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一定見過,人行道上的大樹四周,常常會用水泥做出四個矮圍擋,用來保護樹木根部,防止水土流失,它們的專業名稱叫“樹穴水泥墩”。最近,在閔行區莘莊鎮疏影路上,這些“樹穴水泥墩”卻成了市民們的煩心事。“這些水泥墩有20厘米高,車門一開,就可能碰到樹墩,太危險了!”市民徐先生通過12345熱線反映。
原來,為緩解居民“停車難”問題,疏影路(群英路—呈祥路)段的人行道上設置了一些停車位,而20厘米高的樹穴水泥墩為早期人行道改造時遺留。接到訴求后,莘莊鎮城建中心立即組織現場勘查,實測發現,在一些鄰近樹穴的停車位,確實存在車輛開門時會碰擦水泥墩的安全隱患。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城建中心研究了三套方案,并反復權衡:第一種方案,重新劃定停車位,這樣的話會減少停車數量。第二種方案,拆除樹穴側石、削平樹根,但是可能影響樹木健康。第三種方案是,將該路段12處樹穴側石降低約10厘米,雖然操作難度大、耗時長,卻能兼顧安全與美觀。
經過綜合比選,城建中心最終確定采用第三種方案,并于9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造。
![]()
在城市治理中,莘莊鎮城建中心始終秉持關注“10cm”微空間的精細化理念。此前,類似問題也出現在山花路、南輔路、水清南路等路段。鎮城建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路段曾因行道樹根系生長導致地磚拱起、側石損壞,既影響美觀又存在安全隱患。
面對此類問題,鎮城建中心采取兼顧安全和美觀的方式,通過松土、修剪過盛根系、更換側石、鋪設透水混凝土等綜合手段,疏通城市的“綠色毛細血管”,最終達到不僅解決路面起伏問題,還增強了雨水的收集與涵養能力的目標,在方寸之間實現功能與景觀的雙重提升。
此外,水清路顧戴路東南角因車輛長期違停,加上部分人行道板原屬開發商紅線范圍且長期失養,破損嚴重。城建中心不僅修復了破損道板,還安裝石墩規范停車,同時為商鋪留出臨時卸貨區域,并通過商鋪自治方式解決了長效管理問題。
城市治理的溫度,往往藏在細節中。從響應一位市民的訴求,到系統化破解一類城市難題,莘莊鎮將持續貫徹精細化管理理念,聚焦“10cm”微空間,以“繡花”功夫織就城市管理的日常,推動城市治理走向長效、常態。
記者:張雨桐
供稿:辛向榮
初審:方佳璐
復審:宋詩清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上觀號作者:今日閔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