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宋太宗趙光義趁年幼的遼圣宗剛剛繼位,遼國國內政局不穩之際,親自部署三路大軍北伐遼國,意在收復遼國占據的燕云十六州之地。戰役初期,宋軍進展迅猛,收復諸多州縣城池,但由于作為宋軍主力的東路軍曹彬所部在岐溝關(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遼軍名將耶律休哥打敗,宋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宋太宗精心組織的雍熙北伐運動全面失敗。
![]()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宋軍大敗后,蕭太后(即蕭燕燕,當時遼圣宗年幼,遼國軍政大權皆操于蕭燕燕之手)隨即組織遼軍向北宋發起全面反攻。遼軍兵分三路,其中北大王耶律蒲奴寧率西路攻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意在攻略河東(今山西)。代州是河東的門戶,一旦代州失守,河東將危在旦夕,彼時宋軍新敗,士氣頹喪,遼軍在代州城南擊破宋軍神衛都指揮使馬正所部禁軍,代州副都部署盧漢赟懾于遼軍的威勢,不敢出城救援,馬正所部宋軍陷入遼軍的包圍中,遼軍的士氣更加高漲。
![]()
關鍵時刻,知代州、給事中張齊賢主動請纓,自率2000廂軍(地方部隊,戰斗力遠低于北宋禁軍)出城從馬正的右方出擊遼軍,遼軍驟然遇襲,倉促后退,馬正之圍遂解。為迷惑遼軍,張齊賢故意放出與潘美約定攻擊遼軍的消息,遼軍通過抓獲的宋軍“間諜”得知潘美在并州準備馳援代州(實際上是假消息,當時宋太宗得知東路軍隊在君子館被遼軍擊敗,嚴令潘美固守并州不得出戰)。
為了把戲演的更足,張齊賢選派200名宋軍,每人手持一面旗幟、一捆干草,到代州城西南三十里處豎起旗幟和點燃柴草,遼軍見旗幟眾多、火焰滔天,誤以為潘美大軍前來馳援,遂倉皇向北撤退。恰好進入張齊賢在土墱寨(今山西原平北)預設的伏擊圈,宋軍利用土墱寨隘口險要的地形,居高臨下、四面殺出,大敗遼軍,斬首兩千余級,繳獲戰馬兩千余匹,俘虜遼軍主將北大王耶律蒲奴寧之子一人,是為土墱寨之戰。
![]()
土墱寨之戰,宋軍大破遼國西路軍,徹底粉碎了遼軍企圖攻取代州進而占領河東的戰略,此戰,張齊賢利用地形奇襲,以伏兵突襲敵人,創造了以少量步兵擊敗絕對優勢騎兵的奇跡,也是宋軍彈性防御的經典案例。戰后,代州守將、副都部署盧漢赟上奏朝廷將張齊賢大破遼軍的功勞據為己有,使得前線宋軍皆憤憤不平。幸而,后來趙光義得知了真相,下詔將盧漢赟降至為右監門衛大將軍。盧漢赟作戰時畏首畏尾,戰后又恬不知恥地搶奪功勞,趙光義卻只是將其降職處理,可見宋軍軍紀渙散之至,難怪有宋一代,宋軍戰斗力總是萎靡不振,窺一癍可見全貌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