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籃球砸人!父親沖入場內暴力推人,引爆家長群毆飛踹
遼寧盤錦小籃球比賽上,一方正常犯規,另一方球員竟然直接拿球砸人,兩隊孩子隨后就開始推搡起來,這本來就只是孩子間不值一提的小矛盾,稍微疏導就能解決,完全沒必要鬧大。
誰能想到一方的家長竟然暴怒沖到場里,狠狠推倒了對方的孩子,另一個家長看著形勢居然也跟風動起手來,小孩子的籃球比賽變成了兩個成年人在球場大打出手。
家長這樣沖場動手打人,這不是給孩子做最壞示范嗎?本該理性引導的成年人,反倒在球場大打出手,難道不覺得丟人嗎?
![]()
今年11月遼寧盤錦的一場青少年籃球賽,本來應該是汗水和歡呼的舞臺,但是卻被一聲尖銳的哨響和隨后的混亂徹底撕碎,沖突的起點不過是大連隊7號球員對錦州隊77號球員的一次犯規,裁判認定為一次普通的戰術犯規,這在籃球場上再正常不過。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所有人目瞪口呆,錦州隊的7號小球員,還沒等到裁判處理,直接就抄起籃球,狠狠砸向了對手,緊接著兩隊的孩子們瞬間圍攏,開始互相推搡。
然而真正引爆全場的,不是孩子們,而是成年人,錦州7號球員的父親,像一頭被激怒的公牛,從場邊沖入場內,一把將大連隊那個孩子推倒在地,另一位家長見狀也沖了進去還擊,兩個成年男人就在孩子們面前扭打成一團,比賽就這樣被迫中斷了。
![]()
這不僅僅是一次犯規引發的失控,深挖下去,你會發現,作祟的根本不是那個籃球,而是一枚看不見的“獎杯”,這枚獎杯,正從榮譽的象征,悄然變成青少年體育的毒藥,它有三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護身符”、“投資品”和“緊箍咒”。
當一座獎杯被等同于身份時,它就成了破壞規則的通行證,甚至能為暴力披上“合理”的外衣。
![]()
錦州7號球員的父親為何反應如此激烈?答案藏在一個身份標簽里,在他眼里,一次戰術犯規不再是比賽的一部分,而是對“冠軍之子”的欺凌和冒犯,那種“我的孩子,你怎么敢動他”的潛臺詞,才是點燃他怒火的真正引信。
這種心態還真不是這位父親才有,去年在廣東、山東的賽場上,也有家長因為不滿判罰,指著裁判鼻子罵,理由就是“我們孩子拿過大獎”,這種邏輯的荒謬之處在于,試圖用過去的成績,去否定眼前的規則,仿佛獎杯能賦予人一種凌駕于裁判和規則之上的特權。
正是這種扭曲的特權感,讓那位盤錦的父親覺得自己的行為天經地義,他沖進場內推倒另一個孩子,在他看來,這不是在施暴,而是“捍衛冠軍的榮譽”,這種行為和今年3月廣州那位因孩子被判犯規,就動手撕扯對方球員球衣的母親,內在邏輯如出一轍。
![]()
獎杯的光環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它被捆綁了太多的功利價值,成了家庭在社會中爭奪“面子”和稀缺資源的硬通貨。
如今的青少年賽場,越來越像一個“家庭榮譽的角斗場”,孩子贏球,全家光榮。孩子輸球,仿佛全家都低人一等。
![]()
家長們熱衷于在朋友圈展示孩子的獎杯與金牌合影,精心營造一種“我家有星初長成”的氛圍。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分享喜悅,而是在運作一種社交資本,將孩子的成績轉化為家庭的“臉面”。
更深層的原因是,獎杯已經期貨化了,青少年比賽越來越多,背后不僅有商業贊助的影子,更與名校的推薦名額直接掛鉤,每一場比賽的勝負,都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升學路徑和資源分配。獎杯就這樣從一塊金屬變成了一份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品”。
而管理的真空,則為這種投機心態提供了溫床,盤錦的比賽現場,沒有安保,沒有家長隔離區,甚至連一份文明觀賽協議都沒有。
![]()
這與上海、杭州等地早已推行限制家長入場或簽署協議的嚴格管理,形成了鮮明對比。當主辦方的管理還停留在事后追責,加上國家體育總局的文件對家長違規行為界定模糊,那些將孩子視為“投資品”的家長們,自然更敢于用極端方式來“維權”。
當獎杯的重量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它就不再是激勵,而成了一道“緊箍咒”,不僅扼殺了體育的樂趣,也讓整個賽場充滿了火藥味。
![]()
回頭看錦州7號小球員,被犯規后立刻用球砸人,除了孩子自身的情緒控制問題,背后更是長期被灌輸“不能輸”、“不能受委"的巨大壓力,當學校的體育教育又缺失了如何應對場上沖突這一課時,孩子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宣泄。
更可悲的是權威的沉默,很多基層比賽的裁判和教練,因為害怕得罪家長引發鬧事,變得不敢嚴格吹罰,這種“和稀泥”式的執法,讓賽場秩序搖搖欲墜,壓力最終又回到了孩子身上。他們不得不在一個缺乏公正裁決的環境里,獨自面對各種沖突。
最終流失的是體育精神本身。籃球本該教會孩子團隊合作、尊重對手,以及如何在挫折中站起來。
![]()
可當家長花大錢請私教、只為孩子每場必勝時,賽場就變成了成人世界焦慮的延伸。體育精神被“誰家更橫”的叢林法則所取代,孩子們未來還能不能“安心打球”,成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盤錦的這場鬧劇,不過是冰山一角,它折射出的,是一枚獎杯被異化后的三副面孔:它是破壞規則的“護身符”,是承載功利期望的“投資品”,更是壓在孩子天性上的“緊箍咒”。
![]()
真正的愛與保護,從來不是給孩子打造一個無菌的溫室,讓他們免于任何失敗和委屈。而是教會他們在規則之內,如何漂亮地贏,也如何體面地輸,是時候讓獎杯回歸榮譽本身,讓賽場回歸體育,讓童年回歸那份純粹的熱愛了。
![]()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