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的人,憑什么能善終?這話聽著不舒服,但是在歷史之上,功高震主的大臣,或者是能人謀士,能夠做到善終的確實是少之又少。”翻開史書,十個功臣九個涼,剩下一個還在涼的路上。可偏偏就有這么一位老哥,不僅活到85歲壽終正寢,全家老小毫發(fā)無傷,連皇帝都為他停朝五天、加高墳頭。你說氣人不氣人?更氣人的是,他靠的不是后臺硬、不是命好,而是把“裝傻”“認慫”玩到了極致,那么他是誰?
![]()
這位爺不是別人,他就是郭子儀。大唐的定海神針,安史之亂里的救火隊長,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既能橫掃千軍,又能笑著退休的頂級權臣。
故事的開頭還得從公元781年說起,長安城冷得能凍掉耳朵,汾陽王府里卻比外頭更瘆人,那么在王府之中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呢?原來,此時85歲的郭子儀正躺在榻上,呼吸微弱得像快斷的線香。幾個兒子跪在床邊,眼圈通紅,心里盤算著父親該交代家產、托付后事了。可老爺子突然睜開眼,聲音雖輕,卻像鐵錘砸地,老爺子說道:
“把兵符、兵書,立刻送進宮!要快,除此之外,府里所有金銀、田契、房契,登記造冊,一并獻給陛下!”
![]()
滿屋子人當場石化,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的七兒子郭曖差點沒哭出來,老爺子這是瘋了嗎?為什么要這樣做?要知道當時郭家的地位,是老爺子拿命拼出來的,是皇帝親口許的兵權換來的!如今,人還沒走,先把“保命符”全交了?這不是自毀長城,這是親手給全家挖墳啊!他們都是這樣理解的,可郭老爺子的話,他們可不敢違背。
郭子儀眼神銳利如刀,根本不容置喙,于是他的兒子們咬著牙照辦,心里卻像壓了座山,但也不敢不遵照郭老爺子的話來辦。三天之后,老爺子撒手人寰。消息傳到宮中,唐德宗震驚得半天說不出話,立馬下旨停朝五日,還特批把郭子儀的墳加高一丈,這規(guī)格,連不少親王都夠不著。
但沒人知道,一場針對郭家的“圍獵”早已暗流涌動。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新任宰相盧杞,早就盯上這塊肥肉。你想啊,一個家族手握重兵、門生遍天下,連公主都成了兒媳,這不是“國中之國”是什么?由此一來,盧杞悄悄拉攏一幫人,搜羅郭家“強占民田”“私藏甲兵”的“證據”,就等郭子儀一咽氣,立馬彈劾,把這棵大樹連根拔起,然而事實上呢?
![]()
讓他們做夢都沒想到,奏章剛遞上去,皇帝眼皮都沒抬,直接壓了,為什么,原因也非常簡單。為啥?因為御案上正擺著郭家主動呈交的那份財產清單,還有那套擦得锃亮、整整齊齊的兵符。
唐德宗心里跟明鏡似的:一個臨死前還急著“交權獻產”的老臣,圖啥?圖造反?圖篡位?別鬧了。人家這是用最后一口氣,給子孫鋪條活路呢!
然而也是在這個時候,郭家后人,才恍然大悟:老爺子哪是糊涂?簡直就是高人啊。他分明是把帝王心術、人性弱點、權力邏輯算到了骨子里,并且還先人一步。他交出的不是兵權,是“信任”;獻上的不是家產,是一張用命換來的“護身符”。
![]()
其實,縱觀郭子儀這一輩子,早就把“讓皇帝睡得著覺”當成頭等大事。在安史之亂時,大唐差點就散架了。唐玄宗跑蜀地躲災,長安洛陽接連淪陷,滿朝文武急得團團轉,情況那可真的就是非常危急。
當時60歲的郭子儀正在家守孝,朝廷一道“奪情”詔書把他硬拽回戰(zhàn)場,沒有辦法,當時確實是戰(zhàn)情緊急。結果呢?他帶著朔方軍一路開掛:收復河北、聯(lián)手李光弼干翻史思明、護送廣平王收復兩京,甚至單槍匹馬闖進回紇大營,靠一張嘴說服對方掉頭打吐蕃,看看,這就是他的本事。
當年唐肅宗拉著他的手哽咽:“我李家的江山,是你重新打回來的!必須是首功!” 這話聽著是感恩,可換個角度想:功勞大到能“再造江山”,皇帝夜里還能不做噩夢?
![]()
歷史上多少英雄栽在這四個字上?當年韓信幫劉邦打下天下,最后被呂后騙進長樂宮,咔嚓一刀。無獨有偶,徐達功高蓋世,晚年還得靠吃蒸鵝“自證清白”,這些事情說多了都淚呀。遠的不說,郭子儀的戰(zhàn)友李光弼,同樣平定叛亂,卻因猜忌郁郁而終;仆固懷恩更慘,被逼得造反,死在異鄉(xiāng)荒野,下場是何其凄慘。
可郭子儀呢?生平七次被罷兵權,次次笑呵呵回家種菜、逗孫子、擺家宴,活脫脫一個“佛系退休老干部”,看看,他可把權利,還有官位,包括為人處事,看得是透透的。可只要邊關告急、皇帝出逃,他立馬變回戰(zhàn)神,哪怕沒兵沒糧,也敢散盡家財拉隊伍上陣。
除此之外,別人家高墻深院,戒備森嚴,他倒好,汾陽王府大門常年敞開,賣菜的、算命的、讀書的,誰都能進。”兒子們覺得丟臉,他卻笑道:“門關得越緊,外人越猜。我敞著門,誰還能說我圖謀不軌?”
![]()
這哪是“自污”?這是把“透明”當鎧甲,把“謙卑”當盾牌,把政治智慧活成了日常。
還有一次,盧杞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官,上門探病。按照道理來說,郭老爺子這種級別根本不用正眼瞧。可郭子儀卻讓所有姬妾躲進后院,自己穿戴整齊,在客廳單獨接待,看看,這是給了他多大的面子?郭家人不解,他嘆氣:“盧杞長得丑,心眼小,記仇。你們要是忍不住笑出聲,他現(xiàn)在沒權,將來掌了權,咱家就完了。”
果然,后來盧杞真當了宰相,當年笑話過他的人,一個個被整得夠嗆,唯獨對郭家畢恭畢敬,看看,這就是郭老爺子的高明之處。
當然了,最驚險的事情,還得數“醉打金枝”那檔子事,當時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原來是他自己的兒子,也就是郭曖娶了升平公主,夫妻吵架,郭曖喝高了,吼出一句要命的話:“你爹是皇帝?我爹要是想當,輪得到你家?這話雖然是夫妻吵架,但是,兒子的話卻是掉腦袋的。”
![]()
這話要是傳出去,誅九族都是輕的。郭子儀知道后,二話不說,把兒子五花大綁押進宮,跪在皇帝面前請罪,不錯,郭老爺子這是搶先一步操作。當時的唐代宗倒也大度,笑著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后來可郭子儀回家后,還是狠狠打了郭曖幾十軍棍,明白人其實都知道,他打的不是兒子,是打給滿朝文武看:郭家對李唐,忠心到骨子里,半點不含糊!哪怕是說錯了話,又要懲罰!
時間很快到了唐德宗時期,皇帝想削藩,把朔方軍拆分給李懷光、渾瑊等人。明眼人都看出這是沖著郭子儀來的。可他呢?毫無怨言,欣然接受。因為他太懂新君的心思了:你功勞太大,我不放心,如果反著和君王干,那就大事不妙了。那我就主動退,退到你徹底安心為止。
這也是為什么,郭老爺子會在臨終前,下那道命令,由此看來,他根本不是“糊涂”,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陽謀”,如果不這樣做,那可真的就危險了。為什么呢?他知道盧杞會動手,也知道皇帝對他的信任未必能傳給子孫。與其等別人找茬,不如自己先把“把柄”全銷毀,如此一來,試問又有什么理由處置他郭家呢?
![]()
唐德宗看到郭家的謙卑姿態(tài),再對比盧杞那些捕風捉影的彈劾,心里自然有桿秤。保全郭家,不僅是念舊情,更是給天下功臣吃一顆定心丸:只要你真心為國,朝廷不會卸磨殺驢。
說到底,郭子儀不是不懂“飛鳥盡,良弓藏”的殘酷,而是他提前把弓藏了,還順手幫皇帝把灶膛里的火都澆滅了。他用一生證明:真正的高手,不是贏在沖鋒陷陣,而是贏在懂得何時收手;真正的忠誠,不是掛在嘴上喊“萬歲”,而是用行動讓對方徹底安心。像他這樣的做法才是真的高明,對于此,您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