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提要:中國大部分地級以上行政區城市都有地名單字簡稱,可分為首字型、尾字型和別稱型3種類型,也有部分城市未使用地名單字簡稱。全面考察中國內地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布的防控通告和公文發文字號中的地名單字簡稱,可以歸納出簡省規則的兩條機制。其一是排除機制,通告類簡稱一般不使用(1)數字詞,(2)方位詞,(3)與本省省名用字或省份簡稱相同的字,(4)區別度不高或易引發不當搭配、不雅聯想的字;字號類簡稱排除機制較松,僅第(2)(3)條適用,且例外較多。其二是選擇機制,兩類簡稱較為一致:能用盡用,優選首字;首字不當,考慮尾字;若有別稱,別稱優先;以上均無,不用簡稱。目前中國城市地名單字簡稱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城市簡稱選用不當,一些知名城市簡稱缺少規范,一些民族地區簡稱使用不當。建議規范知名城市地名單字簡稱,豐富地名單字簡稱歷史文化內涵,避免地名單字簡稱選用不當。
關鍵詞:城市地名;單字簡稱;形成機制;使用規范
一、引言
地名是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范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用名稱(李炳堯,等2019),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景觀和語言資源(李宇明2021)。地名全稱通常由專名和通名共同構成,但實際生活中,除一些正式場合外,地名多以各類簡稱的形式呈現。
地名單字簡稱是地名簡稱的一種,即指稱該地名的單字形式,可以是地名本身用字,如杭州簡稱“杭”,北京簡稱“京”,也可以不是地名本身用字(即“別稱”),如上海簡稱“滬”,南京簡稱“寧”。中國省級行政區擁有官方特定的單字簡稱;除少數知名城市外,地級及以下行政區一般沒有特定單字簡稱。
既有的地名規范研究多集中在地名讀音和用字(李如龍1998;李運富2002;周文德2014;程榮2015)、地名譯寫(烏永志2012;商偉凡2013)、地名更名(華林甫1994;龍太江,黃明元2014;陳冰2017;薛亞玲2017)以及地名管理與規劃(楊光浴1991;王際桐1996;王鐵昆2001;商偉凡2005b;龐森權,等2017;牛汝辰2018)等方面。有關地名單字簡稱的研究較少,僅商偉凡(2005a)討論了省級及部分地級行政區城市單字簡稱不規范問題。2022年頒布的《地名管理條例》也未涉及地名單字簡稱問題。由于缺乏規范管理,地名單字簡稱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商偉凡2005b;石開2021;許然2022)。
鑒于此,本文選取中國內地27個省/自治區的333個地級城市(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和4個直轄市共337個城市地名為研究對象,考察新冠疫情期間(2020—2023)防控通告和公文發文字號中的兩類地名單字簡稱,概括其簡省類型及簡省規則,并結合地名單字簡稱使用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使用規范建議。
二、地名單字簡稱概況
地名單字簡稱常見于新聞報道、公文標題、道路標識等語境,但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關注。自新冠疫情出現后,疫情防控通告中的“非必要不離X”“來X返X”和“返X人員”等結構中的X多由地名單字簡稱充當。疫情持續時間之久及社會關注度之高,使得地名單字簡稱第一次大規模高頻度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地名單字簡稱還有一個廣泛使用的語境,但由于不常出現在公眾視野而極易被忽略,即各級行政公文中的發文字號首字,如“京政發〔2023〕X號”和“保政函〔2023〕X號”,其中的“京”和“保”分別指代北京和保定。以上兩類材料能夠充分反映地名單字簡稱的使用情況,以下分別稱為“通告類簡稱”和“字號類簡稱”。
兩類簡稱的使用情況并不完全一致。337個城市中,有321個城市使用了字號類簡稱(16個未使用),293個城市使用了通告類簡稱(44個未使用)。由此可見,使用字號類簡稱的城市更多,這是由字號類簡稱的特點決定的。
發文字號是為了便于公文的傳遞管理、歸檔保存、分類統計,且只在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使用,并不被大眾所熟知。因此,字號類簡稱的最大作用是區別其他單位,而未使用字號類簡稱的16個城市也多是由于其單字簡稱不具區別性,如桂林、鄂州、甘南、黔南、湘西、晉中等,其首字與省份簡稱相同,故未用作字號類簡稱。
由于字號類簡稱并不直面公眾,因此并不存在突出的使用規范問題。而疫情防控通告這類公文具有周知性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通告類簡稱需要面向全社會,因此除需具備區別性特征外,還需要考慮簡稱的文雅性以及公眾接受度等。44個城市未在通告中使用地名單字簡稱,也多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三、地名單字簡稱的簡省類型
地名單字簡稱的簡省類型有3種:(1)首字型:使用地名的第一個字作為簡稱;(2)尾字型:使用地名的最后一個字作為簡稱;(3)別稱型:使用與地名用字無關的其他字作為簡稱。有部分城市未使用單字簡稱,可稱之為“未用型”。各類型地名單字簡稱的數量及占比如表1所示。
表1中國地級以上行政區城市地名單字簡稱類型表
![]()
(一)首字型
首字型是地名單字簡稱的首選類型,在兩類簡稱中均占據較大比重。字號類簡稱中293個簡稱是首字型,占86.94%;通告類簡稱中首字型簡稱的數量有所減少,為254個,占75.37%。以下246個地名在兩類簡稱中均是“首字型”。
安徽:蚌埠、亳州、池州、滁州、阜陽、淮北、淮南、黃山、馬鞍山、宿州、銅陵、蕪湖、宣城;福建:南平、寧德、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甘肅:定西、嘉峪關、金昌、酒泉、蘭州、臨夏州、隴南、平涼、慶陽、天水、武威、張掖;廣東:潮州、佛山、河源、惠州、江門、揭陽、茂名、梅州、清遠、汕頭、汕尾、韶關、深圳、陽江、云浮、湛江、肇慶、珠海;廣西:百色、崇左、貴港、賀州、柳州、欽州、梧州、玉林;貴州:畢節、銅仁、遵義;河北:保定、滄州、承德、邯鄲、衡水、廊坊、秦皇島、石家莊、唐山、邢臺、張家口;河南:安陽、鶴壁、焦作、洛陽、漯河、平頂山、濮陽、商丘、新鄉、信陽、許昌、鄭州、周口、駐馬店;黑龍江:哈爾濱、鶴崗、佳木斯、牡丹江、七臺河、齊齊哈爾、雙鴨山、綏化、伊春;湖北:恩施州、黃岡、黃石、荊門、荊州、隨州、咸寧、襄陽、宜昌;湖南:常德、郴州、衡陽、懷化、婁底、邵陽、益陽、永州、岳陽、張家界、長沙、株洲;吉林:白城、吉林、遼源、松原、通化、延邊州、長春;江蘇:常州、淮安、連云港、蘇州、宿遷、泰州、徐州、鹽城、揚州、鎮江;江西:撫州、贛州、吉安、景德鎮、萍鄉、宜春、鷹潭;遼寧:鞍山、朝陽、丹東、撫順、阜新、葫蘆島、錦州、盤錦、沈陽、鐵嶺營口;內蒙古:包頭、赤峰、呼和浩特、通遼、錫林郭勒盟;寧夏:固原、石嘴山、吳忠、銀川;青海:玉樹州;山東:濱州、德州、菏澤、濟南、濟寧、萊蕪、聊城、臨沂、青島、泰安、威海、濰坊、煙臺、棗莊、淄博;山西:晉城、臨汾、呂梁、朔州、忻州、運城、長治;陜西:安康、寶雞、漢中、商洛、銅川、渭南、咸陽、延安、榆林;四川:巴中、達州、德陽、廣元、樂山、涼山州、瀘州、眉山、綿陽、南充、內江、攀枝花、遂寧、雅安、宜賓、資陽;西藏:阿里地區、昌都、拉薩、林芝、那曲、山南;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勒泰地區、巴音郭楞州、博爾塔拉州、昌吉州、哈密、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拉瑪依、塔城地區、烏魯木齊、伊犁州;云南:保山、楚雄州、迪慶州、昆明、麗江、臨滄、怒江州、曲靖、文山州、玉溪、昭通;浙江:杭州、湖州、嘉興、金華、麗水、衢州、紹興、臺州、溫州、舟山。
兩類首字型簡稱并不是完全包含的關系,有47個城市在字號類簡稱中使用了首字,而在通告類簡稱使用了其他類型,具體可分為以下3個小類:
字號類簡稱使用首字,通告類簡稱使用別稱(3):南寧(邕)、九江(潯)、成都(蓉)。
字號類簡稱使用首字,通告類簡稱使用尾字(12):合肥、龍巖、白銀、東莞、三門峽、十堰、武漢、四平、本溪、大連、陽泉、普洱。
字號類簡稱使用首字,通告類未使用單字簡稱(32):六安、中山、北海、防城港、河池、來賓、海口、三亞、大興安嶺地區、黑河、雞西、遼陽、阿拉善盟、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興安盟、果洛州、黃南州、東營、日照、阿壩州、甘孜州、自貢、日喀則、克孜勒蘇州、吐魯番、大理州、德宏州、紅河州、西雙版納州。
另有8個城市在通告類簡稱中使用首字,而在發文字號中未使用單字簡稱:桂林、安順、六盤水、鄂州、孝感、白山、烏海、廣安。
(二)尾字型
尾字型簡稱數量較少。通告類簡稱中有25個屬尾字型,占7.42%,包括北京、天津、合肥、武漢、南昌、西寧、龍巖、白銀、湘潭、無錫、新余、本溪、陽泉、普洱、三明、三門峽、四平、十堰、東莞、南通、中衛、上饒、大連、大同、大慶。
字號類簡稱中尾字型有16個,占4.75%,分別是北京、天津、西寧、湘潭、無錫、新余、三明、南通、中衛、上饒、大同、大慶、海東、海南、海西、海北。其中,前12個在兩類簡稱均屬尾字型。
(三)別稱型
別稱型簡稱在兩類材料中最為接近。字號類簡稱中有12個,通告類簡稱中有14個,兩類簡稱中均屬別稱型的有11個,兩類別稱型簡稱合計共15個,分別是:上海(滬)、重慶(渝)、福州(榕)、廣州(穗)、南寧(邕)、貴陽(筑)、南昌(洪)、南京(寧)、太原(并)、成都(蓉)、安慶(宜)、開封(汴)、南陽(宛)、九江(潯)、寧波(甬)。
(四)未用型
除以上3種類型外,另有部分城市未使用單字簡稱形式。公文發文字號中有16個未使用簡稱,占4.75%,見下:
甘肅:甘南州;廣西:桂林;貴州:安順、六盤水、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海南:三沙;湖北:鄂州、孝感;湖南:湘西州;吉林:白山;內蒙古:烏海;山西:晉中;陜西:西安;四川:廣安。
疫情防控通告中有44個城市未使用單字簡稱,占13.06%,見下:
安徽:六安;甘肅:甘南州;廣東:中山;廣西:北海、防城港、河池、來賓;貴州: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海南:海口、三沙、三亞;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黑河、雞西;湖南:湘西州;遼寧:遼陽;內蒙古:阿拉善盟、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興安盟;青海:果洛州、海北州、海東、海南州、海西州、黃南州;山東:東營、日照;山西:晉中;陜西:西安;四川:阿壩州、甘孜州、自貢;西藏:日喀則;新疆:克孜勒蘇州、吐魯番;云南:大理州、德宏州、紅河州、西雙版納州。
兩類材料中均未用地名單字簡稱的有7個,其中5個是自治州:甘南州、黔南州、黔東南州、黔西南州、湘西州,2個是地級市:西安、晉中。
四、地名單字簡稱的簡省規則
地名單字簡稱有著3種不同的類型,同時仍有部分城市未用單字簡稱,這說明地名單字簡稱用字有著內在的排除與選擇機制。通告類簡稱和字號類簡稱的3種類型雖然相同,但各類型包含的城市地名有同有異,可見兩類地名單字簡稱的排除和選擇機制并不完全一致。以下分別總結地名單字簡稱用字的排除機制與選擇機制。
(一)地名單字簡稱用字的排除機制
牛汝辰(2015)提出了漢語地名命名的五忌:忌用字冷僻、忌雷同重名、忌用多音字、忌字義不吉、忌諧音不佳,這些原則在地名單字簡稱中同樣有所體現。從語義上來看,地名單字簡稱用字類型很多,但有些字一般不用。疫情防控通告中有44個地名未用單字簡稱,排除機制更加明顯。
1.通告類簡稱用字的排除機制
(1)數字詞。通告類簡稱一般不使用數字詞。當地名首字是數字詞時,有以下3種處理方式:用尾字,如三門峽、三明、四平、十堰;用別稱,如九江(潯);不使用簡稱,如三沙、三亞、六安。
(2)方位詞。方位詞在地名中出現頻率較高,但通告類簡稱一般不使用方位詞。若地名首字是方位詞,一般使用尾字或別稱作為單字簡稱,如北京、西寧、南昌、南通、上饒、中衛等使用尾字,南京(寧)、南寧(邕)、南陽(宛)使用別稱。當尾字不合適而又無恰當別稱時,則不使用簡稱,如東營、西雙版納、北海、中山、西安等。當地名尾字是方位詞時,更不會考慮將其作為簡稱,337座城市中有27市尾字是方位詞,無一用作簡稱。
(3)與本省省名或省份簡稱用字相同的字。當地名中含有與本省省名或省份簡稱用字相同的字時,一般不用該字作為簡稱,而用尾字、別稱或不用簡稱,如湘潭使用尾字,安慶(宜)、福州(榕)、廣州(穗)、貴陽(筑)使用別稱,黑河、遼陽、晉中、甘南、湘西、黔南、黔東南、黔西南等未用簡稱。當地名用字同他省省份簡稱相同時,則不遵守此規則,如廣西貴港簡稱“貴”,廣東云浮簡稱“云”,吉林遼源簡稱“遼”、江西吉安簡稱“吉”等。
(4)區別度不高或易引起不當搭配、不雅聯想的字。“大”是地名中的常用字,但因其區別度不高,通告類簡稱中一般不用“大”,如大同、大慶、大連使用尾字,大理州和大興安嶺地區未用簡稱。若該字易引起不當搭配或不雅聯想時,如來賓、自貢、雞西、日照、日喀則、吐魯番的首字,通告中一般也不用其作為簡稱。
2.字號類簡稱用字的排除機制
字號類簡稱中,僅16個城市未使用單字簡稱。其中,桂林、鄂州、甘南、黔南、黔東南、黔西南、湘西、晉中8個地名的首字均與本省省份簡稱相同,同時尾字或是方位詞、或是其他不具代表性的字。吉林白山、四川廣安兩地則是為了區別同省白城和廣元的“白政發”和“廣府發”,因此使用了“白山政發”和“廣安府發”,未用地名單字簡稱形式。
通告類簡稱的4條排除機制僅第2條和第3條部分適用于字號類簡稱,且例外較多。如字號類簡稱中,東營、西雙版納、南寧、北海均采用了首字方位詞作為簡稱;東莞、南寧在通告中的簡稱是“莞”和“邕”,但在字號類簡稱中使用了方位詞“東”和“南”;青海的海東、海西、海南、海北四地,也使用了“東、西、南、北”作為字號類簡稱。
當城市地名與本省名稱或簡稱用字相同時,字號類簡稱和通告類簡稱的排除機制基本相同。但字號類簡稱存在著一個補償機制,即在地級簡稱之后加上“市”字以示區別,因此容許省、市簡稱取同字。如遼寧省和遼陽市分別使用“遼政發”和“遼市政發”,吉林省與吉林市使用“吉政發”和“吉市政發”,黑龍江省和黑河市使用“黑政發”和“黑市政發”,江西省和贛州市則使用“贛府發”與“贛市府字”。
通告類簡稱的第1條和第4條排除機制基本不適用于字號類簡稱。六安、三亞、三門峽、九江、十堰、四平等地的發文字號中均使用了數字詞作為簡稱,僅三明一地使用了尾字“明”;大興安嶺、大理、大連的發文字號中均使用了“大”;雞西、日照、來賓、自貢、日喀則、吐魯番等也使用了首字作為簡稱。
(二)地名單字簡稱用字的選擇機制
雖然通告類簡稱與字號類簡稱的排除機制差異較大,但兩類簡稱選擇機制方面一致性較強。
1.能用盡用,優選首字
首字、尾字和別稱三類簡稱在通告類簡稱中的總占比為86.94%,在字號類簡稱中的總占比更是高達95.25%。由此可知,兩類語境下若能用單字簡稱則盡量使用單字簡稱。
首字型是地名單字簡稱的首選類型。字號類簡稱中首字型有293個,通告類簡稱中有254個,說明字號類簡稱的“取首原則”機制更強(蔣向勇2015)。首字型簡稱的城市中既有省會(鄭州、杭州、哈爾濱、濟南、昆明等)和普通地級市(蚌埠、泉州、惠州、邯鄲、佳木斯等),還有地區(阿里、喀什等)和自治州盟(恩施、延邊、伊犁、錫林郭勒等)。
2.首字不當,考慮尾字
北京、西寧、南通、中衛、上饒等城市首字是方位詞,三明首字是數字詞,湘潭首字與本省省份簡稱相同,大同、大慶、新余、無錫首字是高頻常用字,區別度不高,因此以上城市在兩類簡稱中均選擇尾字作為單字簡稱。
3.若有別稱,別稱優先
如果該城市擁有一個廣泛接受的別稱,那么別稱的優先度一般來說要高于首尾字。直轄市中的上海(滬)、重慶(渝),省會城市福州(榕)、廣州(穗)、貴陽(筑)、南京(寧)、太原(并)以及一般地級市中的安慶(宜)、開封(汴)、南陽(宛)、寧波(甬),在兩類簡稱中均使用了別稱。
4.以上均無,不用簡稱
當首尾字均不適合用作簡稱,同時又無廣泛接受的別稱時,一般選擇不使用簡稱,如通告類簡稱中的六安、雞西、中山、日照、晉中、西安、阿壩、阿拉善、日喀則、西雙版納等,以及字號類簡稱中的桂林、鄂州、白山、廣安、甘南、黔南、晉中等。
另外,如果地名用字為3個或3個以上,絕對不考慮中間字作為單字簡稱,如連云港(連)、張家口(張)、攀枝花(攀)、三門峽(峽)、錫林郭勒(錫)、呼和浩特(呼)等。這一規則在兩類簡稱中均沒有例外。
五、地名單字簡稱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公文發文字號是為方便行政機關對公文進行分類歸檔、收發查找而設,并不直面大眾。且當省、市單字簡稱重復時,存在著相應的補償機制,因此不存在明顯的使用不當問題。而通告類地名單字簡稱直接面向大眾,具有覆蓋面廣、傳播性強等特點,更易引起公眾關注。根據目前地名單字簡稱的使用情況來看,存在著以下幾項突出的問題。
(一)一些地名單字簡稱選用不當
地名單字簡稱選用不當易產生歧義,造成違和感。地名單字簡稱用字的排除機制存在部分例外。如貴州六盤水和黑龍江七臺河的通告中分別出現了“返六人員”“非必要不離七”等表述;四川南充、福建南平通告中使用了“非必要不返南”“入南返南”等短語。隴南、蘇州、晉城、吉林、桂林、鄂州等六市通告中分別使用了“隴、蘇、晉、吉、桂、鄂”等本省省份簡稱作為地名單字簡稱。以上簡稱在通告中的使用會造成理解上的歧義或閱讀中的違和感,屬簡稱選用不當現象。
(二)一些知名城市簡稱缺少規范
知名城市地名單字簡稱受關注程度更高,也更易成為社會熱點問題。知名城市簡稱缺少規范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1)一城多簡;(2)不用簡稱。
以27個省會城市為例,南寧(邕、南)、成都(蓉、成)、武漢(漢、武)、合肥(肥、合)、南昌(昌、洪)等在通告和字號中分別使用了不同的簡稱。另外,合肥在對外宣傳時也會簡稱“廬”,因此存在3個簡稱。
同時,西安和海口兩個省會城市在通告類簡稱中未使用單字簡稱,西安使用“市”,海口使用省級簡稱“瓊”替代。而在字號類簡稱中,海口使用了區別度不高的“海”,而西安仍用“市”替代。西安也是唯一一個在兩類材料中均未使用地名單字簡稱的省會城市。
(三)一些民族地區簡稱使用不當
337個城市地名中屬于民族地區的城市共55個,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地名單字簡稱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各民族地區之間也表現出顯著的不同。
首先,通告類簡稱中,民族地區未使用簡稱的比例遠高于非民族地區。55個地名中29個地名簡稱使用首字,占52.73%;26個未使用簡稱,占47.27%;不存在尾字型和別稱型簡稱。而282個非民族地區地名中,只有18個未使用簡稱,占6.38%。見下:
【首字型】甘肅:臨夏州;湖北:恩施州;吉林:延邊州;內蒙古:呼和浩特、錫林郭勒盟;青海:玉樹州;四川:涼山州;西藏:拉薩、阿里地區、昌都、林芝、那曲、山南;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勒泰地區、巴音郭楞州、博爾塔拉州、昌吉州、哈密、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拉瑪依、塔城地區、烏魯木齊、伊犁州;云南:楚雄州、迪慶州、怒江州、文山州。
【未用型】甘肅:甘南州;貴州: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湖南:湘西州;內蒙古:阿拉善盟、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興安盟;青海:果洛州、海北州、海東、海南州、海西州、黃南州;四川:阿壩州、甘孜州;西藏:日喀則;新疆:克孜勒蘇州、吐魯番;云南:大理州、德宏州、紅河州、西雙版納州。
其次,各省級行政區內的民族地區的通告類簡稱在使用上差異明顯。內蒙古和青海兩地,除呼和浩特市、錫林郭勒盟和玉樹州外,其余均未使用簡稱。新疆和西藏兩區,除克孜勒蘇州、吐魯番市和日喀則市外,其余均使用了簡稱。云南的大理、德宏、紅河、西雙版納四州未使用簡稱,直接使用“來州返州”等表述,而楚雄、迪慶、怒江和文山四州則使用首字作為簡稱。
綜上來看,民族地區城市在地名單字簡稱使用上隨意性較強,選擇與排除機制均不明顯。但從地名單字簡稱的一般規則來看,民族地區部分地名也存在著簡稱不當的情況。如新疆的阿克蘇、阿勒泰和西藏的阿里均簡稱為“阿”,西藏的那曲、山南、拉薩分別簡稱為“那、山、拉”,因此通告中就出現了“來阿、來那、返山、返拉”等帶有違和感的表述。
六、地名單字簡稱規范使用建議
地名單字簡稱涉及語言標準、語言規范等問題,同時也是一座城市的符號和名片,它的雅正與否直接關系著城市的文化形象。“語言規范僅僅反映語言生活還是不夠的,它還要能夠引導語言生活向前發展。”(李宇明2015)地名管理部門及相關研究機構應當重視地名單字簡稱研究,介紹已有簡稱的命名規律,挖掘簡稱的歷史文化內涵,制定簡稱的用字規范,對沒有簡稱或不便簡稱的城市提出規范建議。
(一)規范知名城市地名單字簡稱
知名城市地名單字簡稱目前存在兩類問題:一是缺乏單字簡稱,如西安、海口;二是單字簡稱不固定,如合肥(合、肥、廬)、南昌(昌、洪)、成都(成、蓉)等。
西安是較為典型的案例。作為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卻是唯一一個在發文字號和防控通告中均未使用單字簡稱的城市。西安有一個非官方簡稱“鎬”(音hào),或許是因為易讀為“搞”,意義不雅,以往進行的各項民意調查中,當地人多反對使用此簡稱。有學者論證別稱“灃、雍”作為西安簡稱的合理性(劉闖2013),但一直未得到廣泛認可。西安可通過調研明確規范化單字簡稱,并鼓勵使用,消除陌生感,從而提高民眾對其單字簡稱的熟悉度與接受度。
合肥有一別稱“廬”,取自古稱“廬州”。或許考慮到其下屬廬陽、廬江兩區縣,所以通告類簡稱未用“廬”而用“肥”,字號類簡稱中則用“合”。“肥”字意義不雅,“來肥返肥”等易產生歧義,所以經常被大眾調侃(許然2022)。借鑒其他城市的簡稱情況,合肥大可確定“廬”作為其官方簡稱并正式使用。南寧(邕)、南京(寧)、武漢(漢)下轄區分別有邕寧區、江寧區、漢陽區,但這并未影響“邕、寧、漢”成為三地的知名單字簡稱。
(二)豐富地名單字簡稱文化內涵
根據兩類簡稱材料來看,地名單字簡稱多用首字,使用尾字和別稱的較少,這也符合現代漢語縮略語構造的“取首原則”。但從提高區別度及體現歷史文化內涵來看,首字并不一定是最佳選擇,“京津滬渝”四個直轄市的簡稱均非首字,北京和天津使用尾字,上海和重慶使用別稱。
地名貴在“特指”,最忌重復(商偉凡2005b)。地名單字簡稱同樣如此,獨特明確且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地名單字簡稱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非常重要。上海的“滬”、重慶的“渝”、成都的“蓉”、寧波的“甬”、開封的“汴”等,都已成為各自一張獨特的歷史文化名片。這張名片比起合肥的“肥”、長沙的“長”、長春的“長”、石家莊的“石”、拉薩的“拉”、南平的“南”、六盤水的“六”要雅致許多,同時也具有文化與商業價值,更利于日常使用和傳播。
2022年新修訂的《地名管理條例》單獨設置了“地名文化保護”的內容。華林甫(2022)認為:“對于歷史地名,最好的保護方式是使用。加強地名規劃工作,在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名文化的基礎上,科學規范地進行地名的命名、更名,并讓歷史地名在今天發揮新的作用,是地名文化保護的重要途徑。”因此,各地在確定地名單字簡稱時,并不一定要“優選首字”,可以選擇更具歷史文化內涵的別稱,如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單名縣”用字(陳冰2017)。雖然簡稱初立時也可能會引發一定的質疑聲音,如重慶直轄之初,其簡稱“渝”就引起了一些爭議(華林甫2004),但一旦在各類場合廣泛使用,人們對于該簡稱的熟悉度和認可度提高后,該簡稱便會成為這座城市一張無形的文化宣傳名片。
(三)避免地名單字簡稱選用不當
地名單字簡稱選用不當現象應盡量避免。若該地存在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單字簡稱,可通過論證后使用;若無恰當單字簡稱,可暫不隨意使用簡稱。
首先,應盡可能選用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單字簡稱。例如,南平和南充目前兩類簡稱均是“南”,該簡稱一不具備辨識度,二不具備文化傳播價值,并不是最佳的簡稱選擇。南平下轄的延平區古稱延平府,或可考慮用尾字“平”作為簡稱。另外,南平古稱劍津、劍州、南劍州、劍浦等,因傳說“干將莫邪”在此“雙劍化龍”而得名,因此也可考慮選用更具歷史文化色彩的“劍”作為規范簡稱。南充因位于古充國之南而得名,因此使用“充”字作為簡稱似更恰當。以上簡稱均須經過廣泛的民意征集及認定程序后使用。
其次,若無恰當單字簡稱,可暫不使用簡稱。六盤水與七臺河因礦產豐富分別于20世紀70、80年代升為地級市,地名歷史較短,很難確定恰當的單字簡稱;吉林、桂林、鄂州等城市首字簡稱與本省省份簡稱相同;阿里、山南、拉薩等城市屬于民族地區,均難以確定恰當簡稱。類似的城市可暫不在公開場合使用單字簡稱,待明確規范化簡稱后再使用。
地名單字簡稱是一類重要的語言現象,蘊含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沿革、文化特征等印記,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但地名單字簡稱現象一直以來并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研究,也缺乏相應的政策規范。目前各地級行政區城市地名單字簡稱多是自由選擇的結果,需要重視并加以規范。首字型與尾字型的單字簡稱方便實用、一目了然,但大多缺少歷史文化內涵;有些簡稱用字聯想不佳,難登大雅之堂。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別稱是地名單字簡稱的更佳選擇,但部分城市別稱使用不固定,或與首字尾字簡稱混用,民眾的熟悉度和接受度不高。地名單字簡稱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當地歷史文化因素、人民群眾的接受度,以及作為城市名片的傳播能力。如果足夠重視,那些飽含歷史文化內涵的獨特地名便能夠在中華文化中得以傳承發揚;如果不加重視,或許有一天,越來越多的人會只知“北上廣”而不識“京滬穗”。
![]()
作者:翟占國
來源:《語言戰略研究》2025年第5期
選稿:賀雨婷
編輯:耿 曈
校對:汪鴻琴
審訂:宋柄燃
責編:耿 曈
(由于版面內容有限,文章注釋內容請參照原文)
![]()
微信掃碼加入
中國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掃碼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