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在“萌寵樂園”里親手喂小兔、小羊,長輩們在“退休歡樂場”聞著草木香、聽著鳥叫聲……福山區高疃鎮渡口村“白日夢農場露營地”于日前亮相。
“整個區域僅300余平方米,以前就是一處閑置農房,這兒離渡口網紅‘草莓博物館’、渡口民宿距離不足百米,為盤活這一區域,我們全部按照原貌特征進行了局部改造。”福山區高疃鎮渡口村駐村第一書記林韶濤介紹,“白日夢農場露營地”與周邊原有的渡口民宿、草莓采摘區等功能區互補,巧妙地將閑置資源轉化為研學優勢。
“我們正在謀劃,將渡口村村口這個600平方米的悠然清谷黨群服務驛站利用起來,把鄉土人才、優質文化資源都傾斜到這里。”高疃鎮黨委副書記閆棟表示,最終目標是通過“大地課堂”為紐帶,使鄉村成為終身學習的社會課堂、文化傳承的創新工場與城鄉共生的價值共同體。
福山區高疃鎮的琪珈農莊暖棚里,一畦畦芹菜、蘿卜、菠菜、生菜生機勃勃……這里更像個“袖珍農博園”。
正在田間忙碌的王熏告訴記者,農莊是魯東大學教學實踐、農業科學研究基地。在琪珈農莊,游客可以體驗農耕、農種、農學等傳統農業文化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書本里沒有的“鄉土課堂”。
在福山區高疃鎮東羅格莊村的原鄉清谷自然農場,一場秋日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正熱鬧上演。農場里,一群城市孩子在尋找秋葉,進行拓染樹葉畫塑封;田地里,學生們在此開展挖地瓜比賽,重現田間熱鬧場景。
鄉村課堂“熱”的底氣,源于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記者了解到,福山區高疃鎮啟動了村居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截至目前,渡口村、西羅格莊村、高疃村等村的硬化、綠化、亮化、美化等項目已全部完工。下一步,將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為著力點,以促進產業發展、密切黨群關系為落腳點,進一步加快興村富民步伐,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建設。
在福山,突破傳統觀光模式的體驗,正在重塑鄉村旅游的消費邏輯,形成了“課程體驗+農產品認購+民宿住宿”的復合消費鏈。
在國內首個櫻桃主題研學地——大櫻桃博物館里探尋櫻桃產業百年發展歷程,在興程食用菌研學基地探尋菌菇生長的密碼,在衛愛君剪紙工作室體驗非遺剪紙的魅力……福山區張格莊鎮以“五彩櫻鄉”為基底,配套大櫻桃主題民宿、西水夼民宿、樓子口村民宿等設施,構建“農業+文化+國防+生態”復合型研學矩陣,實現教育價值與文旅效益雙向提升,為農文旅融合注入多元體驗。
“張格莊鎮搭建全鏈條非遺工作體系,權福建等市級傳承人通過福山大面餐飲公司、衛愛君剪紙工作室等載體,推動技藝活態傳承。”福山區張格莊鎮黨委副書記林劍鋒介紹,張格莊鎮推動非遺與研學深度融合,開發櫻桃主題文創、非遺美食禮盒等,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出圈”。
記者從福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獲悉,福山區以提升研學游品牌影響力為核心,擘畫全域研學藍圖,設計推出的研學游地圖,串聯全區43個優質點位、12條研學路線,深度融合自然、歷史、科技、藝術等多元主題。
“我們深入開展研學基地服務品質提質升級行動,挖掘愛國文化、非遺技藝等特色資源,超越‘有什么就展示什么’的資源陳列模式,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開發剪紙、書畫、農耕文化等沉浸式研學課程,豐富研學內容。”福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蔣晶暉介紹,福山區讓鄉村研學走向活化創新,讓鄉村文旅成為振興鄉村的持續“熱動能”。
從山村里的楸華館工坊,到內夾河畔的衛愛君剪紙課堂,從國防教育基地VR體驗到回里農業科技博覽園里的四季農事課程……當知識在泥土中生根,文化在體驗中傳承,產業在融合中升級,鄉村便不再是地理意義上的故土,而是教育創新的沃野、文化對話的窗口、經濟發展的熱土。
在煙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田間地頭,以研學之“熱”點燃鄉村振興之火,每一個鄉村研學基地都可能成為一張閃亮名片,為振興鄉村提供持久“熱動能”。
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楊佳慧 范淑軍 攝影報道
法律支持單位:山東助商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