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沒有海,但有自己的潮。
這個“潮”是科技的潮,也是教育的潮、終身學習的潮。
今年,海淀教育大會提出“海淀是所大學校”,建設“學習型海淀”,讓教育隨時發生成為海淀對未來教育的戰略布局。
做終身學習者,必然要從閱讀開始。
近日,海淀區“典耀中華”主題讀書試點工作推進暨全學科閱讀實踐研討會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學舉辦。
會上,海淀區教科院閱讀課題負責人張曉玉老師解讀了《海淀區“典耀中華”主題讀書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海淀將利用三年時間,建立一個閱讀資源庫、一支閱讀指導隊伍、一批閱讀示范校、一個智慧閱讀平臺……把閱讀融入全學科、全學段、全場域。
作為全學科閱讀群體課題成員校、海淀區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推動青少年讀書行動”成員校,十九中一直想在先、跑在前。
學校依托十五年一貫制的培養沃土,錨定批判性思維等核心素養,構建三級閱讀課程,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學科閱讀“海淀經驗”。
01
全學科閱讀讀什么?怎么讀?
十九中13節課告訴你
全學科閱讀的“含金量”正在飆升!
在信息時代,閱讀能力已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從新課標到新教材,再到中高考命題,無不凸顯對科學閱讀能力的重視。
然而學校在推進全學科閱讀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如閱讀缺乏學科特色與深度,缺乏有效評價機制,難以科學評估學生閱讀素養發展水平等。
那么全學科閱讀到底該讀什么?怎么讀?在十九中教師團隊精心打磨的13節高質量學科閱讀研究課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范本。
語文、英語等語言類學科,針對課內外閱讀文本,通過速讀、精讀、對比等方法,理清文章結構、準確提取信息。同時還創設相關情境,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底蘊。
數學、物理、化學等注重實踐探究的學科,通過閱讀教材文本和拓展文本,采用標注、提取、轉移、分析等步驟,掌握學科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音樂等藝術學科,引入跨學科文本,引領學生在審美實踐中感知、體驗與理解藝術,同時堅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養。
![]()
![]()
![]()
![]()
扎實有效的閱讀課堂,得益于十九中系統、健全的全學科閱讀體系。
為了全面落實全學科閱讀,十九中進行了前瞻性的頂層設計,確立了“素養導向,思辨視角,貫通融合,泛在可及”的學科閱讀方針。
十九中校長劉云霞介紹,具體而言,在學科閱讀中,要求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從多角度解讀文本,并進行評價、反思和應用,培養學生成為審慎、理性的思考者。
![]()
學校依托十五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對學生進行一體化培養。比如學前啟蒙階段借繪本等培養閱讀興趣、建立圖文關聯;小學低年級以童話等讀物開展活動,高年級引入學科性文本,提升閱讀興趣;初中拓展學科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培養高階能力;高中聚焦研究性閱讀,培養批判思考與論證寫作能力。
此外,十九中還打破學科壁壘,將閱讀材料作為跨學科教學的紐帶,培養學生掌握可遷移的跨學科閱讀策略,形成觸類旁通的思維習慣與知識整合能力。
以生物、化學、地理跨學科實踐課程《校園農場》為例,老師們選擇相應的學術論文,并將其精簡、提煉成學生能懂的“核心問題+數據表格+結論”版本,為學生提供理論支持。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帶著真實任務閱讀文獻、解決問題。項目結束后,老師還組織開展“校園農場方案答辯會”,“真槍實彈”檢驗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文獻應用力。
“跨學科文獻閱讀把孤立知識點串成網、把被動記知識變成主動用思維,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讀文獻、析問題、找方案,既應對高考,又培養終身能力”,閆禹老師表示。
![]()
在十九中,閱讀早已成為一種無處不在、自然發生的校園學習方式,教室、樓道、圖書館、草坪都是學生閱讀的場所。濃厚的書香氛圍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拿起書本,提升閱讀專注力,促進深度閱讀。
![]()
![]()
02
三級閱讀課程體系
錨定AI無法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當AI可以輕松給出一個答案,當“AI幻覺”不斷侵蝕人的思考力和判斷力,這個時候,教育應該如何做?
十九中給出的答案是,以閱讀為抓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在集團一體化課程的整體框架之下,十九中圍繞語言、數學、科技、人文、藝體五大領域,構建了“基礎-拓展-創新”三級閱讀課程體系。
其中基礎課程基于國家課程開展學科閱讀,為學生提供專業引領和方法指導;拓展課程以選修課為載體,著力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創新課程立足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以語言領域閱讀課程為例,基礎課程聚焦課內不同體裁的文本;拓展課程注重課外閱讀,幼小繪本、主題語篇閱讀,初中整本書閱讀,高中跨媒介閱讀;創新課程以創作展示為主,小學開展故事展播、初中開展創新思維演講,高中則在演講基礎上加入辯論課程。
![]()
“學生在‘閱讀內容由課內到課外、閱讀形式由輸入到輸出’的進階過程中,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創造力和人文素養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劉云霞校長表示。
此外,十九中還圍繞“六會一特長和國際眼光”的育人目標,不斷開發特色閱讀課程。
比如圍繞“學會學習”目標,十九中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開設了思辨性表達課程。該課程把諸如“刷短視頻讀名著有哪些利與弊”“要不要把家務布置成家庭作業”“動物園對動物有害還是有益”等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話題搬進課堂,引導學生在批判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辯論。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十九中還以初中語文為突破口,開展覆蓋散文、小說、詩歌、戲劇四大文學體裁的批判性閱讀研究。比如《是真?是假?——熱點新聞及經典文學作品的批判性閱讀》選修課,讓學生通過閱讀近期熱點新聞及經典文學作品中觀點相互沖突、相互矛盾的文章,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
03
從閱讀中來,到表達中去
今年4月,由高二英語老師毛紅麗和相曉姣指導,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作品《暴風雨》的英文戲劇,正式亮相。
飾演Prospero公爵的同學還記得初次翻開劇本時,晦澀的古英語臺詞、復雜的人物情感曾讓自己手足無措。
毛紅麗老師為了幫助同學們破解這些難題,通過符號標記、文本備注等方式引導學生與原著展開深度對話。毛老師采用雙軌思維導圖梳理文本結構,設計表演詞典提煉高頻情感詞匯,并結合語境明確肢體語言與表情表達,還提出文本視覺化理念以實現從文本理解到藝術表達的深化。
![]()
最終,這部由十九中師生共同打磨劇本、編排動作、設計場景的經典劇目,以全新且極具感染力的形式搬上舞臺,并在2025年第十六屆“希望中國”青少年戲劇北京市第二賽季決選中斬獲金獎。
![]()
正如十九中副校長歸韞璐所言,“閱讀和表達是一體的,表達是學生從理解到批判再到重構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過程”。學校通過“閱讀輸入-理解重構-多元輸出”的閉環設計,為學生搭建起了一座通往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的橋梁。
當文字在舞臺上獲得生命,當晦澀抽象的臺詞化為細膩豐富的表演,那一刻,深度閱讀的意義和價值被無限放大了。同學們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更構建了文本理解、創意轉化到舞臺呈現或者藝術表達的這種完整的能力鏈。
除了課本劇展演、戲劇表演外,十九中還為同學們提供了多元、自由的表達形式。
在創新思維演講活動中,同學們聚焦社會熱點現象,以人的需求變化為出發點,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遷移 ,一步步實現主動思考、積極提問和自主探究。
在辯論賽中,同學們圍繞前沿議題展開激烈交鋒,以多元視角剖析問題本質,將日常積累與深度思考轉化為邏輯嚴密的論點論據。
在日常學習中,同學們把自己的成長故事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由老師進行文字編輯,師生共同完成原創繪本《奇妙的坦克之旅》,豐富了幼兒園的閱讀資源。
![]()
![]()
![]()
![]()
經過多年探索,十九中全學科閱讀推進工作取得了豐富的實踐成果。教師學科閱讀指導能力明顯增強,日常教學逐步“從教走向學”;學生作品從校內展演到校外參賽,獲獎無數;更為關鍵的是,學生學習興趣顯著增強,學科素養提升,形成了主動閱讀、熱愛閱讀的良好品質與書香氤氳的校園文化氛圍。
文 | 京教君
素材來源 |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
![]()
![]()
![]()
![]()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