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貴族奶”集體翻車!你的“高端營養”不過是場文字游戲。
前兩年,水牛奶絕對是乳制品界的“網紅新貴”。
![]()
母嬰群里,寶媽們互相安利“給娃補營養就得選水牛奶”;健身房里,健身黨人手一盒,把它當“高蛋白增肌神器”。
就連超市貨架上,印著“稀缺水牛奶源”的水牛奶,價格比普通牛奶貴一倍,也總被搶著買。
![]()
2024年,我國水牛奶市場規模直接沖到50億元,年增速10%,可謂前景大好。
![]()
但被捧上天的“高端奶”,轉頭就被《新京報》打回原形,20 款熱銷水牛奶,從皇氏、百菲酪這些大牌到小眾網紅款,居然沒一款是 100% 生水牛乳做的。
#水牛奶,水牛是商標#的話題一爆,突破千萬閱讀,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置信,自己花錢買的“高端營養”,結果不過是摻水的普通牛奶?
![]()
這場“高端神話”的破滅,不光讓消費者心寒,更暴露了水牛奶行業藏在 “貴族光環” 下的大問題。
![]()
水牛奶憑啥“割韭菜”
中產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要搞懂這次翻車的根源,得先弄明白:水牛奶到底是啥?
水牛奶并不是所謂“加水的牛奶”,而是正經水牛產的奶。蛋白質含量能到 3.8g/100ml 以上,比普通牛奶(≥2.9g/100ml)高不少。
![]()
脂肪含量也更高,所以喝著更醇厚,有點像融化的冰淇淋。
而且我國水牛奶產量特別少,在世界產量中的比重不足3%,稀缺性直接拉滿,這也是它賣得貴的核心原因之一。
![]()
不過“貴”的背后其實是成本在撐腰。生水牛乳本身就比較少見,這就導致收它的成本不低,比普通生牛乳要高出好幾倍。
基于這個成本,要做出 100% 生水牛乳的產品,終端售價必須定在一個較高水平才能保證盈利。
![]()
可即便如此,寶媽和健身黨還是愿意買單。
![]()
對寶媽來說,“天然高鈣”“促進娃發育” 的宣傳,再配上 “水牛在甘蔗地里吃青草長大” 的故事,直接戳中了育兒焦慮。
可他們沒注意到,水牛奶脂肪含量是普通牛奶的 2 倍,一杯 200ml 的水牛奶,熱量差不多抵半碗米飯,小孩子若是長期喝,可能對身體吸收造成負擔。
![]()
就這樣,水牛奶靠著“焦慮營銷”,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 “高端奶”,可高成本和高售價的矛盾,也為后來的 “摻假” 埋下了伏筆。
![]()
火得越快翻得越狠?
3個死穴讓其“塌房”
按理說,市場越火,商家越該重視品質,可水牛奶偏偏 “火得越快,翻得越狠”。
成本和利潤的 “死循環”是繞不開的問題。純水牛奶想賺錢就得賣的不便宜,但太貴了就沒多少人愿意買。商家想賺錢,又想讓消費者接受價格,就只能摻普通牛奶降成本。
![]()
這種“花小錢、賣高價”的路子,很快就被其他商家“偷師”。大家跟著這么干,久而久之,摻假就慢慢變成了行業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目前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水牛奶國家標準,標準“空白”給了商家鉆空子的空間。雖然牛乳有《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保障配料添加,但其中只要求配料按含量排序,并沒有強制標注具體比例。
![]()
最后是是很多網紅品牌的 “賺快錢” 心態。現在不少水牛奶品牌只做線上銷售,沒有自己的牧場和工廠,靠“貼牌代工 + 花哨包裝”圈錢。
![]()
這些品牌根本不關心奶源品質,基本是賺一波快錢就走,出了問題大不了換個品牌繼續做,監管難度極大。
就這樣,“劣幣驅逐良幣”的戲碼在水牛奶行業不斷上演:正經做純水牛奶的企業,因為成本高、售價高,沒人買;投機取巧摻假的品牌,反而因為價格低、銷量好,賺得盆滿缽滿。
但這種靠“摻假”維持的火爆,終究是空中樓閣。
![]()
商家的“造假套路”防不勝防
“障眼法”一個接一個
水牛奶商家的造假套路,看著不復雜,卻能把消費者騙得團團轉。
配料表的 “排序貓膩”首當其沖。按照規定,食品配料表得按成分含量從高到低排列,誰含量高,誰就排在前面。
可實測的 20 款水牛奶里,有幾款直接把 “生牛乳” 放在了第一位,這意味著產品里普通牛奶的含量比水牛乳更高,但矛盾的是,商家卻在包裝上印著“水牛奶”三個大字,誤導消費者以為“這就是純水牛奶”。
![]()
剩下的產品雖說把“生水牛乳”放在了配料表前面,但它到底占多少比例,壓根沒提。
![]()
現在商家在商標和宣傳還會玩 “概念貓膩”。像 “xx水牛” 這種帶 “水牛” 的品牌名,或是 “水牛配方” 這類標識,會讓大家下意識覺得靠譜,似乎與水牛奶深度綁定。
但實際上,這些只是注冊商標,跟產品里水牛乳的含量半毛錢關系沒有,就像“老婆餅里沒老婆”一樣,“水牛牌牛奶里也未必有多少水牛乳”。
![]()
還有些品牌更夸張,包裝上印著水牛在牧場里吃草的圖片,文案寫著“產地直供,從牧場到餐桌無中間環節”,結果奶源根本不是自己的,全靠采購普通牛奶和少量水牛乳混搭。
營銷時 “避重就輕”也是商家的慣用套路。很多商家只喊“高蛋白、高營養”,卻絕口不提 “高脂肪、高熱量”。
![]()
水牛奶脂肪含量是普通牛奶的 2 倍,本不適宜減脂人群,可直播間和測評內容里,主播們只強調 “增肌神器”,對脂肪含量避而不談,把健身黨騙得團團轉。
![]()
信任崩塌,誰最受傷?
水牛奶造假曝光后,整個行業像被潑了一盆冷水,最受傷的,恰恰是那些真心相信這個品類的消費者和正規企業。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僅花了高價買“假奶”,還可能耽誤事。
![]()
寶媽給娃喝了摻假水牛奶,以為能補營養,結果體檢時發現娃的鈣含量還不達標;健身黨喝了半天,不僅沒增肌,反而因為攝入過多脂肪,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正規企業更是被 “拖下水”,“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團在2025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2%
![]()
不過好在,面對這場信任危機,國家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從標準、監管到消費者自身,都在尋找“破局之道”。
標準這塊動靜比較大,廣西在 2024 年更新了《生水牛乳》的地方標準,特意把滅菌水牛乳里生水牛乳的蛋白質含量,明確規定為每 100 克里得有 3.8 克。
![]()
國家層面,《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生乳》三項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已經發布,準備把水牛奶納入統一規范,以后商家再想“模糊表述”,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
而消費者這邊,也從過去的 “被動買單” 變成了 “主動較真”。
越來越多人會拿著配料表 “做功課”,在社交平臺分享選購技巧,比如“配料表越短越靠譜”“生水牛乳排第一只是基礎,要看有沒有含量標注”。
![]()
遇到模糊宣傳的產品,有人會直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用實際行動倒逼商家規范表述。這種 “消費者監督 + 政策監管 ” 的兩方聯動,正在慢慢織密一張 “信任網”。
![]()
這次水牛奶集體翻車,不是水牛奶這個品類不行,而是有些商家把 “好牌” 打爛了。
![]()
水牛奶本身確實有高蛋白、口感好的優勢,要是好好做品質,完全能成為乳制品市場的 “特色選手”,可有人急功近利,用摻假的方式收割利益,最終砸了整個行業的招牌。
說到底,這次塌房塌的不是“奶”,是“信任”。消費者愿意花高價買水牛奶,是相信它的“稀缺性”和“高營養”,是為“給娃好的”“幫自己增肌”的需求買單。
可商家卻利用這種信任,用摻假的方式蒙騙消費者,一旦真相曝光,信任瞬間就碎了,再想挽回,付出的代價可比賺的快錢多得多。
現在國標在路上,監管在加碼,消費者也越來越清醒,水牛奶行業正在慢慢回歸正軌。
真正的 “貴族奶”,不是靠包裝和宣傳堆出來的,是靠真材實料和過硬品質贏來的。
畢竟,奶里能不能摻水,關乎健康;生意里能不能摻假,關乎良心。只有守住良心,才能守住市場,這才是所有行業都該明白的道理。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