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歐雪
編輯丨袁斯來
硬氪獲悉,精密金屬掩膜版(FMM)企業浙江「眾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凌科技」)近日完成超4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我們總結了本輪融資信息和該公司幾大亮點:
![]()
融資金額及投資機構
融資輪次:C輪
融資規模:超4億元人民幣,目前國內FMM行業最大單筆輪融資
領投方:深創投(國家工信部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材料基金載體)(公司第二大股東)
跟投方:中國建投投資、毅達資本、粵科金融、中科創星、中風投、蘇州創元等
資金用途:50%用于研發,包括FMM產品迭代、Invar金屬極薄帶(因瓦合金)國產化、以及光伏與半導體新業務開發;30%用于G8.6代FMM產能擴充及海外市場布局;20%作為流動資金及IPO儲備
歷史融資:累計獲資本注入超9億元
![]()
公司基本信息
成立時間:2020年9月
注冊地址:浙江省海寧市泛半導體產業園
技術亮點:硬氪了解到,FMM是OLED屏幕蒸鍍環節的“像素模具”,通過微米級小孔實現RGB發光材料精準沉積,直接決定屏幕的分辨率、良率與顯示品質,以及屏幕終端的功耗和發光壽命,是AMOLED產業鏈的“卡脖子”核心治具。
而「眾凌科技」是國內唯一具備日本對華禁售的20μm FMM產品量產能力、擁有100%國產invar原材料供應鏈、G8.6代FMM技術與設備落地能力的企業。產品可覆蓋穿戴設備(小尺寸)到手機、筆電、車載屏(中大尺寸)全場景。
![]()
二期核心設備(G8.6 FMM用曝光機搬入)(圖源/企業)
目前,「眾凌科技」的20μm厚度FMM已實現規模化量產,規格完全匹配可斷需求,并已支撐包括小米17 Pro Max(全球首款Real RGB OLED的高PPI手機)的多款旗艦終端產品實現量產。
![]()
市場體量
據行業分析,全球FMM市場規模近百億元,其中90%以上份額長期由日本公司DNP壟斷,尤其是在20-30μm超薄規格及G8.6代高世代產品上對華禁售,制約了我國仍在持續加碼投資的超6000億AMOLED產業向高端突破。隨著AMOLED向“中大尺寸”(如平板、筆電、車載屏)升級,G8.6代線成為新賽道,FMM的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
公司業績
「眾凌科技」營收從2022年的百萬元級,增長至2023年的數千萬元,2024年營收破億元,預計2025年將翻倍增長,年均增速近600%。利潤方面,公司已于2025年第二季度實現扭虧為盈。
在市場份額方面,「眾凌科技」在國內國產化FMM份額中占比超六成,公司已通過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和輝光電、惠科等國內所有主流AMOLED面板廠的驗證并批量供貨,終端產品應用于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聯想、奔馳、路特斯、極氪等30余個頭部品牌。
![]()
團隊背景
「眾凌科技」的核心團隊為“從下游客戶端出來的技術創業團隊”,成員多來自國內一線半導體面板廠和金屬原材料企業,覆蓋“Invar材料研發-OLED像素設計-微米級蝕刻-量產測試”全鏈條。
「眾凌科技」創始人徐華偉為復旦大學物理碩士,是我國第一批顯示行業技術人才,曾任職于NEC上廣電、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維信諾,曾任維信諾集團V2/V3基地高管。
![]()
副總經理思考
硬氪:作為市場的破局者,「眾凌科技」如何打破日本DNP的長期壟斷?
趙明烜:我們采取的是“高舉高打”的戰略。DNP的壟斷是行業罕見的三重壟斷:材料、品質和商業。我們從成立第一天就立志要同時打破這三座大山。
在材料上,我們堅定投入Invar材料國產化;在工藝上,我們用半導體產業工藝的思路來拆解FMM工藝因子,從客戶終端的技術需求來拆解產品設計,打破產業鏈工藝黑箱,實現產品高技術價值;在商業上,我們必須建立足夠大的產能,讓客戶相信,即便DNP斷供,我們也能接得住他們的全部需求。這是一條艱難而唯一可選的路。
硬氪:目前FMM行業有哪些發展趨勢或痛點?
趙明烜:行業正沿著“更大尺寸”和“更薄厚度”兩個方向快速發展。一方面,平板、筆電等中大尺寸OLED滲透加速,推動G8.6代FMM需求;另一方面,終端對顯示效果要求持續提升,驅動我們向18微米甚至更薄產品迭代,這也是我們提出“眾凌定律”的緣由。
行業痛點的話,當前最大痛點仍是材料自主化。Invar材料的技術門檻高、市場規模小,且面臨供應鏈風險,比如日本DNP正通過專利訴訟等方式試圖卡斷我國剛剛成熟的FMM行業德國原材料供應。所以,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材料國產化,這既是打破壟斷的關鍵,也是保障產業鏈安全的關鍵。
硬氪:材料似乎非常關鍵,目前國產Invar材料的水平如何?
趙明烜:國產材料在FMM需求主要指標上已優于德國和日本材料,但在生產穩定性和厚度均勻性上還在追趕。目前能量產厚度已達到30-35μm,優于德材的40μm,但比日材的25μm還厚。
不過,材料開發迭代4年多來,改善路徑已經非常清晰,預計明年就能迭代至25μm。國產材料的天花板很高,成本未來能降低30-40%,采用國材生產的FMM良率也有望達超過60-70%,進入常規制造業水平。
![]()
國產Invar材料圖示:G8.6大寬幅產品和G6產品(圖源/企業)
硬氪:「眾凌科技」的核心技術壁壘體現在哪里?
趙明烜:我覺得是我們全鏈條的自主能力。第一是材料端,我們與包括太鋼在內的三家鋼鐵企業聯合深度研發,實現了Invar材料國產化,不光解決供應鏈風險,也同步解決品質和成本問題。第二是工藝端,我們開發了獨有的材料檢測篩選技術和自研高潔凈度材料改性工藝,在用品質較差德國材料情況下,依然將FMM良率,在難度較大的多切滿排布工藝條件下,從行業普遍的20%提升至40%以上,最高批次達70%。第三是設計端,我們從終端(如手機)的顯示需求反推FMM的設計和Invar原材的規格工藝控制,這是從面板行業帶來的獨特視角。
![]()
眾凌工藝與友商工藝對比(圖源/企業)
硬氪:公司接下來在產品、技術、市場和業績方面有哪些具體的發展目標?
趙明烜:在產品技術上,我們計劃在2026年推出18μm超薄FMM產品,這已是全球最高量產規格。我們都知道半導體行業有“摩爾定律”,而我們FMM行業也有。眾凌當下已提出"眾凌定律"概念——未來FMM產品將保持每1~1.5年,FMM厚度減薄1~3μm,像素間距縮小1~2μm的速度不斷迭代。目前公司18微米產品已進入送樣準備階段,預計明年就能實現量產。
在產能建設方面,我們現有兩條產線,二期產線的產能擴充將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陸續釋放。這次擴產基本上把原有一期產能翻了一倍,預計到明年下半年能達到翻倍的產能預期。
在市場拓展上,我們希望國內要拿下50%以上的FMM市場份額,同時從2025年開始啟動海外市場突破,重點攻堅三星、LG等國際面板廠供應鏈。我們認為海外市場是一個比較確定的投入方向,在公司突破20μm超薄產品的量產以及18μm產品進入開發狀態后,事實上已有部分海外企業在跟我們接觸。
在業績預期方面,公司今年預計營收可超2024年1倍以上,到2027年預計可以做到近十億的體量。
在新業務布局上,我們正在依托超薄精密金屬加工技術,向半導體和新能源領域延伸。具體來說,在光伏電池片的印刷材料方面,我們采用類似FMM的工藝,可以幫助客戶節省百分之二三十以上的銀漿用量,目前已在與相關上下游產業鏈進行開發,預計在2026-2027年將逐步有新業務開始落地投資和量產。
![]()
20μm超薄FMM微觀圖形側視圖(圖源/企業)
![]()
投資人思考
深創投(本輪領投方)表示,OLED用FMM曾被日本企業長期壟斷,直接威脅我國OLED產業鏈安全,是國家基金重點投資扶持方向;眾凌科技是國內最先打破該壟斷的企業,已實現當前最高端的六代OLED面板線FMM國產替代。作為國內唯一突破20微米高端FMM、唯一實現原材料自給的FMM企業,其團隊具備持續的研發能力,擁有技術迭代升級潛力,也是最有希望在高端產品上超越日本企業的標的。深創投(眾凌項目)投資負責人袁博表示:“這種‘材料-工藝-產品’的全鏈條自主能力,讓眾凌不僅能穩固當前國產替代成果,更具備未來在高端FMM領域超越日本企業的核心潛力,是我們堅定二次押注的關鍵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