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常常遇到不想學習和厭學的小孩,有著相似表現:
不想上學,光想呆在家里,就玩手機和游戲,不洗澡不刷牙,變得頹廢和消沉。
家長最著急的問題,往往怎么才能讓孩子學習。
很少有家長去問,我的孩子不學習,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因素困擾了孩子學習的心。
了解孩子不想學習和厭學背后的原因,比著急讓孩子學習,更值得探索。
即便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之下,孩子一時半會回到了學校,但很快就又從學校退回來,開始新一輪的厭學大戰。
一般來說,孩子不想學習,大概率是卡在5個地方,有這幾個原因:
孩子厭學的第一個原因:孩子遇到了人際關系困擾。
對于大人來說,對于人際關系會卡住孩子學習,表示不理解,覺得孩子分不清主次。
明明是上學的,人際關系是可有可無了,沒有朋友就不玩,說話不對付就少說幾句,用得著內耗和影響孩子學習嗎?
![]()
對于成年人來說,可以忽略人際關系,但對于孩子來說,人際關系是他們生活中的重大命題。
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平平,在學校沒有什么存在感的孩子,有朋友會讓孩子覺得不孤獨。
要是學習上沒有成就感,人際關系又很糟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太菜了,很沒用,也會不愿意呆學校里。
孩子厭學的第二個原因:孩子并不是討厭學習,只是害怕失敗。
很多孩子是想學習的,但因為怕失敗,怕自己努力也沒有好的結果。
就會產生逃避心理和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也就不愿意付出努力了。
這種情況尤其容易出現在小學成績比較優秀,到了初高中之后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普通與落魄。
相比之下,孩子的自尊心就被挫敗了,處于一種想變好又靜不下心,努力不動又接受不了落差的糾結與內耗之中。
于是,就容易逃避考試,逃避學校和逃避學習。
孩子厭學的第三個原因:討厭規則和束縛
如果孩子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成長,突然去一個管理嚴格和要求高的學校,孩子就會很不適應。
覺得各個方面都被限制,再加上初高中競爭的壓力,孩子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樣隨心所欲,就想躲回家里。
這一類的孩子往往比較任性,被家長保護得很好,照顧得也很精細。
再加上父母容易過度滿足孩子,對孩子事無巨細的包辦,孩子習慣了事事順心,樣樣要遵循自己的意愿來。
![]()
就容易排斥學校的嚴厲和規矩生活,家長要從不給孩子提供太舒服的環境開始,讓孩子慢慢適應外界的規則。
孩子厭學的第四個原因:不是不想學習,只是習慣逃避
家長包辦太多,照顧太好的孩子,是最容易逃避和甩鍋的。
只要感覺到不舒服,立刻啟動防御與逃跑模式。
家長太能干了,就變相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和自我承擔的機會,在孩子遇到壓力和挑戰的時候,就沒有信心,順勢就逃跑了。
只有家長放手,讓孩子經歷磨難和歷練,孩子才能有所擔當和自我承擔。
孩子有天然的情緒復原力,也有面對挫敗的勇氣,家長不要過度操心,允許孩子試錯和自己來。
孩子厭學的第五個原因:不適應環境
有些孩子比較敏感和脆弱,面對陌生的環境就會特別沒有安全感,希望回到熟悉的環境里。
尤其是開學季或放長假返校時,孩子都會特別不適應。
![]()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以及不熟悉的舍友,都會讓孩子產生情緒波動和內心戲份的增多。
尤其是不太自信和內向以及容易胡思亂想的小孩,更容易在新環境中產生應激。
對于厭學和不想學習的孩子,家長要懂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緒,同時也不要過度共情孩子。
敞開懷抱,給受一點傷的孩子療愈的空間,但不要主動給孩子太寬容,太自由,太舒服的環境與生活。
對內耗的孩子情緒理解,接納,溝通要溫和,但對于原則問題要有邊界感,要做到嘴軟心狠,把孩子盡力推出去勇敢面對問題,而不是躺平假裝問題不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