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的美籍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雖然不在政壇,卻以直白敢言著稱。
他有一個核心觀點:美國絕不會坐視中國強大,因為中國的崛起將直接沖擊美國主導的全球霸權體系,在他看來,這不是情緒化的反應,而是國際權力結構的必然結果。
![]()
米爾斯海默提出“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認為國際社會本質上是無政府狀態,大國之間比拼的是實力而非道理,美國作為現有霸主,必然會想方設法阻止其他國家挑戰其地位。
中國近年來的發展,尤其是經濟與軍事力量的提升,觸動了美國的戰略神經,從“印太戰略”的推進,到芯片等關鍵技術的封鎖,再到頻繁介入臺海、南海議題,都印證了他的判斷:美國對中國的遏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長期戰略。
![]()
米爾斯海默進一步指出,中國提倡的“和平崛起”面臨嚴峻現實挑戰,歷史上大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沖突與博弈,而非一帆風順的和平過渡。
即便中國反復強調和平發展的意愿,美國及其盟友仍會因實力變化而產生安全焦慮,這種不信任感容易導致惡性循環,周邊國家越感到不安,就越傾向于向美國靠攏,從而加劇地區對立,因此,能否實現和平崛起,不僅取決于中國自身,也取決于其他國家的認知與反應。
![]()
他還提醒,不能低估美國維持霸權的決心與手段,無論是經濟制裁、技術封鎖,還是地緣圍堵、輿論攻勢,美國在過去數十年中積累了豐富的遏制經驗。
在臺灣、南海等敏感議題上,美國的行動不斷試探中方底線,試圖通過持續施壓延緩中國發展步伐,這種博弈不一定演變為熱戰,但長期、多層次的壓制將成為常態。
![]()
真正的挑戰不在于是否會被遏制,而在于能否在壓力中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利益的發展路徑,既要做好長期應對挑戰的準備,也要持續提升內在韌性與創新能力。
看了關于米爾斯海默教授觀點的文章,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
“話糙理不糙,他算是把美國的底層邏輯給說明白了,就是不允許別人比自己強,所以我們別再抱有任何幻想了,發展才是硬道理,得繼續埋頭苦干。”
“歷史不一定會簡單重復,中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一種新思路,雖然道路肯定艱難,但未必不能走通,如果大家都信他那套,那世界不就注定永遠打來打去嗎?”
“我覺得米爾斯海默指出的鄰國反應是個關鍵,光我們自己說和平不夠,得讓周邊國家真正從我們的發展中受益,感受到安全感,這樣才能打破他說的那個惡性循環。”
“最大的啟示就是,這是一場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和智慧,芯片、金融、軍事,哪個短板都不能放過。”
“‘不講武德’才是國際政治的常態,我們也得靈活應變,保護好自己。”
對于這樣的國際局勢,你怎么看?你是否認同米爾斯海默關于中美關系的判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信源: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