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5日訊 整潔美麗的城市街道、精致秀美的城市景觀、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11月4日,煙臺黃渤海新區召開“回望‘十四五’·奮楫啟新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社會治理專場。會上介紹,近年來,新區堅持“人民城市”發展理念,持續打出城市治理“組合拳”,以精雕細刻的“繡花功夫”,打造精細化城市治理新美學。
“全區現有熱網1118公里,供水主管線總長度1353公里。今年,結合道路病害情況,組織對華山路、寧波路、紹興路等12條道路實施整體罩面修復,完成瀝青罩面修復近5萬平方米。”黃渤海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呂世春介紹,隨著城管領域系統化進駐城市運行中心,新區在供水、供暖、燃氣三個公共板塊建成了智慧化調度中心,實現了工地可視化管理、管網運行監控、群眾訴求集中響應等功能,極大提升了新區的公共服務質量。
如果說市政管護水平是城市治理的硬實力,那么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則彰顯著一座城市的管理“內功”。如今,走在新區的大街小巷,“潔、凈、靚、美”的居住環境不斷提升著市民們的幸福指數。
目前,新區采取人機結合的方式日均出動機械化車輛50余臺,通過城市聯合保潔、立體保潔和全覆蓋保潔,切實保障了新區街道的干凈與整潔。在城市垃圾清運方面,新區創新采取“定車輛、定路線、定時間”的垃圾清運模式,日均生活垃圾處理量達523噸,無害化處置率更是達到了100%。
“我們相繼建成了福萊山公園‘步步鯨喜’階梯彩繪,柳子河公園、白銀河公園特色景觀裝置等項目,打造了一批市民休閑打卡新地標。”呂世春介紹,新區以“抓眼球、提顏值”為目標,在城市中引入了粉黛亂子草、郁金香、翠菊、蘆葦草等網紅綠植,在夾河入海口左岸大色塊布設,形成河清、海碧、林綠、花美的自然景觀帶。
居住環境越來越好的同時,新區不斷聚焦城市管理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新區對接了全區47個城市社區,實行城市管理與社區融合治理“五三一”模式,推動城市管理融入社區、植根社區、服務社區,在第一線解決城管領域群眾關切。
針對占道經營等社會熱點問題,新區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對違規占道行為采取“首違勸導、再違規范、屢違查處”的執法模式,在早、晚高峰時間段安排隊員錯時上崗,加密巡查頻次,今年以來累計規范流動攤販約8300起,重點區域市容秩序得到明顯提升。
新區通過靠前服務,努力推動城市治理從“被動管理”向“主動服務”轉變,據了解,今年以來,新區結合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情況,指導聯合各鎮街試點設置8處便民攤點群,涵蓋惠農助農、便民服務等類型,在改善周邊環境的同時,豐富城市煙火氣。
在便民出行領域,為了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新區引入品牌運營商投放共享電單車約9000輛,設置停放點位約500個,覆蓋住宅小區、商業綜合體、景區、公交站、大學校園等區域。為了更好地管理好共享電單車,守護市民安全順暢出行,新區探索建立了“1+5+1”規范化管理模式,搭建起了共享電單車智慧管控平臺,采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全面實現車輛數據接入、運營數據智能分析、停車管理智能管控,實現高效精準管理。
“建設群眾滿意的城市管理”是煙臺黃渤海新區奮力追求的目標。長期以來,新區城市容貌越來越美,文明理念日漸深入,居民生活品質得到持續提升。未來,煙臺黃渤海新區將繼續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群眾關切、群眾需求,不斷擦亮煙臺黃渤海新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名片。
閃電新聞記者 董洛穎 通訊員 夏博惠 姜乾 煙臺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