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馬軍領 李京帆 通訊員 潘雪玲 武思琦 王雪 張益杰
11月3日,正陽縣熊寨鎮毛集村蘑菇種植產業園內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穿梭于大棚間,熟練地采摘鮮菇,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作為遠近聞名的"蘑菇村",毛集村以小小蘑菇為紐帶,鋪就村民致富路,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活力。
![]()
走進產業園,產業園內16座標準化大棚整齊排列,棚內菌棒整齊擺放,飽滿的蘑菇如雨后春筍般破棒而出。從過去零散種植到如今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毛集村蘑菇產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大棚經濟有效解決了當地村民就業問題。蘑菇種植的栽種、澆水、采摘等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為無法外出務工的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自從村里建起蘑菇種植基地,我就沒再出門打工了。"正在裝筐的毛集村農戶笑著說,"在家門口務工,既能掙錢補貼家用,又能照顧老人孩子,真是一舉兩得。"
![]()
"昨天漯河剛拉走428筐,今天采摘的是信陽預定的70筐,昨天采得多,今天能采的量已經少些了。"忙碌間隙,種植戶張紅陽介紹起種植、銷售情況,"這些菌菇棒都是用玉米芯制成的,經過裝袋、滅菌、接種三道關鍵工序,才能長出傘狀的鮮菇;更省心的是,采完菇的菌棒粉碎后,還能變身為優質有機肥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毛集蘑菇"已成為當地亮麗名片。近年來,政府積極引進優質菌種、推廣種植技術、拓展銷售渠道;村民主動學習,從"門外漢"成長為"種菇能手"。這份雙向奔赴推動蘑菇產業提質增效,讓毛集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編輯 詹云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