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神奇故事”?——關注我們,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秋冬天,一定要注意不要傷陽!還要多扶陽!因為陽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衛外固表,在中醫里有句話叫: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氣行走于人身體體表,它就像一個藩籬保衛著整個人體,是人身體的第一道防線,有強大的陽氣護體,你就可以免受外邪入侵。另外,中醫《內經》有云:陰成形、陽化氣;陽不足,百病叢生。
當下很多疾病——不孕不育,抑郁癥,子宮肌瘤,肥胖,甚至癌癥……其實都與人的陽氣不足有關。人體的氣血津液要靠陽氣的推動才能運行,陽氣虛則熱量不夠,推動力就小,津液精氣運行就會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下來。
陽氣虛就更容易遭受寒氣侵襲,就會聚痰凝而導致寒痰內凝,有形的癥瘕積聚(腫瘤)就形成了。那么陽氣不足的人要怎么辦呢?多吃核桃,在冬天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這個純陽之果,能補命門之火
說到核桃,大部分人想的大概就是“補腦”,因其形狀似腦仁,故有些人相信它能“以形補形”。
但其實,核桃補腎才是補腦的正解。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諸髓者皆屬于腦。核桃可以治療腎精虧虛,通過補腎益精,來滋補大腦。
它區別于其他堅果最大的好處就是,它補氣有方,引氣歸元。
張錫純先生如此評價,核桃“為其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治虛勞咳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諸癥……能通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補養氣血……愚常用之以治下焦虛寒之證,誠有奇效。”
說明核桃可以補腎陽,補命門之火。
在中醫里,命門是諸神精之所舍,是原氣之所系。
《馮氏錦囊秘錄》也記載:“核桃是稟火土之氣而生,以性潤而多熱,故為益而補命門之藥。”
比如說下半身虛冷、精神萎頓、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或黎明泄瀉、水腫,或夜尿頻數,都和命門火衰有關系的。
所以《神農本草經》才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
核桃的藥用價值
我國古人早就發現核桃具有健腦益智的作用。
李時珍說:核桃能“補腎通腦,有益智慧”。
核桃味甘、性溫,微苦澀,可補腎、固精強腰、溫肺定喘、潤腸通便。
一般用于腎虛腰痛、兩腳痿弱、小便頻數、遺精陽痿;肺氣虛弱或肺腎兩虛、喘咳短氣;腸燥便秘、大便干澀;石淋、小便不利等。
名醫張錫純曾言:“胡桃(核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善治腰腿疼痛一切筋骨疼痛。”
宋代官修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就有一個方子善治腰痛,叫青娥丸,而青娥丸的核心藥物就有核桃。
因此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的腿腳總是不自覺地發軟,而且像這種腰痛,以酸軟為主,按揉后會舒服,但一運動或勞累就加重,休息了又會減輕,反反復復,是可以適當吃一些核桃的。
總結一下,什么人適合吃核桃:
1. 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生不出熱量的人。
2. 需要補腦、記憶力不好的人。
3. 小便頻繁、過多的人。
4. 腰酸腰痛的人。
核桃的其它藥用部分
1、分心木
核桃分心木是核桃去殼后,夾在核桃仁之間的一塊薄片,也是一味“良藥”。
![]()
01. 緩解失眠癥狀
核桃分心木可以抑制中樞神經,起到一定的鎮靜效果,壓力較大、失眠多夢的人群可以用核桃分心木泡水喝。
方法:取核桃分心木3克,泡水,待十分鐘左右飲用,早晚各喝一杯,尤其是在晚上睡覺前喝,對緩解失眠癥狀十分有效。
02. 固澀止遺
《本草再新》里記載,分心木健脾固腎,可以固澀腎精,還可以活血、補血。
中醫上講,澀味就相當于一個小閥門,把閥門擰緊了,就能夠固補腎氣,有效改善尿急、尿頻、尿多等癥狀。而且對于遺精滑泄等男性功能障礙也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用法:分心木20克,五味子10~15克,兩者一起用來泡水喝即可。
03. 改善腰腿酸疼癥狀
老年人腰酸腿疼,也可用核桃分心木泡水喝,長期飲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所緩解。
04. 活血、補血
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也可以試試分心木泡水,效果不錯,另外,對于女性經期不規律、白帶過多等癥,分心木也有較好的療效。
家里如果有粉碎機,可以將分心木打成粉,每次用溫開水沖服,療效更好,但是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還是用整片的分心木直接泡水喝比較好。
2、核桃殼
很多朋友都把核桃殼當廢物扔掉了,實在是有點可惜,核桃殼能清熱解毒、收斂固澀止血,對于一些黏膜的病變,尤其是胃潰瘍、口腔潰瘍等,有非常好的療效。
方法:用50克左右(大約10個核桃殼)煮水喝即可。
扶陽:內外同補更高效
秋冬陽氣易虛,“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單靠核桃食療還不夠,搭配艾灸外治,能內外協同補陽。艾灸借艾草溫熱,直透經絡,和核桃 “補命門之火” 的功效互補,護陽更全面。
一、艾灸扶陽的關鍵作用
1、補命門火:針對下半身虛冷、腰膝酸軟,和核桃呼應,恢復腎陽動力。
2、通經絡滯:打散寒凝,讓陽氣順暢布表,增強 “衛外” 能力,減少外邪入侵。
3、固脾胃陽:幫脾胃吸收核桃營養,避免補而不化。
![]()
二、秋冬必灸 4 個穴位
1、命門穴:腰正中線,肚臍正對處,治虛冷、腰酸、夜尿多。
2、關元穴:肚臍下 4 橫指,改善怕冷、尿頻、白帶多。
3、足三里穴:外膝眼下 4 橫指,養胃益氣,減少消化差、易感冒。
4、大椎穴:頸后最突出骨頭下,振奮陽氣,防全身畏寒。
三、艾灸實操要點
每次每穴 10-15 分鐘,上午 9-11 點灸最好;每周 2-3 次,不貪多。灸后 1 小時不碰冷水,口干喝溫熱水,孕婦、皮膚破損時暫停。
四、核桃 + 艾灸搭配方案
怕冷者:灸關元 + 足三里,后吃 2-3 顆核桃。
腰酸尿頻者:灸命門,配分心木泡水,吃 3 顆核桃。
記憶差者:灸足三里,早晚各吃 2 顆核桃。
秋冬扶陽,核桃補內、艾灸溫外,簡單搭配就能護好陽氣,減少不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