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褲還沒捂熱,冬天就順著門縫往屋里鉆了,
昨天還能穿衛衣晃悠,今天裹著羽絨服都覺得風往骨頭縫里鉆。
老輩人早早就念叨開了:“立冬補冬,補嘴空”,這話可不是空話。
更有句俗語說得實在:“立冬吃3寶,一年病不擾”,別小看這三樣家常貨,論順應時節的本事,貴價補品都得靠邊站。
今兒個咱就掰開揉碎了說,這“寶”到底是啥,又該怎么吃才不辜負時節。
![]()
第一寶必須是蘿卜,江湖人稱“冬日小人參”,聽這名兒就知道分量。
別覺得它便宜,菜市場一兩塊錢一斤的玩意兒,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高出不少,秋冬干燥時節吃著,渾身都覺得清爽。
我奶奶當年總說“冬吃蘿卜夏吃姜”,那會兒不懂,后來才明白,蘿卜里的膳食纖維和芥子油是真管用,尤其立冬后難免吃得多動得少,燉碗蘿卜湯喝,腸胃立馬舒坦了。
蘿卜的吃法簡直是“百搭王者”。
新手閉眼能做的是雙色蘿卜豆腐丸子:青蘿卜、胡蘿卜擦絲腌出水分,和豆腐碎、少許面粉拌勻炸熟,外酥里嫩,老人小孩都愛啃。
進階版必須是蘿卜羊肉湯,羊肉焯水后和蘿卜塊同燉,加幾片生姜去腥,燉足一個鐘頭,湯頭清甜不膩,蘿卜吸飽了肉香,入口即化。
偷偷說個秘訣:蘿卜皮別扔,洗凈一起燉,花青素和礦物質都在里面,口感還更脆爽。
![]()
第二寶是羊肉,堪稱冬天的“移動暖爐”。
剛出鍋的羊肉吃下去,沒幾分鐘暖意就從胃里散到手腳尖,比暖手寶還管用。
這食材性子溫和,里頭全是優質蛋白質,還有身體稀罕的鐵元素和維生素B12,秋冬時節吃著,整個人都精神頭十足。
不過有人怕羊肉膻,其實處理好了根本不是事兒。
北方人立冬最愛吃羊肉餡餃子,這吃法藏著門道:
羊肉餡里分幾次加花椒水順時針攪,既能去膻又能讓肉餡水潤,再拌上蘿卜丁,咬開的瞬間汁水能燙著舌頭也舍不得松口。要是想喝湯,清燉羊肉是絕配:
羊肉泡半小時去血水,焯水后用砂鍋加姜片和一小塊白芷慢燉,兩個小時后肉質軟嫩得能用筷子戳透,湯里撒點鹽就鮮掉眉毛。
剩下的湯第二天下面條,連湯底都不用換,這才是冬天的正經吃法。
![]()
第三寶是山藥,看著樸實無華,卻是養脾胃的好手。
尤其立冬后少不了吃油膩的,山藥里的淀粉酶能幫著分解淀粉,還有種黏液蛋白,吃著特別溫和,腸胃弱的人也能放心吃。
選山藥得挑鐵棍山藥,多糖含量比普通山藥高,不管煲湯還是蒸著吃,自帶一股清甜。
最簡單的吃法是藍莓山藥泥:山藥去皮蒸熟搗成泥,淋上藍莓醬就行,甜而不膩,既能當甜點又能給孩子當輔食。
我家每周必做的是山藥燉排骨,排骨焯水后和山藥滾刀塊同燉,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山藥吸滿了肉湯的香味,粉糯入味,泡米飯能吃兩大碗。
不過處理山藥得戴手套,不然黏液沾手上容易發癢,這點可得記牢。
![]()
其實老輩人說的“吃3寶”,核心是順應“冬藏”的道理,不用追求貴價食材,家常滋味里藏著養生智慧。
除了這三樣,冬天吃飯還有個小原則:多燉少炒,多溫少涼。
不管是蘿卜羊肉湯還是山藥燉排骨,都是慢火細燉的做法,既能保留營養,吃下去還暖身。
另外主食別光吃精米白面,摻點紅薯、玉米,膳食纖維夠了,腸胃也舒服。
![]()
立冬不是讓咱們“猛補”,而是讓身體慢慢適應季節變化。
蘿卜清潤,羊肉暖身,山藥溫和,三樣搭著吃,既有滋味又合時宜。
菜市場隨手就能買到,做法也不復雜,花點心思給家人做頓飯,比啥都實在。
畢竟冬天的幸福,不就是一碗熱湯、一盤好菜,和家人圍坐一桌的溫暖嘛。
這個立冬,趕緊把這三樣“寶”安排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