果僅以不動產資產計算,幾乎全部都是“資不抵債”的狀態。
企業財報里有個專業名詞叫做“計提減值”,意思就是資產不值錢了,得以重新的估價計算價值,差額這部分就是“減值”
萬科虧存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計提減值”
“金融終結者股市黑寡婦”王小雨今天發視頻說,計劃11月計提減值10萬元,如果這個月賠錢在10萬元以內,就等于掙錢了。
這心態,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