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成功舉辦“CCF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專委會走進校園”學術活動。本次活動以“科研賦能學科建設”為主題,匯聚國內虛擬現實與可視化領域的頂尖學者,圍繞學科建設、科研融合、人才培養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楊同毅、副校長范輝、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朝娜等校院領導及相關專業教師共同出席。會議由范輝副校長主持。
![]()
活動伊始,楊同毅主任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他指出,作為一所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海都學院高度重視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學校在學科體系構建、課程內容優化、科研能力提升及產教融合推進等方面亟需高層次智力支持。他表示,此次專委會走進校園,為學校提供了與國內頂尖專家對話的平臺,是推動學校相關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契機。
![]()
山東大學學科辦主任屠長河教授在致辭中闡述了本次活動的背景與意義。他強調,專委會致力于推動學術資源開放共享,助力地方高校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希望以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為橋梁,促進海都學院與省內外高校構建常態化科研協作機制,實現科研成果向教學實踐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轉化,為學院構建“專家引領+資源整合”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
![]()
在專題報告環節,北京郵電大學特聘教授喬秀全以“虛擬現實、可視化與圖形學的科研趨勢與關鍵突破”為題作主旨發言。他結合與科大訊飛等企業的合作實踐,提出兩條推動科研落地的實施路徑:一是構建“AI+科研教學”融合平臺,運用大模型技術實現科研數據智能分析與個性化問題解答,破解傳統科研中數據處理效率低、指導資源不足等難題;二是將虛擬現實技術深度融入智能制造科研實驗,開發高仿真虛擬實訓場景,有效降低大型設備操作成本,提升實驗安全性與科研訓練效率,為應用型高校科研體系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
在專家交流環節,委員們結合各自研究與管理經驗,為海都學院的學科建設與科研發展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趙涓涓教授建議,推行“科研實踐量化評價”機制,將代碼能力、建模水平等納入課程考核體系,并探索“農業信息化+可視化技術”的交叉研究方向,以低門檻項目為抓手激發師生科研熱情;山東工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李晉江教授指出,計算機與信息學科是推動多學科科研協同的關鍵支撐。他充分肯定海都學院已形成的團隊協作基礎,建議進一步發揮學科輻射作用,深化與農業信息化、虛擬現實等領域的跨學科融合,形成特色科研方向;中北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強彥教授聚焦民辦高校科研發展路徑,提出“單點突破、以點帶面”的策略,建議學校集中資源在1–2個優勢方向實現深度積累。他還分享了中北大學在“AI賦能科研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為提升學院科研組織效能提供借鑒;山東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電子商務系李慧宇主任,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泰山學者青年專家范琳偉教授則從資源對接角度建議,學校應積極爭取各級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引入企業真實課題,構建“科研來源于產業,成果服務于產業”的良性循環機制,增強科研工作的應用導向與社會價值。
![]()
![]()
![]()
楊同毅在總結中表示,本次活動不僅為學校明晰了虛擬現實與可視化領域的科研方向,更建立起與國內頂尖學者持續交流的機制。未來,學校將持續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與產教協同創新,促進科研能力與人才培養質量同步提升,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
活動最后,范輝副校長與全體專家及信息工程學院教師合影留念,為本次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定格下具有紀念意義的瞬間。
(來源: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