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河南商報)
頂端新聞記者 宋亞猛 李思翰 文/圖
11月3日下午,在河南鞏義宋陵的永裕陵、永泰陵畔,一幅跨越時空的豐收畫卷正緩緩展開。現代化收割機轟鳴而行,穿梭于高粱地間,一片如火的高粱被迅速納入倉中。這不僅僅是一次農事的豐收,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一邊是沉睡千年的石像生,一邊是翻滾的金色稻浪,共同構成了一幅保護與發展、歷史與當下交相輝映的獨特畫卷。
![]()
一臺紅色收割機正穿梭于永裕陵神道旁的高粱地中。遠處,沉默的石像生與巍峨的陵冢靜靜佇立,俯瞰著這片土地上千年來不同的“豐收”景象。
![]()
收割機的鋼鐵巨臂與北宋文武官石像僅一壟之隔。一邊是精準高效的現代科技,一邊是承載著千年記憶的歷史遺存,兩者在同一畫面中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對比。
![]()
飽滿的高粱穗在陽光下泛著紫紅色的光澤,仿佛是這片古老土地醞釀了一整個夏天的心血,終于在秋日顆粒歸倉。
![]()
在這里,收割機收獲的不僅是糧食,更是一場被時光浸染的“千年秋色”。
![]()
收割過后,金黃的秸稈整齊地鋪灑在田間,與神道盡頭斑駁的石像形成溫暖的色彩呼應。歷史的滄桑與季節的輪回,在此刻達成了和諧的統一。
![]()
據了解,為更好地保護宋陵遺址本體并活化利用其環境空間,當地創新實施了土地流轉計劃。目前,宋陵區域共流轉土地3160畝,采用科學的輪作模式種植農作物。這一舉措,巧妙地讓這片厚重的土地煥發出四季不同的生機與美感。這一“農業+文保+旅游”的創新模式,實現了真正的雙贏。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