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九銀十,可上海的十月樓市卻有點平淡。二手房成交量的“二連漲”戛然而止,轉頭就創下了今年三月以來的新低。一邊是1.8萬套的冷清成交,一邊是35.5萬套高懸的庫存,去化壓力肉眼可見。
而與二手房的“壓力山大”相比,新房市場則上演著“冰與火之歌”:整體成交回調,但核心區的豪宅們依然堅挺,黃浦、楊浦的項目一出來就被“搶購”,再次印證了上海樓市那句老話——核心地段的稀缺資產,永遠是硬通貨。
Part.1
二手房:35.5萬套掛牌量下去化壓力仍在
10月上海二手房市場沒能延續此前的回暖勢頭,整體成交陷入冷清,在8月起的“二連漲”后首次轉入下降通道。
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10月上海二手房累計成交18483套(含車位、商業),環比9月的20389套下滑9.83%,同比2024年10月的24376套更是少了5893套,降幅達到24.17%。這一成交量不僅終結了此前的上漲態勢,更是今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市場降溫跡象明顯。
![]()
不過單月成交節奏呈現出鮮明的“先抑后揚”特征。從10月成交日歷來看,全月有3個交易日單日成交破千,前半月15天受國慶中秋雙節8天長假影響,日均成交僅418.93套;隨著假期結束、正常交易秩序恢復,后半月15天日均成交直接攀升至762.43套,回暖勢頭在月末有所顯現。
同比降幅顯著的背后,核心是去年“929新政”帶來的高基數效應。彼時新政明確上海外環外買房社保要求從3年放寬至1年,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成,直接激活了市場需求,將2024年10月二手房成交量拉升至2.4萬套,后續11月、12月更是持續攀升至2.7萬套、3萬套,也讓今年10月的同比數據面臨較大壓力。
掛牌量方面,截至11月3日,上海二手房掛牌量仍維持在約35.5萬套的高位,龐大的庫存規模下,市場去化壓力并未得到明顯緩解,后續成交量回升仍需需求端進一步發力。
Part.2
新房:成交回調供應收縮,豪宅降溫但核心區仍抗打
10月上海新房市場隨整體樓市同步回調,成交與供應雙雙下滑,不過區域分化與產品梯度特征依然鮮明,核心區高端項目仍保持較強抗跌性。
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10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40.86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7.7%;成交均價為88405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66%。
區域表現上,“強者恒強”的邏輯再一次被驗證。大浦東依舊穩坐全市成交頭把交椅,6.32萬平方米的成交面積甩開其他區域,即便整體市場回調,核心城區的基本面依然扎實;寶山以4.8萬平方米緊隨其后,作為外環外的熱門居住區,保持了一貫的成交韌性。更值得關注的是黃浦、楊浦兩區,成交面積均突破4萬平方米,活躍度拉滿——這也再次說明,上海市區不缺購買力,只要有優質供應入市,市場自然會給出積極回應。
成交個案方面,10月成交前十榜單里,10萬+單價的豪宅項目占了4個,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排名清一色靠前,成為支撐成交總額的核心力量。其中排名第一的項目是黃浦淮海中路板塊的高福云境,該項目共網簽28135平方米,網簽均價215191元/平方米;排名第二的是楊浦新江灣板塊的建發海宸,該項目共網簽26960平方米,網簽均價111573元/平方米。
供應端的收縮則更為明顯。10月新房供應量46.43萬平方米,共入市34個樓盤,但其中僅17個單次推盤量超百套,大部分樓盤都在“小批量試探”,房企推盤意愿偏低的趨勢一目了然。不過推盤結構卻很清晰——向中高端傾斜,10萬+單價的高端項目占了9個,高福云境和四川北路板塊的外灘瑞府更是成為供應量前三名。這種“少而精”的推盤策略,也反映了房企當下的謹慎心態:與其大面積推盤去化承壓,不如穩扎穩打。
![]()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指出,通常情況下10月受到長假影響,交易的環比下滑意料之中。從市場表現來看,外環外的產品依然能維持一定熱度,尤其是楊行、松江新城這些傳統關注度較高的區域。
當然,如果青浦、松江、嘉定這些區能形成合力,有多個爆發點,成交總量有繼續向上攀升的希望。10月也釋放較多積極信息,比如三季度經濟數據有較高活力,上海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依舊有韌性,還有地塊刷新區域樓板價等等,這些都能成為后續市場回歸正常交易量的有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