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5日訊(編輯 楊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簡稱“個貸不良批轉”)市場今年以來持續火熱,僅一季度,個貸不良批轉成交370.4億元,同比增長7.6倍。財聯社從業內獲得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個貸不良批轉成交1076億元,比去年同期翻倍。
除股份行與消費金融公司活躍于個貸不良批轉市場外,國有大行也在加速個貸不良資產轉讓。金融機構受益于個貸不良批轉火爆,保持資產質量穩定,優化經營指標。
今年個貸不良批轉成交規模或突破2000億元
根據銀登中心公布的統計,自試點開啟以來至2024年末,銀登中心累計成交個貸不良資產包1094個,累計成交金額2771.8億元。
2021年初,原銀保監會出臺《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便函〔2021〕26號),開啟了批量轉讓個貸不良貸款和單戶轉讓對公不良貸款試點通道,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首批試點機構實施。
初期,個貸不良批轉并不活躍。2021年成交規模為47.3億元,2022年成交175.7億元。
2022年底,原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便函〔2022〕1191號),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參與試點的出讓方金融機構在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基礎上,增加了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及不少地區的城農商行。
2023年,個貸不良批轉市場加速擴張,全年成交965.3億元,同比增長449.4%。2024年,個貸不良批轉成交1583.5億元,同比增長64%,市場進一步成熟。
根據銀登中心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統計》,今年一季度,個人不良貸款批轉成交370.4億元,同比增長7.6倍。
圖:個貸不良批轉業務季度成交情況
![]()
(資料來源:銀登中心,財聯社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銀登中心至今尚未發布2025年二季度、三季度的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統計情況。
財聯社近期從業內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成交1076億元,比去年同期翻倍。業內預計,2025年全年成交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金融機構受益個貸不良批轉火爆
從成交的貸款類型構成來看,2025年一季度,經營類貸款、消費類貸款、信用卡透支分別占比13.5%、72.4%、14.0%。趨勢上,試點初期個貸不良批轉以經營類貸款為主,隨著消費金融公司納入試點范圍,信用卡透支、消費類貸款規模逐漸占據優勢。
根據財聯社今年一季度的報道,不少商業銀行都在加速出售個貸不良資產包,尤其是信用卡。此外,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延續了2024年趨勢,多家消金公司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
業內人士介紹,2024年底銀登市場的開戶機構數超1000家,當前個貸不良批轉以股份制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最為活躍。不良轉讓活躍的城商行集中于第二批試點的11個省市中,另有較多省份農聯社集體組織轉讓。另外,國有銀行不良轉讓規模也開始增加,如建設銀行已初具規模,工商銀行設立了風險資產經營中心,中行、農行資產出讓工作提速。
從近期銀登中心發布的不良貸款轉讓公告來看,平安銀行2025年的個人不良貸款(信用卡透支)轉讓項目已來帶到了第68期,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個人不良貸款(信用卡透支)轉讓項目來到了第25期,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25年的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來到了第75期。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金融機構抓住個貸不良批轉火爆的機會迅速出清,繼續實現不良資產下降。既可出售短賬齡資產,保持資產質量穩定,也可以出售已核銷資產,轉讓產生利潤,實現稅前扣除。此外,個貸不良批轉可大幅優化管理成本和處置成本,保持整體經營指標優異。
根據華泰證券銀行業研究團隊對上市銀行三季報的分析,2025年9月末上市銀行不良率1.23%,撥備覆蓋率236%,分別較6月末持平、微降2pct,資產質量整體穩健。三季度上市銀行年化不良生成率0.55%,較二季度環比變化-13bp,各類型銀行的不良生成率均邊際下行。2025年三季度上市銀行年化信用成本0.48%,同比下行11bp,驅動利潤釋放。
上述業內人士預計,2026年有望全面放開個貸不良批轉試點,各地城商行、以及車貸、小微企業貸款均有參與個貸不良批轉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