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方案》精神,推動滬滇兩地高中教育教學交流與優質均衡發展,2025年10月27日至31日,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組織名校長、名教師團隊赴瀾滄一中開展送教活動。活動圍繞教學示范、專題講座、聽評課研討、幫扶工作交流四大核心環節展開,為瀾滄一中帶來了前沿教育理念與實踐經驗。
專題講座
聚焦關鍵領域,傳遞專業智慧
心理健康課
10月28日上午,上海市大同中學心理教師張偉峰,開展《做學生心靈的‘守護者’——學生心理問題的察覺與早期支持策略》專題講座。高中部53位班主任及學校領導參與,共享心理教育智慧。
講座中,張偉峰老師聚焦中學生心理問題,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剖析心理問題察覺要點,從情緒、學業、社交等維度,指導班主任識別學生異常信號。結合“心理干預三步法”“談心黃金法則”等實用工具,講解早期支持策略,強調傾聽共情、科學轉介,助力班主任精準幫扶學生。互動環節,老師們圍繞案例積極思考、交流,在思維碰撞中深化對學生心理工作的理解。
![]()
10月28日晚,張偉峰老師,為高一學生帶來題為《向心而行 為心賦能——中學生心理健康科普與自我關懷指南》的專題講座,現場氣氛熱烈。
張偉峰老師圍繞中學生常見的心理狀態,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入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及其重要性。他通過“心靈顯微鏡”等互動環節,引導學生覺察自身情緒與認知模式,識別如“壓抑自我”“苛責自我”等常見心理習慣,并啟發學生思考如何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內心困擾。
![]()
物理講座:軟件賦能實驗教學
上海市大同中學江凌云老師在我校物理實驗室里,為瀾滄一中初、高中物理教師開展一堂軟件賦能實驗教學講座。
不同于傳統實驗中依賴專業儀器的操作模式,教師們手持智能手機,通過專用實驗軟件調取內置傳感器,就能完成從力學測量到電磁探測的多項物理實驗,這是推進“軟件賦能實驗教學”的生動實踐。
引導學生結合傳感器數據開展跨學科探究,讓科技工具成為激發學生科學思維、提升實踐能力的“助推器”,為物理教學注入更多創新活力。
![]()
課堂示范
學科精準發力,展現高效教學
葉銘老師:《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
課程通過“性質講解+例題鞏固應用”的模式,結合簡單圖形輔助理解,幫助學生建立“方程→性質→解題”的邏輯鏈條,為后續復雜圓錐曲線問題奠定基礎。
葉老師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結構緊湊,講練結合,給我校數學教師做了很好的示范。
![]()
徐彪老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同于傳統的單向講授,徐老師將“提問”作為課堂的核心紐帶,通過層層遞進的追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在互動交流中,學生們從被動傾聽轉為主動表達,思維的火花在問答間不斷碰撞,不僅深化了對中國夢內涵的理解,更在自主思考中明晰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這堂跨越地域的示范課,不僅傳遞了優質的教學理念,更以生動的互動形式為高中政治課堂注入鮮活活力,同時也給瀾滄一中的政治老師帶來了可借鑒的教學實踐范式、創新的課堂互動設計思路與深化思政課價值引領的新啟發。
![]()
王婉朕老師:《What’s in a name?》
王老師全程英文授課,清晰的表達與生動的引導,讓語言不再是障礙;她耐心拆解知識點,用親和的互動拉近距離,讓邊疆學子在輕松氛圍中敢開口、愿參與;更別出心裁的是,她帶來了自己學生錄制的全英文視頻,以同齡人的視角總結課堂重點,既鞏固了知識,更搭建起滬滇學子的交流橋梁。
一堂課,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教育溫度的延伸。滬滇攜手,讓優質課堂的火花,點亮邊境學子的成長之路。
![]()
研討交流
深化幫扶實效,共話發展路徑
滬滇雙方針對課堂設計、教學方法、學生引導等問題深入交流,為持續推進教育幫扶明確路徑。
![]()
此次送教活動不僅為瀾滄一中師生帶來了優質的教學資源與前沿的教育理念,更搭建了滬滇兩地教育交流的橋梁。通過示范引領、研討互動,有效提升了瀾滄一中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學校后續教育教學改革注入動力,對推動當地高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
(來源:上海合作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