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2025年最能顯露錢包實力的動作是什么?
早就不是全款買房提車、血拼奢侈品或者集齊整套LABUBU了。現在,誰能走進一家麻辣香鍋小店,夾菜手不抖水、付款面不改色,急頭白臉吃上一頓——
那才是真有實力。
麻辣香鍋,這個印象中古早又樸素的品類,不僅占領了全國商場負一層,而且已經悄然貴成了一款新型“驗資工具”。
最近,楊國福新推出的麻辣香鍋,被發現普通的綠豆芽售價28.8元一斤。而以中產格調出名的山姆會員超市,有機綠豆芽售價9.9元/600g;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顯示,11月以來綠豆芽的市場平均價格穩定在0.98元一斤。
![]()
![]()
折算下來,楊國福的綠豆芽比山姆貴了三倍多,是菜市場行情價的將近30倍,“輕奢風豆芽”迅速沖上熱搜。
![]()
因為價格貴被吐槽的還不止楊國福一家,現在各種知名不知名品牌的麻辣香鍋像固定NPC一樣在每個商圈刷新,互聯網上怒罵麻辣香鍋“價格刺客”,建議各家香鍋店原地改名珠寶店的人不在少數。
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隨便夾了點菜,一稱重就六七十”的“遇刺”經歷。
“以前就是嫌火鍋太貴才吃麻辣香鍋的,現在麻辣香鍋價格快趕上火鍋了。”
開在豬腳飯、雞公煲隔壁的平民美食,怎么貴到打工人吃不起了?
01
一頓上百還不管飽,
多少人在香鍋店吃一肚子氣
首先厘清一件事:麻辣香鍋的貴,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吃不起”,而是相比于顧客的心理預期,它經常能高出一大截。
食客們選擇麻辣香鍋的場景,一般都是“隨便吃點”。
比如逛街的時候覺得商場樓上的餐廳太貴,于是下到負一層美食街解決一頓飯;
再比如打工人吃膩了牛肉面和蓋澆飯,想給工作餐換換口味。
![]()
而這些開在商場負一層、寫字樓樓下的麻辣香鍋店,往往也其貌不揚。裝修普普通通、桌椅排布擁擠、地板一層油膩、大紅大綠的門臉招牌甚至還可能帶點土氣——
在網紅漂亮飯上踩過坑的打工人,一看到這店面環境就覺得倍感親切,以為這頓肯定穩穩的實惠。
結果稱重算完價格,瞬間被殘酷現實上了一課,課程名字叫做“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貌取飯”。
![]()
![]()
有網友說自己飯量并不大,沒選幾個菜,結賬就要大幾十塊。
更有IP在北京上海的網友現身說法,表示自己一個人吃麻辣香鍋花過上百塊。
![]()
![]()
大家其實聽店員報完價格就想轉身跑路了,但無奈臉皮太薄,只好咬著牙付款。
坐下只好在心里安慰“就當奢侈一把獎勵自己”了,原本平復差不多的情緒,在看見炒好端上來的菜后瞬間爆發——
“氣得想報警”,是這屆網友留給麻辣香鍋最多的一句話。
因為原本選了滿滿當當一小盆,經過爆炒以后水分蒸發,出鍋只剩下一丁點兒。
不巧的是現在香鍋店還流行用大缽盛菜,兩相襯托,只能說很少有食物適合用“空曠”來形容。
![]()
許多人反饋菜少到不夠下飯、吃不飽,把香鍋刺客憤怒掛上網,評論區也沒放過:
“還以為是上一桌沒收拾吃剩下的”。
而麻辣香鍋又少又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計價方式。
楊國富的“輕奢豆芽”在事發門店標價為2.88/50g,要是不仔細看到后面的單位,就會順著思維慣性誤以為是一斤的售價。
除了用50g、100g等袖珍單位讓價格看上去“顯得便宜”,麻辣香鍋“合并同類項”的計價規則也飽受詬病。
一些香鍋店是全部葷菜一個價格、全部素菜一個價格。但葷素的粗糙分別之下:速凍丸子和鮮牛肉、大白菜和香菜、土豆和香菇都有幾倍的差價,但食客的口味并不是只愛吃貴的,偏愛便宜食材的顧客自然會感到“虧了”。
![]()
![]()
另外也有香鍋店采用葷素同價的策略,被網友吐槽是“花葷菜的錢吃素菜”。
![]()
還不算完,現在麻辣香鍋普遍要再加一項“鍋底費”,便宜的3到10元,貴價品牌光一份鍋底就要28元。
可香鍋和火鍋不同,并不會把一口實體的鍋底端到消費者面前,所以香鍋鍋底費在消費者心里就是“調料也要另外加錢”“咋不干脆把老板兒子的房貸也算進去”。
![]()
相比于堂食結賬“嚇你一大跳”,麻辣香鍋外賣則把“窮鬼別來沾邊”直接反映在展示頁上。
![]()
以上了今年北京地區外賣必點榜的某麻辣香鍋為例,什錦素丸子200g售價20,土豆200g售價12。
兩年前因為“18元一份土豆僅5片”被全網罵的巴奴火鍋,終于等來了懂它的盟友。
![]()
02
一人食消費升級,
把麻辣香鍋捧成“快餐界愛馬仕”
在這個越來越追求性價比、流行消費降級的時代,麻辣香鍋的身價卻逆勢高漲,它是怎么敢的?
因為麻辣香鍋的轉型趕上了好時機,對于這個品類想要瞄準的都市客群而言,它仍然是個難以被替代的選擇。
麻辣香鍋正在從一道川渝特色菜,逐漸獨立走向快餐賽道。
從前的麻辣香鍋,是需要2-3人分食的一道硬菜,每家店的內容固定,炒來炒去還是老幾樣。
自選稱重引入后,麻辣香鍋雖然價格變貴了,但順利實現了靈活“客制化”,更重要的是變成了更符合都市人消費習慣的快餐——
適合一人食,也具備輕社交屬性,可以成為三兩好友日常聚餐的選擇。
![]()
相比于豬腳飯、黃燜雞一類的中式快餐,做到“自選+現炒”的麻辣香鍋明顯更有趣味性和儀式感。
雖然隨意快捷,吃起來還是能提供一定“有在好好生活”的情緒價值——
屬于快餐里最不糊弄、距離“生命體征維持餐”差最遠的檔位,又趕上大眾對于“預制菜”的抵抗情緒漸濃,麻辣香鍋順理成章地賣出了更高價格。
憑借快比兩碗拉面還貴的鍋底費,尊稱麻辣香鍋一句“中式快餐里的愛馬仕”也不為過。
![]()
都市消費者對一人食快餐的需求旺盛,而且還在不斷升級,簡簡單單的一餐也希望能嘗試不同花樣。
轉型后的麻辣香鍋剛好能補上這一塊空缺,因此也被各大品牌方看好,把香鍋看作進軍快餐領域的敲門磚。
海底撈的副品牌“苗師兄”以炒雞起家,23年迭代為“苗師兄香鍋”,推出雞、魚、蝦、蛙四大香鍋,單人套餐還經常有優惠折扣。
![]()
24年初,胖東來新推出麻辣香鍋產品線,素菜2.5元/兩,丸子4元/兩,葷菜6元/兩,精肉8元/兩,有5種口味可以選。
網紅火鍋品牌萍姐也開了主營麻辣香鍋的外賣店。
![]()
原本就深耕快餐賽道、和自選香鍋經營模式高度類似的麻辣燙品牌也紛紛跟進。
去年小谷姐姐進行了業務調整,推出鐵板香鍋新品。
品牌創始人張可在采訪中表示,因為顧客對麻辣香鍋收取口味費很介意,所以小谷姐姐的香鍋取消了口味費,“香鍋雖然是高價值感品類,我們葷素都一樣價格,稱重只比麻辣燙和麻辣拌每兩貴4毛錢。”
今年6月,楊國福給自家的“草本麻辣香鍋”開了發布會,號稱這是“戰略級全新品類”,7月鋪進全國市場,菜品定價和麻辣燙相同,區別在于多3元鍋底費……
![]()
火鍋正餐品牌,把麻辣香鍋作為進軍一人食賽道的試水項目;麻辣燙界的巨頭們,則看中了香鍋更高的價格,把它當作豐富SKU、尋找新增長點的戰略性產品。
許多香鍋品牌加盟商都愛說的一句話術是:“麻辣香鍋的客群不是想吃不帶湯的麻辣燙,而是想吃不那么鄭重其事的火鍋。”
雖然這個概括未必準確,但也能說明麻辣香鍋的確處于麻辣燙和火鍋中間的過渡帶上,進可提高客單價、退可擁抱快餐市場。
說什么價格刺客,請尊稱人家一聲“餐飲新貴”。
03
網紅新品賣不動了,
大眾目光回歸“初代頂流”
餐飲行業每年都會涌現出新的大爆品,短期內迅速聚集起流量和資本,然后單價也隨著知名度水漲船高。圍爐煮茶、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再到今年的50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蘆都是如此。
而麻辣香鍋從千禧年間在川渝地區冒頭,10年代就已經經歷了全國范圍內的迅速擴張,如今早混成了大眾視野里的“老熟人”——
沒有新鮮感、貴價食材、沒有繁瑣工藝、更沒有漂亮飯的網紅屬性,麻辣香鍋看起來“老實巴交”,但市場競爭力卻并不弱。
麻辣香鍋的市場和聲量一直都在,而且不小。
據紅餐大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全國麻辣香鍋/干鍋門店數已經超過了3萬家。麻辣香鍋賽道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到184億元,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元。
雖然不是網紅爆品,但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當地的網紅店,沒到飯點就開始大排長龍,高峰期等位兩個小時是常態。有些店鋪已經火到必須提前線上取號的程度。
如果你常去的商圈美食街突然有檔口擠得水泄不通,那很有可能是某家麻辣香鍋店發力了。
![]()
“想開個天水麻辣燙店”會被網友澆冷水勸放棄幻想、趁早找個班上,但“想開個麻辣香鍋店”是開店指導博主接到的高頻咨詢。
咨詢網友里,有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餐飲小白,也有開過飯店的老業內人,紛紛把麻辣香鍋看作值得一試的“好項目”。
![]()
因為和動輒上百客單價相對應的,是非常低的開店門檻。
現在開一家麻辣香鍋店,甚至不需要聘請炒菜大廚,只需要一臺自動炒菜機,操作沒有任何技術門檻,價格也不貴,電商平臺同款賣一萬出頭,麻辣香鍋品牌加盟商的報價在1到2萬之間。
另外,由于目前麻辣香鍋的市場非常分散,多數品牌規模較小,所以加盟費用都不高,5~10萬就能有很多選擇。
相比于“要么花幾十萬加盟大品牌,要么自己開雜牌小店”的類目,分散的麻辣香鍋市場還沒有角逐出掌握絕對議價權的大頭部,普通人湊出幾萬塊就能入行。
![]()
![]()
圖源:品牌網
麻辣香鍋的競爭比賽還沒有被絕對強勢的大品牌殺死,格局未定,商家當然就更加活躍。所以十幾年來存量市場非但沒有縮水,而且在不斷發展迭代。
線下生命力依然強勁,線上也還沒“過氣”。
從搜索指數來看,相比于天水麻辣燙、淄博燒烤這類突然爆火、又馬上退潮的單品,麻辣香鍋在今年的指數維持在明顯更高更穩定的水平。
![]()
就算是對比今年大勢的酸湯火鍋,麻辣香鍋的微信指數趨勢也整體壓過一頭。
這說明麻辣香鍋今年的大眾關注度和討論度并不低,反而一直活躍在互聯網上。
![]()
這兩年,已經有太多品類憑借新奇的造型和口味一炮而紅,從社交媒體火到全國大街小巷,但產品本身只能承載好奇心,很難吸引回頭客,“嘗一次就行了”,流量散去閉店潮就緊跟而來。
大家已經厭倦了追隨網紅新品一次次獵奇、嘗鮮,開始回歸熟悉的味道。
今年不少傳統老品類翻紅,江西小炒成了打工人的救贖、烤魚火到排隊4小時、拌飯的門店在商場里越開越多……它們都是大眾早已接受并熟悉的舊產品,改造成單人套餐、或者加點新輔料,就能重新拉回客流。
![]()
“初代頂流”麻辣香鍋也是這股回歸潮流中的一份子。
網友們轉身想擁抱一份確定感,卻沒想到對面已經悄悄黑化成了“價格刺客”的模樣——
“麻辣香鍋,你陌生得讓我感到心寒”。
比起在稀奇古怪的時髦新品上踩雷,被“老熟人”擺一道更讓人難以接受。舊款美食的魅力不僅在于口味永遠穩定在線,還有能讓大家敞開了吃的踏實。
一個品類能穿越周期長紅至今并不容易,但消費者被定價徹底勸退卻輕而易舉。
被麻辣香鍋傷透了心后,全網只能祈禱其他熟悉美食老老實實保持樸素,畢竟要想體驗花錢吃不飽的輕奢風,大家都另有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