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中國人愛上奶酪。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柴琇一直有個“第一”的夢想,“不管多小的賽道,我就想要成為中國第一。”
她用五年時間,布局、啟蒙市場,把奶酪做成一個熱門賽道并成為中國第一,卻也遭遇了巨頭、外資和行業新秀的前后夾攻,陷入大起之后大落的困局。
【01 快速成王】
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在中國各地方電視臺播出,片中湯姆貓和老鼠杰瑞爭奪不休的,是一塊蜂窩造型的奶酪,這讓熒幕前的孩子,乃至成人都很好奇,“奶酪”到底有多好吃?
當時,吉林人柴琇正在省城長春上大學,也同樣不知奶酪的滋味。
畢業后,柴琇進入商業系統的國企工作,改革開放勁風吹拂,身邊每天都有人發家致富。長白山里長大的她總覺得自己能做出點兒事業,于是1996年下海經商。
柴琇的生意從代理貴州土豆片等休閑食品做起,有一定積累后開了家面包加工廠。2001年,畢業于吉林農大畜牧專業的崔民東認為,乳業會有很好的機會,兩人于是成立了廣澤乳業,從澳洲引進奶牛,自己種植飼料喂養,很快在吉林乳制品中脫穎而出。
短短幾年,“廣澤牛奶,新鮮到家”的廣告語就在吉林家喻戶曉,產量一度占到省內乳制品企業總和的90%,成為吉林乳品的第一品牌,取得了過億的銷售額。
拿下吉林第一的柴琇,想把廣澤做成全國品牌,但嘗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因為廣澤與伊利、蒙牛相比,沒有優勢,但柴琇因此意識到:
要想成為全國第一,得再往細分的賽道走。
奶粉、酸奶、冰淇淋、煉乳……柴琇把乳制品的分支一一列出,逐個分析,最后看中了奶酪品類。
柴琇發現,試水奶酪的人很多,但因奶酪在國內認知度低,再加上消費水平有限,市場規模并不大,大家都是淺嘗輒止,蒙牛、伊利也都是“看看就走了,市面上只有法國的百吉福等外國品牌。”
2007年,赴歐洲考察的柴琇,在法國展會上見到了上千款奶酪食品,對“10公斤生鮮乳濃縮成1公斤”的奶酪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相信“奶粉、液態奶、固態奶”這一全球乳制品的發展路線,也必將在中國重現。
那一年,廣澤乳業與法國保健然集團合作,成為中國首批掌握原制奶酪生產技術的乳企之一,正式邁出了向奶酪進軍的步伐。
但柴琇并沒有著急推出自己的奶酪產品和品牌,而是繼續準備,一方面摸清技術,一方面熟悉市場,最重要的,是等待市場的變化,尤其是消費水平的提升。
準備越久,動作越大。
2015年,已經準備了七八年的柴琇出手了,一出手就是一連串動作。
當年,廣澤乳業先后收購了生產馬蘇里拉奶酪的天津妙可藍多公司,以及達能的上海工廠,然后投入1.5億進口了最先進的奶酪生產設備,以兒童奶酪為主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奶酪產品——妙可藍多奶酪棒。
![]()
▲2015年,廣澤乳業收購達能上海工廠,柴琇上臺講話 來源:妙可藍
選擇兒童市場,是因為改變成年人的飲食習慣很難,而成長階段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擔心營養不夠,奶酪正好能補充成長所需的鈣、蛋白質和維生素。
2016年,柴琇更進一步,將妙可藍多以借殼的方式在A股上市。
雖然頭頂上市公司的光環,但入局奶酪的頭兩年,妙可藍多并沒有與外國品牌在奶酪消費的主力市場一、二線城市硬碰硬,而是先在三四線城市打開突破口。
之所以這么選擇,是因為柴琇調研后認為,大城市的運營成本太高了,而且外資品牌已經有了很強的消費者群體,“同樣的位置,顧客就是會選百吉福的奶酪,一上來就拼營銷沒有用,品牌認知度上不來。”
多年的乳制品行業經驗,讓柴琇迅速拉起了經銷商隊伍,她沒有采用百吉福的多級分銷體系,去掉了中間批發環節,一來可以直接管理,二來也離零售市場更近。
依靠強大的經銷網絡,借助消費升級的浪潮,2018年,妙可藍多營收突破10億大關達12.26億,拿下全國奶酪市場3.9%的份額,柴琇覺得,向全國大規模進軍的時機到了。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是柴琇的好友,他向柴琇建議,“要想成為第一,必須在主流媒體打。”當然,他所說的主流一定是包括分眾的電梯廣告。
深思熟慮幾個月后,柴琇決定賭一把,央視、熱門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以及“電梯廣告”全部投放。
拍攝廣告片時,營銷部門選中了膾炙人口的旋律《兩只老虎》,填入精心打磨的歌詞:“妙可藍多,妙可藍多,奶酪棒,奶酪棒,高鈣又營養,陪伴我成長,真美味,真美味。”
片子拍好,就差簽單,賬上資金緊張的柴琇跟銀行貸了5個億,公司的管理層擔心,這么多廣告費砸下去,“市場份額要是沒起來,現金流可就斷了”。
其實,從調研到決定投放,柴琇一直在猶豫,關鍵時刻,她突然變得堅定,只因江南春對她一個問題的回答,“我投了之后,你要是百吉福,該怎么辦?”
江答,“不計ROI,大力投放,市場需求一旦被妙可藍多激活,搶占消費者認知的時間窗口就會特別短,晚一步,就啥都晚了。”
百吉福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一直沒有大規模宣傳,口味也是偏咸的西方傳統口味,對于總部在外的外企來說,決策的鏈條很長,口味難改,短時間改變營銷策略更難。
想到這兒,柴琇再無退意。
2019年初,廣澤股份更名為妙可藍多,把“適合中國人吃的奶酪產品”作為品牌定位,以“奶酪就選妙可藍多”作為品牌slogan,包括春節柴琇也都在超市走訪。
2019年2月25日,妙可藍多發起品牌逆襲的“諾曼底登陸”,廣告片霸屏北上廣深、成都、重慶等16個城市的數十萬棟寫字樓電梯,以每天15秒、480次的高頻率滾動播放,同時“轟炸”的還有央視廣告和動畫片聯名產品,掀起了國民奶酪的旋風。
![]()
▲妙可藍多電梯廣告,來源:分眾傳媒官網
高頻廣告轟炸,重復洗腦不到半年的2019年618,妙可藍多就拿下了京東、天貓的銷量雙冠王,讓奶酪與妙可藍多在大眾心里劃上了等號,廣告也實時更換為“妙可藍多制霸618”,強化其銷量第一,行業老大的產品印象。
此后,妙可藍多進一步投入大量傳播,強調奶酪的價值,以行業領軍者的姿態,擴大奶酪的市場認知,整個奶酪市場也被快速培養和擴大。
快速而大規模的動作,讓妙可藍多業績爆漲,名聲爆棚,不但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帶火與造就整個奶酪的市場,百吉福等外國品牌只能目送對手登基,有媒體評價,“百吉福請求擴大廣告預算的計劃書還沒送到總部過會,市場就已經被妙可藍多打透了。”
經過品牌營銷這場仗,妙可藍多的市場份額在2021年達到27.7%,營收邁上40億大關,超越百吉福成為中國奶酪行業的第一,柴琇也有了新的稱號:
奶酪女王。
【02 群“徒”圍毆】
如果說百吉福完成了中國奶酪市場啟蒙的從0到1,妙可藍多則實現了從1到10的飛躍。當其市值快速超過350億元,更讓資本和市場重新審視奶酪這門生意。
這讓妙可藍多帶出了一堆“徒弟”,但也令其成為巨頭、外資和新秀圍毆的靶子。
2019年7月,就在妙可藍多高歌猛進之際,一家名為妙飛食品的公司在江蘇成立,主打產品也是奶酪棒,創始人陳運和總經理張志剛都是妙可藍多的前高管。
“七五后”陳運是乳制品行業的老兵,他是伊利的第一批管培生,先后負責過伊利的冷飲和奶酪事業部,2015年跳槽到妙可藍多擔任副總經理,2018年7月離職。
在資本的助推下,妙飛接連完成兩輪融資,迅速起飛,其中B輪近2億元由高瓴領投,鐘鼎資本、經緯中國跟投。
而妙飛的策略很簡單,就是瞄著妙可藍多猛打。
營銷上,妙可藍多請來大女主寶媽孫儷當代言人,妙飛就找來相同定位的明星劉濤,妙可藍多與《汪汪隊》聯名,妙飛就跟大熱動畫《超級飛俠》聯名。
產品上,妙飛繼續對標妙可藍多,前者的口味是咸中帶甜,妙飛就推出0蔗糖奶酪棒,主打低糖;甚至在廣告投放上,妙飛也找到分眾傳媒合作,砸下重金“飽和式攻擊”,在全國六城聯動召開發布會造勢。
![]()
▲來源:妙飛官網
僅三年時間,妙飛的銷量就干到了行業第三,僅次于妙可藍多、百吉福。
“圍毆”妙可藍多的另一位行業新秀奶酪博士,也成立于2019年,定位“0-6歲寶寶真奶酪”,創始人陳昱樺放棄了德國乳業巨頭DMK中國區總經理的職位,與妻子回國創業,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領投的1.5億元融資。
陳昱樺認為,國內市場都是“棒棒”類的再制奶酪,而他希望做第一個把原制奶酪在中國賣成功的人。
2020年5月,奶酪博士打造的第一款產品小圓奶酪上線,主打高鈣低鹽、100%荷蘭進口干酪的原制奶酪,在2021年雙十一全渠道總銷量突破了1億元。
妙可藍多不但刺激出攻勢凌厲的后起之秀,也打醒了行業舊王百吉福,逼迫其引入戰略投資,布局被長期忽視的下沉市場,并且努力從本土視角調整打法。
包括,乳業巨頭伊利、君樂寶也都加大了這一領域的布局。其中,伊利在2021年推出了多個系列的奶酪產品,其奶酪業務零售額同比增長了兩倍以上;君樂寶得到紅杉、高瓴加注,希望五年內做到奶酪品類第一陣營。
新老對手的前后夾擊,讓妙可藍多只能持續加大營銷費用,甚至訴諸價格戰以捍衛市場份額。2019-2021年,妙可藍多的營銷費用從3.59億元攀升至11.59億多,但即便如此,由其一手做大的奶酪市場仍迅速被競爭對手瓜分,其市占率快速下降。
市場之外,妙可藍多也是禍不單行。來自證監局對柴琇家族違規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等問題的警示函,讓柴琇雪上加霜。
內憂外患之下,柴琇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于2020年12月,正式引入蒙牛30億入主妙可藍多,成為其控股股東,希望借助蒙牛的力量,一方面讓妙可藍多從家族企業轉向混合所有制企業,一方面則希望用蒙牛的資源優勢重振雄風。
市場也一度對蒙牛持有相當樂觀的預期,以至于蒙牛入主后其市值也攀升到超過350億元的歷史高點。
但妙可藍多轉眼又遇到更大問題,消費的整體疲弱,以及疫情的持續,導致行業更加激烈的競爭,其業績也持續下滑。
去年,柴琇在烏鎮的一場活動上坦言,妙可藍多奶酪棒賣成爆款之后,國內出現了上百家奶酪棒企業,產品多了賣不掉,就打價格戰,內卷放緩了整個行業的增速。
雖然她表示“妙可藍多不打價格戰,因為我們的定位是‘老大’”,但在疲弱的市場下,不打價格戰的代價可能就是失去更多市場份額與客戶,當然也失去利潤。
2023年,妙可藍多投入超過10億元做廣告,但扣非凈利潤卻僅有717萬元。公司股價也開啟下跌模式,從80多塊跌到13元,不足50億市值。
這逼得柴琇從更深層次找原因,重頭來過,打反擊。
【03 重新啟程】
2025年一季度,妙可藍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
營收12.33億元,同比增長6.26%,歸母凈利潤8239.67萬元,同比大增 114.88%,扣非凈利潤為6494.11萬元,同比增長110.23%。?
營收、利潤雙增的背后,是妙可藍多對經營模式的打破與重建。
首先是“戒”掉營銷依賴,過往,營銷費用漲銷量就漲,反之就下滑,如今通過“精準營銷”,妙可藍多砍掉了數字漂亮但沒有實效的宣發渠道,把廣告的“全量飽和投放”變成“用戶導航式投放”。
2024年,妙可藍多銷售費用下降了3個億,廣告促銷費同比減少11.55%,2025年一季度的銷售費用是近四年來最少的,但依然做到了營收和毛利率的增長。
其次,是對供應鏈的掌控,逐步實現原材料的國產替代。
2024年6月,妙可藍多發布公告,擬以4.48億現金收購蒙牛奶酪,即蒙牛把旗下奶酪業務交給了妙可藍多,柴琇表示,“蒙牛不再做奶酪,我們也不再做液奶了。”
此舉不僅解決了同業競爭,借助蒙牛的牧場儲備,妙可藍多的原材料供應也將實現國產替代。
妙可藍多行政總裁蒯玉龍在近日透露,妙可藍多在長春的原制奶酪工廠,將于2026年投產,建成后將進一步減少奶價波動對成本和產量的影響。
應對奶酪行業的內卷式競爭,最需要找到有差異化的增長曲線。
近兩年來,妙可藍多在與兒童強綁定的奶酪棒之外,又開辟了成人奶酪和面向B端的餐飲工業產品。
在蒙牛的協同效應下,2024年,妙可藍多的餐飲工業產品取得了13個億的營收,而該領域頭部企業恒天然的市場規模有100個億,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今年的工廠開放日殺青,柴琇給未來三年定下新目標:2025-2027年,妙可藍多的經營目標為累計不低于199億元,三年的營收目標分別為56億元、65億元和78億元。
更大的目標也將迎來更難的挑戰,目前,除了百吉福、伊利、妙飛等老對手,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零食巨頭,也加入了奶酪戰場。
好在,一起做大的還有市場本身。
妙可藍多入局奶酪以來,中國奶酪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40億增長到2025年的突破300億,滲透率也從個位數增長到30%。
柴琇認為,隨著消費內需的擴大,千億元的市場規模一定會加速到來,妙可藍多當然希望繼續做王。
妙可藍多高光之際,很多人稱呼柴琇是“奶酪女王”,她不太喜歡這個稱呼,但也強調說:
“既然都稱你為王了,你還能讓別人把王拿走嗎?”
【參考資料】
[1]《柴琇:乳品行業追夢人》吉林日報
[2]《妙可藍多:“奶酪一哥”動了誰的奶酪》乳品與人類
[3]《妙可藍多想出現在更多餐廳的桌子上》界面新聞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