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為卷,實干為筆。“十四五”的五年,是閔行錨定全面建成“創新開放、生態人文、宜居安居的現代化主城區”目標奮勇前行的五年,也是這座上海地理中心樞紐門戶蝶變躍升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閔行區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積極應對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連續兩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區”,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正在這片熱土上斑斕呈現。
10月27日起,“今日閔行”聯合閔行區發展改革委推出非凡“十四五”、閔行這五年系列專題報道,與您一同回顧五年來閔行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帶您循著奮斗的脈絡,讀懂這座城區的成長密碼與幸福質感。
“十四五”以來,閔行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引領,把交通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 “先手棋”,奮力跑出交通發展的 “加速度”。
規劃引領,繪就交通發展“新藍圖”
閔行區交通委編制了《閔行區綜合交通規劃(2022—2035年)》,提出“主城區交通與空間融合”的閔行方案,構建以“兩網一樞紐”為核心(軌交網、路網、客運樞紐)的“45—30—15”出行圈,即45分鐘通達長三角、30分鐘貫通全區、15分鐘覆蓋社區,守牢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主陣地”,打造營商環境交通 “新高地”。這是全市 首個區級綜合交通規劃,為未來全區交通發展繪就了清晰藍圖。
![]()
建設攻堅, 按下重大工程“快捷鍵”
當前,閔行迎來史上“最密集”的軌交建設期,同時在建線路多達7條,數量全市第一!全部建成后,軌交里程將翻倍,結構從“放射狀”升級為“網絡化”,從根本上改善“換乘難”。此外,外環西段抬升、漕寶路快速化、s4公路奉浦東橋等市級重大工程加速推進,骨干路網正由“堵點多”邁向“通達快”。目標很明確,就是推動閔行從曾經的“交通堵城”蝶變為“區域暢城”。
![]()
![]()
![]()
![]()
優化網絡,暢通地區交通“微循環”
疏通“毛細血管”,實施 “暢通路”項目93個,推進 “區區通”道路13條,全市領先,緩解道路交通擁堵,提升路網運行效率。
優化“公交網絡”,運營公交線路246條、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4%,新辟優化調整公交線路96條,打造10條敬老愛老線路,開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北環線”等定制公交10條,精準服務民生需求。
實施緩擁堵“小改造”,通過交叉口渠化改造、設置潮汐車道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道路資源,緩解道路擁堵讓“堵心路”變“舒心路”。
![]()
![]()
![]()
聚焦痛點,打造宜居樂業“幸福城”
閔行區交通委堅持從民生出發、向幸福著力,讓交通更有溫度、更具品質。
升級“慢行系統”,創建七寶生態商務區、虹橋商務區北片區慢行精品區,完成6座人行天橋加裝電梯適老化改造,推進北苑天橋等慢行交通設施建設,優化慢行環境,讓慢行成為市民享受生活的新選擇。
緩解“停車難題”。多措并舉優化停車資源,聚焦民生痛點精準施策,協調內部挖潛增加泊位1536個,外部新建泊位3789個;完成27個停車難治理民心工程項目,實現錯峰共享泊位累計5000余個。推動靜態交通“建管融合”,緩解群眾急難愁盼的停車難題。
管理提質,智慧賦能行業管理
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交通設施養護機制,制定區管道路綜合養護實施方案,提升設施運維績效與服務水平。
加強監管執法。緊盯工地安全質量,筑牢監管防線;強化虹橋樞紐、水上環保、道路揚塵等執法保障,開展聯合整治。
提升數智化水平。完成“交通綜合管理平臺項目”,裝上“智慧大腦”,實時感知交通脈搏;建設“重點區域大客流監控及網約車調度管理平臺”,配上“調度神器”,保障高峰客流用車需求。
展望“十五五”,閔行區交通委將打好“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活力牌、“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 動力牌,完善“強核引領、內外聯通”的大交通格局,讓閔行 交通骨架更強健、血脈更暢通、功能更融合,真正成為 宜居、宜業、宜游、宜行的現代化主城區。
供稿:區交通委
編輯:王禮維(實習)
初審:方佳璐
復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上觀號作者:今日閔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