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碩果盈枝。河南省朱莉專家指導團隊多位核心成員應多地教育部門邀請,先后赴西藏、湖南、北京、山西等地,開展了一系列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為主題的高水平培訓活動,推動跨區域教育協同發展,助力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走向深入。
深耕“國培” 賦能縣域教師發展
![]()
九月底,團隊成員張輝老師兩次走進“國培計劃(2025)”課堂,為來自許昌、周口等地的200余名數學教師授課。他聚焦平臺資源與AI工具的融合應用,結合“三階九步”備課模型與“雙師課堂”五環節教學法,推動平臺從“有用”到“用好”轉變,助力縣域教師實現課堂數字化轉型。
晉豫合作 共推備課模型落地
![]()
9月26日至28日,團隊成員劉紅梅老師應邀赴山西參與《國家平臺應用手冊》編寫培訓,她以“智慧賦能,備課增效”為主題,系統闡釋了資源工具與教學策略的融合路徑,重點分享了“三階九步”備課模型,詳細介紹了智慧中小學客戶端的多端授課功能與雙師課堂“三段三方”操作流程,并講解了如何借助AI解題助手、九章數學智能診斷等工具實現課后精準評價與反思,為山西教師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備-授-評”全流程智慧教學方案。
湘豫攜手 共探校本研修新路徑
![]()
10月27日,團隊成員陶長霞老師應湖南瀏陽教師進修學校之邀,為瀏陽市校本研修管理團隊能力提升培訓班的280名教育管理者與骨干教師帶來《智慧賦能 協同共進》專題講座。她系統介紹了“三動四研五模式”的區域推進機制,提出“平臺+校本”雙輪驅動策略,展現了中原教育的務實作風與技術前瞻視野,為瀏陽構建本土化智慧研修體系提供了范本。
京豫連線 共享“自主學習+雙師”經驗
10月29日下午,團隊成員教師王西梅,受邀走進北京市大興區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研究工作室“精教研 微講堂”線上直播間,重點分享了平臺在“自主學習”與“雙師課堂”中的兩類實踐模式,梳理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邏輯、提供了實操方案,為大興教師破解平臺應用難題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彰顯了河南智慧教育實踐的成熟度與可遷移性。
赴藏傳經 高原綻放智慧之花
![]()
10月31日,團隊成員陶長霞老師又遠赴西藏,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專家指導團隊能力提升培訓”中作全天專題分享。她圍繞平臺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應用,系統解讀平臺功能架構,深入闡述了平臺在“應用為王、服務至上”原則下,如何通過多端接入、資源匯聚與AI賦能,為教師備課、授課、教研及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全方位支持,結合“雙師課堂”“AI出題助手”等場景演示,為參訓教師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南,同時從宏觀區域推進與微觀校本實施兩個維度,提出了一套系統化的方法論,包括以“領導帶動、團隊驅動、教師行動”為核心的“三動機制”團隊建設,以及“四研策略”流程落地和“五模式”實踐打樣。她強調,通過三級聯動,可有效推動平臺從從“有形覆蓋”到“有效應用”再到“價值升華”的轉變。此外,她還分享了關于校本研修閉環管理、資源沉淀、智能工具賦能與成果凝練的實戰經驗,為西藏教師提供了從理念到實操的全方位交流與分享,體現了豫藏兩地教育同仁的深厚情誼。
智慧同行 教育無界
金秋時節,河南朱莉專家指導團隊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紐帶,跨越山河,走進課堂,將河南信陽在智慧教育領域的探索成果——從“三動四研五模式”到“三階九步”科學備課,從“雙師課堂”到“AI工具融合”——帶到了西藏的高原、湖南的校園、北京的直播間與山西的培訓現場,這一系列跨區域、高頻次、深內容的交流活動,不僅是經驗的傳遞、技術的賦能,更是教育情懷與智慧的共享,為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河南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