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過后,冬種接續(xù)。眼下,正是油菜移栽的關鍵時節(jié)。在瀘州市瀘縣喻寺鎮(zhèn)譚壩村,農戶們正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油菜苗移栽工作,為“冬閑田”披上綠色的“新裝”,全力保障來年油菜豐收。
走進瀘縣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園譚壩核心區(qū),只見連片的田壟整齊劃一,不時可見一株株嫩綠的油菜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生機盎然。數(shù)十名村民分散在田間,熟練地進行油菜移栽作業(yè)。取苗、打窩、栽種,不一會兒便移栽一大片。不遠處,挖掘機轟鳴作響,正忙碌地平整土地,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瀘縣喻耀興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蘭世兵說:“我們專合社在譚壩流轉了500余畝地,主要是用于高粱和油菜輪作。我們油菜栽種采取了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播,第二種就是移栽,我們大概直播了有200畝,剩余的300余畝就是人工移栽,大概這個工作就是在15天之內就要全部移栽完。”
油菜是瀘縣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近年來,瀘縣積極推廣“高粱+油菜”輪作種植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xiàn)了“一田多收”。同時,為確保油菜產量與品質,瀘縣農業(yè)農村局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切實解決農戶在育苗、移栽、田間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技術、統(tǒng)一管理等方式,確保油菜“種得下”,更能“長得好、收成旺”。
在直播油菜田里,已經是一片綠意。無人機正在進行施肥、施藥作業(yè)。
瀘縣喻耀興專業(yè)合作社技術人員邱勇說:“我們今年的油菜品種以德油737和川油81為主,這兩個品種主要的特點是產量高、抗倒性強、抗病性強,現(xiàn)在正是油菜移栽的時候,栽種油菜的間距是一尺五(約0.5米),橫豎間隔一尺五,這樣栽種后期比較好管理,通風性強,確保明年油菜能夠高產豐收。”
據悉,瀘縣今年全縣油菜種植面積約26萬畝,將在本月底內全面完成油菜移栽。這片孕育在初冬的盎然綠意,正靜待來年春日,化作一片金色的海洋,為農民帶來豐收的喜悅,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蓬勃動能。(曾佐然、陳富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