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反訊傳至,李光弼正臥病榻。
>郭子儀力薦:“能代我者,惟光弼耳。”
>他扶疾出征,太原城下,以羸弱之卒數千,抗史思明十萬精兵。
>敵筑土山臨城,箭如飛蝗。
>他令掘地道至山下,突然拉垮土山,數百叛軍墜入深坑。
>又造巨型拋石機,一發射斃二十余人,城中喪事用石皆征為軍用。
>叛軍驚呼:“人言李光弼嚴格,今觀用兵,何其神也!”
>六十日血戰,殲敵七萬,太原巍然不倒。
![]()
天寶十四載冬,安祿山范陽起兵的消息像一場暴風雪,席卷了大唐的每一個角落。長安震恐,洛陽危殆,帝國的根基在鐵蹄下顫抖。
太原節度使府內,藥氣彌漫。李光弼斜倚在榻上,額上覆著濕巾,雙頰因高熱泛著不正常的潮紅。劇烈的咳嗽不時撕扯著他的胸膛,讓他本就剛毅的面容更添幾分棱角分明的厲色。他是契丹人,卻為大唐將,血脈里流淌著草原的悍勇,骨子里刻著軍律的嚴苛。
“陛下詔令……”傳旨中官的聲音在寂靜的房間里顯得格外尖銳。
親兵部將面露憂色,欲言又止。李光弼卻猛地抬手,止住了他的話。他撐起身子,濕巾滑落,露出一雙深陷卻銳利如鷹隼的眼睛。那里面沒有病痛,只有冰封的火焰。
“更衣,擂鼓,升帳。”
聲音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鐵意。
他能得到這個機會,源于郭子儀在御前的力薦:“能代臣統軍平亂者,非光弼不可!” 這份信任,此刻是壓在他病軀上的千鈞重擔,也是刺入他脊梁的一根硬骨,逼他必須站起來。
當他頂盔貫甲,出現在校場點將臺上時,臺下數千士卒看到的,是一個身形依舊挺拔,面色卻蒼白如雪的統帥。寒風卷動他的將旗,獵獵作響。他沒有慷慨陳詞,只是用那雙冷電般的眼睛掃過全場,聲音不高,卻字字砸在每個人心上:
“我,李光弼,不善言辭,亦無厚賞。” 他頓了頓,咳嗽聲再次涌上,被他強行壓下,喉頭滾動,咽下的仿佛是鐵砂,“唯軍法二字,與諸君共守。今日起,令行禁止,退者斬,違者斬,怠慢軍機者——斬!”
![]()
沒有熱血沸騰,只有一股森然的寒氣從每個士兵的腳底升起,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桿。
他帶著這數千原本羸弱、此刻卻被他的嚴酷凝聚起來的士卒,疾馳進入太原堅城。幾乎在他剛踏入城門的同時,北地梟雄史思明,親率十萬精銳叛軍,如黑云壓城,將太原圍得水泄不通。
城下,叛軍的叫罵聲日夜不絕;城頭,唐軍士卒握緊了手中的兵刃,看向他們的主帥。
李光弼站在垛口后,望著城外連綿的營帳和如林的刀戟,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敵眾我寡,懸殊如天塹。他召來城中工匠與低級軍官,不分晝夜地在節度使府中密議,地上鋪滿了勾畫潦草的城防圖和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器械草圖。
史思明欲速戰速決,驅使士卒運土筑山,數座高高的土山逐漸逼近城墻,叛軍弓弩手立于其上,箭矢如飛蝗般覆蓋城頭,守軍抬不起頭。
眾將皆憂。李光弼卻親臨一線,指著城下土山,下令:“自城內掘地道,通向山下。”
于是,一場無聲的較量在地下展開。太原守軍日夜不停地挖掘,泥土被悄悄運走。數日后,當叛軍再次在土山上耀武揚威時,李光弼親執鼓槌,奮力一擊。
咚!
鼓聲即是號令。隱藏在地道中的唐軍猛地抽拉支撐巨木,史思明苦心經營的土山底部瞬間塌陷,山上數百名精銳弓弩手驚呼著墜入深坑,被預先埋伏的唐軍亂槍戳死,或被泥土活埋。慘叫聲響徹城外,一時間,叛軍士氣大挫。
史思明暴跳如雷,又驅趕兵士制造了大量“飛樓”(攻城木幔),以巨木蒙上濕牛皮,抵擋矢石,緩緩向城墻推進。
李光弼則不慌不忙,亮出了他準備的另一件利器——巨型拋石機。他下令拆毀城中官署的廊柱門板以為構件,甚至征用百姓家中的石臼、石磨,乃至喪事用的碑石作為炮彈。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他的命令簡潔而冷酷。
當叛軍的“飛樓”簇擁著攻城車逼近護城河時,唐軍陣中,絞盤吱呀作響,數十架巨型拋石機同時怒吼!磨盤大的石塊呼嘯著劃破天空,帶著死亡的尖嘯砸入叛軍陣中。一聲巨響,木屑紛飛,牛皮破碎,一架“飛樓”被直接命中,轟然解體,躲藏其下的二十余名叛軍頃刻間化為肉泥。
更有巨石落入密集隊形中,擦著即傷,碰著即亡,斷臂殘肢四處飛濺。叛軍從未見過如此猛烈的遠程打擊,驚駭萬分,攻勢為之一滯。有人絕望地吶喊:“人皆言李侍御(李光弼官職)治軍嚴苛,今觀其用兵,何其神鬼莫測!”
![]()
圍城六十日,城外尸積如山,血流漂杵。史思明用盡百般手段,挖地道、壘土山、造云梯、斷糧道,甚至策動城內內應,卻總被李光弼一一識破,并以更狠、更絕、更出人意料的方式反擊。太原城如同暴風雨中的礁石,巋然不動,而史思明的十萬大軍,竟在這座孤城之下,被硬生生磨去七萬銳氣,最終力竭潰退。
城圍既解,當部將們帶著劫后余生的喜悅,甚至是一絲對主帥近乎殘忍的嚴苛所產生的敬畏,前來稟報戰果時,他們看見李光弼依舊穿著那身染著血污和塵土的鎧甲,獨自立在城樓最高處。
寒風拂動他花白的鬢發,他扶著冰冷的垛口,遠眺叛軍潰退的煙塵,許久,未曾一動。沒有人知道,這位以鐵腕和奇謀守住帝國北門的名將,此刻是在追憶麾下戰死的亡魂,還是在思慮這片他誓死捍衛的、并非故土的大唐山河。
良久,他才緩緩轉過身,走下城樓,對迎上來的參軍只說了三個字:
“報捷,長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