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龍江日報)
轉自:黑龍江日報
![]()
□黃紅雨 本報記者 潘宏宇
集賢縣通過優良品種推廣、強化技術服務、加大招商引資等舉措,加快大鵝產業發展步伐。該縣相關部門數據顯示,今年全縣大鵝飼養量達180萬只,與去年相比增長300%。
近日,記者走進興安鄉合勝大鵝養殖合作社,工作人員正抓住封凍前的有利時機,加緊通風溫控、糞便處理、飲水飼喂、疫病防控等配套設施建設,為明年“繁育—孵化—養殖”一體化發展打好基礎。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養殖基地占地7.5萬平方米,總投資500萬元,建成后將成為全省東部地區唯一的專業化種鵝繁育基地。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鵝種蛋50萬枚,將有效填補我省東部地區優質種鵝及種蛋的市場空白。此舉旨在為周邊市縣乃至全省的商品鵝養殖提供穩定種源,打破傳統“種源依賴外調”的被動局面,推動區域鵝產業向“自主繁育、自主供應”的全產業鏈模式升級。
“我們已經引進‘大三花’祖代種群1.3萬羽,確保后代商品鵝優良基因與生產性能。”合作社負責人說,“這個品種公鵝平均體重超15斤,母鵝平均體重超12斤,體型健碩、產蛋性能穩定,是非常好的養殖品種。”
得益于良好的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政策和產業支持力度,今年集賢縣涌現出萬只以上規模大鵝養殖戶45個,大型孵化企業5家,全縣育成大鵝180萬只。
集賢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集賢縣緊緊圍繞鞏固鄉村振興成果要求,全力提升大鵝產業發展水平。今年春季,集賢縣在落實、出臺財政補貼政策之外,聯合縣內三家保險公司推出普惠性保險產品,根據鵝的生長天數實行差異化賠付,實現從雛鵝到成鵝的全周期風險保障。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集賢監管支局通過強化保險理賠監管、引導專項信貸投放等舉措,確保養殖戶及時獲得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縣畜牧獸醫總站組建專業技術服務隊,常年深入產業一線,在各個關鍵環節為養殖戶提供指導,同時建立覆蓋全縣的防疫網絡,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為推動大鵝養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集賢縣出臺了一系列專項扶持政策。根據養殖規模,給予養殖戶每只鵝雛3~5元補貼,最高每戶可獲10萬元補助,真金白銀的投入極大激發了農民養殖積極性。同時,縣農業農村局全程提供技術服務,從鵝苗的孵化、養殖到疫病防治,為養殖戶保駕護航。
如今,集賢縣的鵝養殖產業已不再局限于養殖環節,而是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全縣大鵝養殖企業和農戶增至870余家,8個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養殖規模日益壯大。同時,產業集聚也吸引了冷鏈物流、電商銷售等配套企業入駐,鄉村經濟從“單點突破”轉向“全域振興”。集賢縣還將大鵝養殖與美食餐飲相結合,縣內外鵝美食專營店達30余家,本地年銷售大鵝10萬只以上,“夾信子大鵝”等品牌聲名遠揚。集賢大鵝產業的崛起,讓農戶找到了一條“低門檻、穩收益”的致富路。
大鵝養殖成為鄉村一景。
本報記者 潘宏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