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龍門縣以客家飲食文化為魂,龍江、龍華、永漢三鎮各具風味:龍江鎮以非遺大籠糍承載團圓寓意,龍華鎮胡須雞與山坑螺演繹山野鮮香,永漢鎮則以云鼎煲仔飯與永漢粉喚醒市井煙火。三鎮美食如山水畫卷,串聯起客家傳統的溫度與創新的活力。下面一起來看看惠州龍門龍江鎮、龍華鎮、永漢鎮美食地理吧!
一、大籠糍
大籠糍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江鎮客家地區的傳統年糕食品,盛行于明代初期,主要用于春節期間的祭祀和饋贈親友,象征團圓與豐收喜悅。其制作工藝以糯米粉為主料,采用灰水浸泡、竹篾籠蒸制等傳統技法,包含泡米、研磨、搓揉、蒸制等多道工序。
大籠糍以本地種植的糯米為原料,經泡米、研磨成粉后,加入用鴨腳樹樹葉制成的堿水搓揉,再用大蕉葉和竹籠蒸制,需柴火慢蒸至少3小時。成品需晾置4-5天后切片食用,可蒸煮蘸糖水,或煎制后蘸糖漿食用。
大籠糍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入選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村民從農歷臘月二十七開始制作,至今仍保留用本地糯米、山泉水及傳統手法制作的習俗,非遺傳承人陳年英已傳承該技藝51年。
![]()
二、龍門云吞
惠州龍門云吞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的傳統特色小吃,已有百年歷史,以滑嫩的云吞搭配濃郁肉湯著稱。其制作工藝獨特,口感鮮香,是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云吞皮薄餡靚,通常以六分肥、四分瘦的五花肉切碎后加入鹽和本地紅蔥頭調味,包裹成元寶型。煮制時需兩次加水控制火候,確保肉餡鎖汁且口感嫩滑。云吞湯底多用肉湯或鮮蝦蟹子湯底,搭配熱湯、蔥花和滑嫩的云吞,形成獨特的鮮香風味。近年來還推出麻辣口味的紅油云吞,融合辣、麻、香多種口感。
龍門云吞不僅是地方美食,更是當地人情感紐帶。除夕前打年餅、年初二互贈大籠糍的習俗,體現了團圓文化,而云吞則承載著煙火溫情與節日溫情。
![]()
三、龍門米餅
龍門米餅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的傳統特色小吃,以冬米、花生為主要原料,輔以鹽、糖等調料,具有皮薄餡多、爽脆可口的特點。其制作工藝復雜,包含炒米、熬糖、印餅、烘干等工序,傳統品種分為“永漢餅”(茶杯口大小)和“藍田餅”(錢幣大小)。龍門米餅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已有500多年歷史。當地人除夕前全家圍坐打年餅的習俗延續至今,最初作為干糧或節慶祭祀用品,象征團圓和豐收。
傳統分為圓形(象征團圓)和魚形(寓意“年年有余”)。包裝有紙盒和罐裝兩種,廣泛銷往珠三角、港澳臺及海外。2015年其制作技藝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5年仍保持傳統手工制作與現代工藝結合的生產方式。
![]()
四、西溪筍
龍門西溪筍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西溪流域的特產,以叢生大頭竹(甜竹)的嫩芽為原料,具有肉厚、鮮嫩、清甜的特點。西溪筍主產于龍門縣龍潭鎮新寮村等地,全村竹林面積達28萬畝,其中27萬畝為甜竹林。種植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弘治年間(約500年前),當地冬暖夏涼、雨水調和的酸性土壤條件適宜竹筍生長。
鮮筍每年8-9月采收后,經剝殼、煮熟、切片、暴曬等工序制成金黃筍干,分為筍尖、筍衣、筍片三個等級,其中筍尖品質最佳。100斤鮮筍可制得7斤筍干,產品遠銷國內外。西溪筍干清香脆嫩,常用于炒肉、煲湯等菜肴,也可鮮食。其天然無污染的特性符合現代人對綠色食品的需求,曾被列為貢品,1995年獲評“廣東省一鄉一品”項目。
![]()
五、長灘米粉
長灘米粉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長灘村的傳統特色小吃,以優質冬米和山泉水為原料,采用傳統工藝制作而成。其特點是晶瑩剔透、口感爽滑、韌度適中,且久煮不糊,可蒸、煮、炒等多種烹飪方式。
長灘米粉的制作工藝已有200多年歷史,沿用傳統石磨加工,全程手工操作,無任何添加劑。當地盛產的優質稻米為原料,搭配山泉水浸泡磨漿,蒸制成粉后再進行晾曬,最終形成獨特的風味。
該米粉既可作為主食直接食用,也可作為地方菜肴的配料。其幼滑的口感和易熟特性,使其成為粵菜系中獨具特色的食材。近年來,長灘米粉還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農產品之一。
![]()
六、龍門年桔
龍門年桔是廣東省龍門縣的特產水果,果實呈金黃色,果肉清爽多汁、甜酸適中,成熟期在春節前后(1-2月),果形大且果皮光滑,單果重50-60克。
龍門栽培年桔的歷史可追溯至近千年,據記載,1989年全縣有200多株百年以上的老桔樹。近年來通過品種改良(如“地派一號”“地派二號”),種植規模達30萬畝(20世紀80年代數據),成為全國主要產區。龍門年桔于2007年11月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地位于廣東省中部偏東的珠三角邊緣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8℃,晝夜溫差大,土壤以黃壤、紅壤為主,適宜年桔生長。
年桔既是節日禮品(象征“大吉大利”),也通過加工成陳皮、蜜餞等提升附加值,主要銷往廣州、深圳、港澳及東南亞地區。2025年春節期間,龍門年桔仍保持鮮艷果色和清甜口感,經濟效益顯著。
![]()
七、永漢腸粉
永漢腸粉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的傳統特色小吃,屬于客家風味的廣式腸粉。它是以米漿、南昆山泉水、肉、雞蛋、豆角、眉豆等為原料,采用特制蒸粉架制作。米漿需用新鮮大米浸泡后磨制,蒸制時通過中間空心的蒸架快速蒸熟,確保粉皮薄透且韌勁十足。
粉皮晶瑩剔透、薄如蟬翼,包裹豆角、腌蘿卜、沙葛等多種餡料,口感鮮香爽滑并帶有韌勁。搭配秘制醬油和花生油,風味獨特。
與廣州布拉腸不同,永漢腸粉的粉皮更薄,餡料可混搭(如豆角、沙葛、豬肉等),形成豐富的口感層次。部分店鋪還會推出創新口味,如酸菜雞蛋腸等組合。
作為當地非遺美食,永漢腸粉已成為龍門早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游客常慕名前往品嘗,甚至吸引珠三角地區食客專程前往。
![]()
八、龍門胡須雞
龍門胡須雞(又稱龍門三黃胡須雞)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的特產,屬于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其特征以“三黃一胡”著稱——全身羽毛、喙、腳呈黃色,頷下具胡須狀羽毛。該雞屬中型肉用型品種,胸肌發達,體軀呈葫蘆瓜形,肉質嫩滑、皮脆骨細。作為廣東省三大出口名產雞之一,其育肥性能良好,性成熟早,適合作為肉食或加工用途。
龍門胡須雞,2019年獲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20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2年獲評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
龍江的糍香、龍華的鮮味、永漢的鍋氣,共同織就龍門美食的經緯。從非遺技藝到山野饋贈,從市井小攤到匠心傳承,三鎮的味道不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客家人對土地的敬畏與對生活的熱愛。若您踏上這片土地,不妨循著香氣,讓味蕾成為讀懂龍門的第一頁。小伙伴們,以上就是惠州龍門龍江鎮、龍華鎮、永漢鎮美食地理的介紹,你喜歡吃哪一種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