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牌工業城市,寶雞正面臨著一個現實矛盾,企業要發展,項目要落地,可土地就這么多,怎么辦?
NO. 1|壹
樓叔帶大家看看近幾個月的土地交易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
在整理了近幾個月的土地數據后,樓叔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工業和工礦用地,在交易市場中幾乎占了半壁江山。
而且這些用地,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和渭濱區這兩個產業聚集地。可以說,不管是掛牌拍賣還是最終成交,工業和工礦用地依然是眼下最搶手的“硬通貨”。
![]()
▲圖源自網絡、侵刪
這背后反映的實際矛盾很清晰,寶雞作為老工業城市,要發展、要引進新項目,自然離不開土地。
但土地總量就這么多,新增供應有限,這就逼著大家必須在“怎么用好”上動腦筋。讓每寸土地都發揮最大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NO. 2|貳
有意思的是,土地緊張反而"逼"出了新思路。
近日,一則喜訊從渭濱區傳來,姜譚經開區入選“2025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園區”。這一榮譽的背后,是園區以“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土地集約利用的扎實成效。
![]()
土地資源緊張,如何破解發展空間不足的難題?姜譚經開區交出了一份“向上發展”的答卷。
向“土地”要效益:畝均收入超500萬
數據顯示,姜譚經開區土地開發率達到81.3%,工業用地畝均收入達到513.2萬元,土地集約利用率排名全省第三,位列全市工業類開發區第一。
這些亮眼數字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畝均論英雄”評價體系。姜譚經開區建立起涵蓋企業平均投資強度、畝均營業收入、畝均稅收等指標的綜合評價制度,從源頭上推動土地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工業上樓”:讓工廠“立”起來
在西部智造創新園,8棟電子廠房已順利封頂。這個建在“僵尸企業”秦嶺水泥閑置地塊上的園區,是“騰籠換鳥”的生動實踐。
![]()
▲圖源自寶雞日報
通過“工業上樓”設計,89畝土地實現了21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達2.53,較傳統廠房提升2至3倍。目前,園區8棟廠房已有6棟確定了招商項目。
星芯智界微波雷達、雙峰氣體醫用氣體物聯網等8個項目計劃入駐。
“產業鏈”上樓: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姜譚經開區重點發展傳感器、微電子、機器人等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優的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布局從“扁平”走向“立體”。
![]()
▲圖源自網絡、侵刪
近兩年來,經開區累計盤活低效閑置用地580畝,閑置廠房15萬平方米,新建傳感器產業園、電子新材料產業園等立體園區6個,引進近20家產業鏈企業,初步形成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發展格局。
![]()
▲圖源自網絡、侵刪
像這樣的案例很多,例如利用寶雞西出口閑置土地132畝,實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利用原寶雞西服務區土地,招引投資5.2億元的誠鋼集團螺旋鋼管防腐保溫涂層加工項目;德奧機械利用10畝閑置用地,引進塑料制品智能生產線項目……
向集約要空間,向創新要效益,寶雞正在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說到底,地就這么多,就像家里的賬本,錢就這些,關鍵得看怎么花。
所以,土地集約利用,看似是政府的事、企業的事,但最終受益的是誰?是企業有了更優質的生存空間,是市民能享受到更綠色、不擁擠的城市環境,是寶雞這座工業重鎮能持續煥發活力。
以上為正文,寶雞新樓市稿件。
看完記得【一鍵三連】哦!
點贊+在看+轉發
點擊關注,與更多專業買房人一起交流
購房交流群
看熱盤 二手房 樓市爆料八卦
房價 學區 咨詢購房問題
全國住房公積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