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5日訊 11月4日,煙臺黃渤海新區召開“回望‘十四五’·奮楫啟新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基本醫療專場。近年來,煙臺黃渤海新區錨定“健康新區”目標,構建起了“1+6+N”協同模式,以煙臺業達醫院為“龍頭”,6家公立醫療機構為“骨干”,25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和一體化村衛生室為“網格”,通過“九統一”管理,織就覆蓋全域的整合型醫療服務網,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有“醫”靠。
分級診療是提升醫療資源供給、便捷診療服務的重要舉措,新區通過城市醫療集團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得到高效落實。今年以來,新區上轉患者1512人次,下轉患者322人次。在藥品保障上,新區以省級“中心藥房”試點為抓手,實現藥品“五統一”管理,將基層藥品配備品規從400種擴至1517種,2025年上半年基層平均配藥518種,慢性病常用藥居民可就近購藥報銷。此外,新區 還創新建立了“分級儲備+動態調撥”機制,推行智慧藥學服務,群眾用藥可及性與滿意度顯著提升。
“分級診療不僅優化了醫療供給,也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煙臺黃渤海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局黨組成員鄭志勇介紹,在分級診療體系下,新區醫保政策持續向基層傾斜,職工醫保在一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達82.76%,居民醫保達76.56%,極大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是離百姓最近、聯系最緊的“健康驛站”,也是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近年來,新區大力推進村級醫療網點“智慧升級”,通過智慧設備進村、家庭醫生上門等方式,讓基層居民“小病不出村、慢病有人管”成為新常態。此外,新區村級醫療網點實現了醫保聯網結算全覆蓋,患者就診當場就能報銷。
“我們推行‘組團幫扶’模式,累計選派3名業務骨干到基層任業務院長;選派249人次優秀醫師下沉基層坐診、帶教。”醫政醫管處副處長邱小龍介紹,人才的幫扶與流動提升了基層醫療質量,為了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新區還為老年人與社會弱勢群體開通了優先就診通道,通過就醫流程再優化進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診體驗。
在應急救護領域,隨著潮水急救站并入煙臺120網絡,與業達醫院形成了三級急救體系,進一步提升了新區應急救護能力。此外,為了滿足新區重大活動應急救護需求,新區實行了“組長指令直達一線”扁平化指揮機制,在重大活動現場建立全鏈條“快反應”機制,今年以來,新區各級醫療機構已順利完成64場重要活動保障,時長達到155天。
“我們還面向企業職工、社區居民開展了47期紅十字救護員培訓班,新增持證救護員2496人,百姓身邊因此多了兩千多位‘能救人、會救人’的好鄰居。”應急監督處處長趙繼峰表示,通過應急救護體系的不斷完善,新區應急救護能力不斷提升,新區守護百姓生命安全的“底氣”越來越足。
“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理念,目前全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已達33.8%,走在了全市前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正逐步成為社會新風尚。
“我們通過特色陣地建設,推動健康知識與服務‘下沉到底、覆蓋全面’,選拔臨床、公衛、家醫等49名專家組建‘科普智囊團’,針對不同企事業單位和受眾定制了50余項科普套餐,全年開展‘健康走基層’活動80余場。”煙臺黃渤海新區疾控中心主任劉文朝介紹,通過強有力的措施與豐富多彩的活動,“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
為實現健康知識“人人可及、隨時可學”,新區打造了“線上+線下”全時健康生態圈,可以滿足不同群體在不同場景下的學習需求,一大批在省市評選中獲獎的健康教育精品作品更是成為健康知識傳播的好幫手,彰顯了新區科普創作“既接地氣、又有高度”的專業實力。
健康是民生之基,醫療是民心之要,煙臺黃渤海新區將持續深化國家級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不斷豐富醫療資源供給,全面提升群眾健康素養,全力構建起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健康新區”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閃電新聞記者 董洛穎 通訊員 秦賀 姜乾 煙臺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