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時像一個精于算計的賬房先生,在卷帙浩繁的竹簡上,每一筆功過都記得清清楚楚.
卻又在某些名字旁,輕描淡寫地畫上一個問號,便轉身離去。
三國名將嚴顏,就是其中之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刀劈夏侯淵,獲封“后將軍”;而同時期的嚴顏,為何卻在史書中悄然隱退了呢?
另外,在《三國志》的宏大敘事中,陳壽將黃忠、嚴顏同傳。
為何詳細記述了“黃忠封侯拜將”之事,而對嚴顏的后續僅有六個字,“后江州置防閣”。
這背后又藏著怎樣的深意呢?
![]()
張飛“義釋嚴顏”
自赤壁之戰之后,劉備占據了荊南四郡,還借來了孫權的南郡,終于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了。
可荊州是個是非之地,劉備和諸葛亮清楚的明白,不可久留。
因為按理說,那是屬于人家孫權的,人家說啥時候要就得還給人家。雖然劉備耍賴沒給,但也決不能將其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此時的劉備應當伺機向西進發,奪取川蜀。
而西川,是劉表的地盤,劉備認為是同宗之人,不好意思奪取人家的地盤。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東吳那邊傳過話,劉備你要是不取西川,我們可就取了啊。東吳不只是說說,甚至都展開行動了。
只是半道上總指揮周瑜掛了,只能班師回朝,給了劉備一個機會。
就在劉備還在猶豫之際,沒想到劉璋那邊居然主動來人了,而且來的還是法正。
![]()
法正這個人很聰明,或者說有些不地道,和劉備的癖性相投,后來成了非常要好的知己關系,甚至超過諸葛亮了。
法正來找劉備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邀請劉備向西入川,去幫忙抵御張魯和曹操。
正是在那樣的背景下,劉備帶著龐統幾人出發了。可即便如此,劉備還是不好意思對同宗之人,劉璋下手。
當時劉備第二大軍師龐統看不下去了,也是立功心切,主動請纓去給劉備拿下西川,結果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掛了。
到此,張飛出場了。
本來諸葛亮和張飛、關羽他們都留守荊州,如今龐統沒了,劉備肯定不能再進攻了。
另外形勢已經箭在弦上,諸葛亮肯定不能作壁上觀,于是商議后和張飛打賭,諸葛亮走水路,張飛走陸路,看誰先到達西川與劉備會面。
在出發之前,諸葛亮故意跟張飛說:“張將軍路上可不要耽誤了,快些與我和主公會合。”
![]()
張飛很不服氣,他覺得自己與諸葛亮同時出發,為啥諸葛亮就默認自己會比他慢?
諸葛亮跟他解釋說:“走陸路雖然不快,但是暢通無阻,肯定是要比張將軍快些的。”
張飛不服氣,他一定要比諸葛亮快,于是兩人打了個賭。
張飛雖然是個黑臉大漢,但是他并不笨,為了能讓大軍走得快些,他先派出了一支先頭部隊,讓一路上的城池開門投降,只要投降于張飛,就能獲得優待。
這一路上的守將還真被張飛給忽悠了,一個個都打開城門等著張飛。
張飛心里還惦記著自己跟軍師打賭,就算那些守將用美酒誘惑他,他也不屑一顧。
除了必要的休息,張飛一點也不敢停歇,軍中將士見張飛如此認真,也不敢怠慢。
一路上張飛都很順利,直到來到巴郡,遇到了一個硬茬子,那就是巴郡太守嚴顏。
此人已經年過六旬,在古代已經算高壽了,他須發皆白,但身體很硬朗,精神很好,且文武雙全,將巴郡守得固若金湯。
張飛到巴郡后,嚴顏閉關不出,不管張飛怎么謾罵,都是堅守不出,氣的張飛沒辦法。
最后張飛發現,硬來還是沒戲的,只能用計謀。
![]()
于是派了幾個人去山上找小路,故意讓嚴顏發現。嚴顏果然上當,派了幾個小兵混進了張飛的隊伍,給張飛指路。
嚴顏想的是,等張飛進入小路后,他可以打開城門斷了張飛的糧草。
其實張飛早已想到了,故意將計就計,讓一個與自己體型差不多的人,裝成自己的模樣走了過去。
而真正的張飛則是帶著精兵,隱藏在了運糧的部隊當中。
前面那個假張飛過去之后,嚴顏突然殺出,但是張飛早已在此等候他多時,直接生擒了老將嚴顏。
生擒嚴顏后,嚴顏依然是硬骨頭,張飛原本想要殺了他,只見嚴顏大喊道,“我們這里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
張飛看到嚴顏雖然年邁,但是很有英雄氣,于是惺惺相惜地將其解了繩索放了。甚至還特意給嚴顏賠禮道歉,最后嚴顏歸順蜀漢。
這邊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
![]()
嚴顏為何得不到重用?
嚴顏歸順蜀漢后,幾乎再沒有過出征掛帥,建功立業,以至于后來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沒辦法用六個字一筆帶過了。
那么,嚴顏去哪了呢?為何像一下子消失了一樣。
其實并沒有消失,而是諸葛亮用“溫柔的一刀”保護起來了。這背后不僅有對老年人的關愛,也有殘酷的平衡博弈。
1、英雄暮年的悲劇性
嚴顏歸順蜀漢后,已經年過六旬,這在那個平均壽命不到30歲的時代,堪稱罕見。
盡管他的經驗豐富,但體力已大不如前。諸葛亮深知,戰爭的殘酷不僅在于戰場上的拼殺,更在于對將領體力的極限考驗。
他不愿讓那位益州老將因體力不支而陣前殞命,更不愿因他的失誤而影響軍心。
![]()
因此,他將嚴顏調往后方,既發揮了其治軍經驗,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
據《華陽國志》記載,嚴顏初降時被劉備任為“郡丞”,這個從屬官職的安排本身就暗含深意——既是對降將的體面安置,亦是權力結構的微妙平衡。
2、平衡兩方勢力
劉備拿下西川后,整個集團主要由荊州派與益州派組成。
荊州派以諸葛亮、關羽、張飛為核心,益州派則以嚴顏、黃權等本土將領為代表。
劉備入蜀后,如何平衡兩派勢力,成為諸葛亮必須面對的問題。
嚴顏作為益州本土的老將,其聲望與人脈遠超一般將領。他的歸降,雖為劉備集團贏得了益州本土勢力的支持,但也引發了荊州派的警惕。
諸葛亮深知,若讓嚴顏繼續在前線立功,其聲望必將進一步提升,這將對荊州派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
因此,他選擇將嚴顏調往后方,既安撫了益州派,又維護了荊州派的利益。
![]()
3、時代的浪潮推進
從更宏闊的歷史視角看,嚴顏代表的,或許是一個即將逝去的時代。
他是劉璋舊部的縮影,是益州前一頁歷史的遺存。劉備與諸葛亮所要開創的,是一個嶄新的“季漢”篇章。
在這個新篇章里,主角是荊襄士人,是元從宿將,是諸葛亮精心培育的下一代。
嚴顏這樣的老將,其軍事思想、行為模式,可能已與新的戰爭形態和政權風格格格不入。
定軍山之戰,黃忠憑借的是出奇制勝的謀略與勇氣,這已是新時代戰爭的預演。
正是基于以上三個原因,嚴顏歸順后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也就成了歷史必然。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在時代的博弈中都不過是一枚棋子。
讀者們,關于“嚴顏歸順劉備后沒得到重用的解讀”,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